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54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包括物料罐、第一涡流泵、第一旋流器、第二旋流器、文丘里除油装置和隔油池,物料罐通过第一涡流泵与第一旋流器的进液口的连通,第一旋流器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二旋流器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旋流器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文丘里除油装置连通,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的排油口分别通过排油管道与隔油池连接。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去油效果好、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网水环境污染风险主要包括事故油池变压器油泄漏、换流站冷却系统排水及变电站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引发的水环境风险,其中,泄漏的变压器油(含油废水)作为水污染物及危险废物,对水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现在,一般通过事故油池对泄漏的变压器油进行处理,存在如下缺陷:
[0003](1)事故油池主要按照消防要求进行设计,缺乏对环境风险防范的考虑,对泄漏油的处于效果不好,处理后的排放液对水环境还存在污染;
[0004](2)在含油设备极端泄漏条件及消防/暴雨情景下,无法满足油外排风险防范需要,连续性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去油效果好、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包括物料罐、第一涡流泵、第一旋流器、第二旋流器、文丘里除油装置和隔油池,所述物料罐通过第一涡流泵与第一旋流器的进液口的连通,所述第一旋流器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二旋流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旋流器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文丘里除油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的排油口分别通过排油管道与隔油池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第二旋流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二旋流腔、上锥形腔、下锥形腔和平滑腔,所述上锥形腔比下锥形腔的锥度大,所述第二旋流器的进液口设于第二旋流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旋流器的排油口设于第二旋流腔的顶壁上,所述第二旋流器的排液口位于平滑腔的底端。
[0010]所述第一旋流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旋流腔、呈锥形的锥段腔和平滑的直腔,所述第一旋流器的进液口设于第一旋流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旋流器的排油口设于第一旋流器的顶壁上,所述第一旋流器的排液口位于直腔的底端。
[0011]所述文丘里除油装置包括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涡流泵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次流入口与第二旋流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主流入口通过第二涡流泵与臭氧发生器连接。
[0012]所述文丘里混合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沿管体轴向依次连通的混合腔、呈锥形的接收腔、平滑的喉腔和呈锥形的扩散腔,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次流入口设于混
合腔的侧壁上,所述文丘里混合器的主流入口设于扩散腔远离喉腔的一端,所述混合腔远离接收腔的一端设有出口。
[0013]所述接收腔靠近混合腔的一端大,所述扩散腔靠近喉腔的一端小。
[0014]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接有采样检测装置。
[0015]所述文丘里除油装置与采样检测装置连接。
[0016]所述物料罐与采样检测装置连接。
[0017]所述物料罐的底部设有排泄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本专利技术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工作时,含油废水进入到物料罐的内部,先通过第一涡流泵排入到第一旋流器的内部,在第一旋流器内进行一级去油处理,处理完之后再进入到第二旋流器的内部,在第二旋流器进行二级去油处理,再进入到文丘里除油装置的内部进行文丘里除油处理(三级去油处理),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排出的油通过排油管道进入隔油池中。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通过第一旋流器、第二旋流器和文丘里除油装置对含油废水进行多级去油处理,去油效果好,并且,第一旋流器、第二旋流器和文丘里除油装置依次连通,使去油处理能够连续进行,连续性好,从而提高了效率。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去油效果好、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经第一旋流器处理后的含油废水由第二旋流腔侧壁的进液口进入第二旋流腔,经过第二旋流腔的旋流以及上锥形腔和下锥形腔的锥形旋流作用下,使平滑腔底端排液口的含油量低(低于5%),第二旋流腔顶部排油口的含油量高(90%以上),第二旋流腔内含油量高的油液通过排油管道进入隔油池中,实现二级除油。上锥形腔和下锥形腔两种曲线旋流腔配合使用,达到很好的除油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的第二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的第一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的文丘里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6]1、物料罐;11、排泄管;2、第一涡流泵;3、第一旋流器;31、第一旋流腔;32、锥段腔;33、直腔;4、第二旋流器;41、第二旋流腔;42、上锥形腔;43、下锥形腔;44、平滑腔;5、文丘里除油装置;51、文丘里混合器;511、管体;512、混合腔;513、接收腔;514、喉腔;515、扩散腔;52、第二涡流泵;53、臭氧发生器;6、隔油池;7、第一连接管道;71、第二连接管道;72、出液管;8、排油管道;9、采样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图1至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包括物料罐1、第一涡流泵2、第一旋流器3、第二旋流器4、文丘里除油装置5和隔油池6,物料罐1通过第一涡流泵2与第一旋流器3的进液口的连通,第一
旋流器3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7与第二旋流器4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旋流器4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71与文丘里除油装置5连通,第一旋流器3和第二旋流器4的排油口分别通过排油管道8与隔油池6连接。
[0029]工作时,含油废水进入到物料罐1的内部,先通过第一涡流泵2排入到第一旋流器3的内部,在第一旋流器3内进行一级去油处理,处理完之后再进入到第二旋流器4的内部,在第二旋流器4进行二级去油处理,再进入到文丘里除油装置5的内部进行文丘里除油处理(三级去油处理),第一旋流器3和第二旋流器4排出的油通过排油管道8进入隔油池6中。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通过第一旋流器3、第二旋流器4和文丘里除油装置5对含油废水进行多级去油处理,去油效果好,并且,第一旋流器3、第二旋流器4和文丘里除油装置5依次连通,使去油处理能够连续进行,连续性好,从而提高了效率。本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去油效果好、连续性好以及效率高。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旋流器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二旋流腔41、上锥形腔42、下锥形腔43和平滑腔44,上锥形腔42比下锥形腔43的锥度大,第二旋流器4的进液口设于第二旋流腔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罐(1)、第一涡流泵(2)、第一旋流器(3)、第二旋流器(4)、文丘里除油装置(5)和隔油池(6),所述物料罐(1)通过第一涡流泵(2)与第一旋流器(3)的进液口的连通,所述第一旋流器(3)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7)与第二旋流器(4)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旋流器(4)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71)与文丘里除油装置(5)连通,所述第一旋流器(3)和第二旋流器(4)的排油口分别通过排油管道(8)与隔油池(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器(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二旋流腔(41)、上锥形腔(42)、下锥形腔(43)和平滑腔(44),所述上锥形腔(42)比下锥形腔(43)的锥度大,所述第二旋流器(4)的进液口设于第二旋流腔(4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旋流器(4)的排油口设于第二旋流腔(41)的顶壁上,所述第二旋流器(4)的排液口位于平滑腔(44)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器(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旋流腔(31)、呈锥形的锥段腔(32)和平滑的直腔(33),所述第一旋流器(3)的进液口设于第一旋流腔(3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旋流器(3)的排油口设于第一旋流器(3)的顶壁上,所述第一旋流器(3)的排液口位于直腔(33)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含油废水多级旋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除油装置(5)包括文丘里混合器(51)、第二涡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斌斌张华东熊迪唐信李国勇王嵩邓燚李海燕汪勇王小豪杨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变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