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工地污染严重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满足我国对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因为具有高效的工业化生产、集约和快速的施工流程、以及绿色环保的施工过程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当中。
[0003]现阶段,在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上下柱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完成梁与节点处下柱之间的浇筑连接,等待节点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后,再通过灌浆套筒连接上下柱的钢筋。上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套筒与钢筋的安装和连接有严格的精度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无法检测套筒内钢筋与灌浆料的锚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能够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构件安装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以及能够对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质量进行检测。
[0005]为实现上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包括柱体、预埋在柱体中的多条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条绑扎在纵向受力钢筋上的箍筋,纵向受力钢筋沿柱体的侧边分布,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从柱体的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包括至少两根型钢和多块缀板,每根所述型钢之间通过若干条所述缀板连接,且所述缀板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型钢的一端延伸入柱体的内部,并通过将所述型钢延伸入柱体内的一段预埋在柱体内,使得所述格构柱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与所述格构柱同侧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格构柱远离柱体的一端平行,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在位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处分别向柱体内部弯折,使得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小于纵向受力钢筋从柱体的另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为方形柱,包括四根型钢和多块缀板,四根所述型钢构成方形柱的四条高,四根所述型钢的一端预埋于柱体内,四根所述型钢的另一端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缀板连接,由所述缀板构成所述方形柱的端面的四边,在所述格构柱上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若干所述缀板,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燕,黄国理,李阳,冯云华,郑焕齐,
申请(专利权)人:曹大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