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及具备该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导水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92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2
一种设置在浮渣上浮的水中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喷嘴主体(10)的前端侧喷嘴部(12)被形成为扁平筒状,在该前端侧喷嘴部(12)内设置有阀体(20),该阀体(20)在未供给压力水时,通过自重关闭吐出用开口(17a),通过在该阀体(20)中进一步设置关闭部(23),该关闭部(23)在闭塞吐出用开口(17a)时闭塞其上侧的开口(18a),从而即便设置于水中阻力也很小,而且内部难以被水中含有的浮渣等污损。部难以被水中含有的浮渣等污损。部难以被水中含有的浮渣等污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及具备该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导水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浮渣去除装置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及具备该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导水渠。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适合于污水处理厂的最终沉淀池(有时也被称为“第二沉淀池”)的浮渣去除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适合于该浮渣去除装置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这些专利文献1和2均与本申请人有关,并且均获得专利。特别是,该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浮渣去除装置在“日一君”(注册商标)的爱称下被实用化。
[0003]该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浮渣去除装置被构造为当从设置在最终沉淀池的水面附近的水中的喷出喷嘴喷出压力水时,使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向管道缝隙侧移动以去除浮渣。就该浮渣去除装置而言,通过来自喷出喷嘴的喷出水使最终沉淀池的表层水形成缓慢的流动。然后,浮渣乘着该缓慢的表层水的流动流入管道缝隙内。如此缓慢的流动是因为,由于流入该最终沉淀池的原水受到生物学处理,因此生成的浮渣即便有少量的湍流也会细分化即所谓的针状絮凝化,并且再次混入原水中,从而导致难以去除浮渣。
[0004]上述专利文献2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适于上述的喷出喷嘴,其结构的特征在于,在不喷出压力水的期间,即在浮渣去除时期到来之前,设置关闭部件,该关闭部件通过浮力来关闭喷出压力水的开口。因此,该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具有在未供给压力水的期间能够防止内部污损的特点。
[0005]另外,如专利文献3所示,在污水处理厂中,并列设置有多个最初沉淀池(有时也被称为“第一沉淀池”)。而且,在各最初沉淀池中,由一个导水渠(有时也被称为“流入渠”)分配并供给原水。
[0006]由于原水为污水这一性质,在向该导水渠供给的原水中,除了作为最初沉淀池的处理对象的沉淀性物质之外,还含有上浮性物质。因此,在导水渠的水面上生成成为上浮性物质的集合状态的浮渣。当该生成的浮渣层的厚度例如达到10cm左右时,进行浮渣的去除。浮渣的去除是通过向设置在与向导水渠供给原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浮渣槽(有时也被称为“排水槽”)排出浮渣来进行的。专利文献3所示的浮渣的排出是通过打开设置在导水渠与浮渣槽之间的可动门以使包含浮渣层的表层水流入浮渣槽内来进行的。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0

04662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1

240229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1

218306号公报
[0010]但是,由于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的导水渠内的浮渣的去除是伴随表层水的流动而将浮渣排出到浮渣槽中来进行的,因此当浮渣固化或浮渣附着在导水渠的内壁上时,仅靠表层水的流动是无法顺利进行浮渣的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浮渣顺利地排出到浮渣槽中。
[0012]本申请人首先在专利申请2020

152897号中提出了能够将浮渣高效地排出到浮渣槽中的导水渠的提案。
[0013]该提案所涉及的导水渠具备:喷水喷嘴,设置在浮渣的上方,以将该浮渣向浮渣槽侧顶出的方式喷出压力水;喷出喷嘴,设置在位于浮渣的下侧的水中,以将该浮渣向浮渣槽侧顶出的方式喷出压力水;以及压缩空气喷出机构,设置在导水渠的内壁,通过沿该内壁喷出压缩空气而从该内壁剥离浮渣。
[0014]该提案所涉及的导水渠以将浮渣向浮渣槽侧顶出的方式从浮渣的上方和下方喷出压力水,并且从导水渠的内壁剥离浮渣,因此具有能够将浮渣顺利地排出到浮渣槽中的特点。
[0015]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导水渠与最终沉淀池不同,流动速度较快,因此必须设法设置在该导水渠中的喷出喷嘴不妨碍导水渠的水流,另外,由于浮渣也很多,因此也需要防止因浮渣等的附着而影响操作。因此,希望进一步改进设置在水中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
[001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从浮渣上浮的水中喷出压力水以去除浮渣,具备:喷嘴主体,具有被供给压力水的流入侧筐体部和与该流入侧筐体部连通且形成为宽度比高度大的扁平筒状的前端侧喷嘴部;以及阀体,设置在该喷嘴主体的所述前端侧喷嘴部内,能够开闭该前端侧喷嘴部的开口,
[0017]所述阀体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阀主体部,通过该阀主体部的基端部经由沿所述宽度方向的铰链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基端部的上壁附近,从而所述阀主体部的前端部在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开口内,被配置为在与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下壁上表面抵接并在所述阀主体部的上方形成上侧开口的位置与在与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上壁下表面抵接并在所述阀主体部的下方形成下侧开口的位置之间上下运动自如,所述阀体具有配重,所述配重在未向所述流入侧筐体部供给压力水时,通过自重使所述阀主体部向下方转动而闭塞所述下侧开口,并且在向所述流入侧筐体部供给该压力水时,通过压力水的压力使所述阀主体部向上方转动而开放所述下侧开口,
[0018]在所述阀主体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关闭部,所述关闭部在从所述开口突出的位置向上方立起,
[0019]所述关闭部被形成为在所述阀体闭塞所述下侧开口时,闭塞形成在该阀体与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上壁下表面之间的所述上侧开口的大小。
[0020]所述前端侧喷嘴部及所述阀体最好被形成为宽度随着朝向开口而逐渐变大的形状。
[0021]所述下侧开口的流道截面积最好小于所述流入侧筐体部的最大流道截面积。
[0022]另外,所述喷嘴主体及所述阀体最好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所述阀体中设置有配重。
[0023]此外,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所述开口最好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斜上方倾斜。
[002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水渠具备上述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
[0025]另外,就该导水渠而言,最好导水渠主体与浮渣槽被设置为连接状态,在所述导水
渠主体中设置有喷水喷嘴及空气喷出机构中的至少任一种,所述喷水喷嘴对生成的浮渣层的上表面喷射压力水以便朝向所述浮渣槽促进该浮渣层的流动,所述空气喷出机构在所述浮渣层的下方位置且从所述导水渠主体的侧壁的内侧朝向所述浮渣层喷出压缩空气。
[0026]本专利技术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前端侧喷嘴部被形成为扁平筒状,在该前端侧喷嘴部中收容有阀体,因此即使设置于水中阻力也很小,而且在未喷出压力水时,阀体通过自重关闭作为吐出用开口的阀体的下侧开口,因此不需要动力源且结构简单。而且,由于在阀体中设置有关闭部,因此在关闭下侧开口的状态下,也能够关闭形成在阀体与前端侧喷嘴部的上壁之间的上侧开口,从而能够阻止浮渣等向内部进入,并且防止污损,能够顺利地进行阀体的转动。
[0027]另外,设置有该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导水渠能够顺利地排出浮渣。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导水渠及与该导水渠连接的状态的沉淀池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从浮渣上浮的水中喷出压力水以去除浮渣,所述浮渣去除装置用喷出喷嘴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嘴主体,具有被供给压力水的流入侧筐体部和与该流入侧筐体部连通且形成为宽度比高度大的扁平筒状的前端侧喷嘴部;以及阀体,设置在该喷嘴主体的所述前端侧喷嘴部内,能够开闭该前端侧喷嘴部的开口,所述阀体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阀主体部,通过该阀主体部的基端部经由沿所述宽度方向的铰链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基端部的上壁附近,从而所述阀主体部的前端部在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开口内,被配置为在与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下壁上表面抵接并在所述阀主体部的上方形成上侧开口的位置与在与所述前端侧喷嘴部的上壁下表面抵接并在所述阀主体部的下方形成下侧开口的位置之间上下运动自如,所述阀体具有配重,所述配重在未向所述流入侧筐体部供给压力水时,通过自重使所述阀主体部向下方转动而闭塞所述下侧开口,并且在向所述流入侧筐体部供给该压力水时,通过压力水的压力使所述阀主体部向上方转动而开放所述下侧开口,在所述阀主体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关闭部,所述关闭部在从所述开口突出的位置向上方立起,所述关闭部被形成为在所述阀体闭塞所述下侧开口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都宫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宇都宫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