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41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转油缸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可以保证进油口处的漏油不会溅乱流,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油的浪费;包括油缸本体和进油管,油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的进油口,进油口内连接有密封接头,进油管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密封接头插接的安装接头;还包括防漏油座,油缸本体的顶端开设有以密封接头为圆心的环形螺纹槽,防漏油座的底端安装有与环形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板,防漏油座内开设有储油腔,储油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进油口相匹配的下开口,储油腔的内顶壁开设有与进油管相匹配的上开口,进油管贯穿上开口,储油腔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管外侧的卡位组件,防漏油座的外端底部安装有出油管路。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回转油缸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回转油缸是一种装配紧密的配件,它在很小的空间里运用液压集合了非常高的扭矩。尽管动力很高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精确容易地控制,回转油缸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了几乎所有要求有限旋转运动且要大扭矩的领域。现有的一体式回转油缸在逐渐普及,现有的回转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使用时,进油压力过大的话,会导致进油管口位置出现漏油,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脱落喷油的可能性,导致油乱流,难以清理。
[0003]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可以保证进油口处的漏油不会溅乱流,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油的浪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包括油缸本体和进油管,油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的进油口,进油口内连接有密封接头,进油管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密封接头插接的安装接头;还包括防漏油座,油缸本体的顶端开设有以密封接头为圆心的环形螺纹槽,防漏油座的底端安装有与环形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板,防漏油座内开设有储油腔,储油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进油口相匹配的下开口,储油腔的内顶壁开设有与进油管相匹配的上开口,进油管贯穿上开口,储油腔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管外侧的卡位组件,防漏油座的外端底部安装有出油管路。
[0006]优选的,卡位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杆、两组螺纹管和两组卡紧件,两组支撑杆的中部均开设有移动卡口,两组螺纹管的一端均安装有与移动卡口相滑动卡接的移动卡柱,两组卡紧件位于进油管的两侧,两组卡紧件的两端两两贴合,并分别与两组螺纹管螺纹连接,两组移动卡柱远离螺纹管的一端均安装有十字插槽,防漏油座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与十字插槽相匹配的驱动组件。
[0007]优选的,两组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杆,防漏油座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驱动盒,两组驱动盒内均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回复弹簧和压板,驱动杆的末端伸入至驱动盒内依次穿过压板和回复弹簧,并伸入至储油腔内,驱动杆所贯穿处均密闭且可转动设置,驱动杆位于储油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十字插槽相匹配的十字插杆。
[0008]优选的,两组卡紧件的中部均呈弧状,两组卡紧件相靠近的一面均呈平面,两组卡紧件相背的一面均呈半圆柱状,两组卡紧件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与螺纹管相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0009]优选的,防漏油座的外端开设有与储油腔相通的观察窗。
[0010]优选的,两组十字插槽的内壁均设置有拉绳,驱动杆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拉绳自驱动杆位于储油腔的一端贯穿通口,通口的内壁设置有与拉绳贴合的密封层。
[0011]优选的,拉绳位于外界的一端均安装有拉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通过防漏油座和出油管路的设置,对进油管和进油口的连接处提供了密闭空间,从而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保证此处的漏油不会溅乱流,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经出油管路可以对漏油进行收集,因此减少了油的浪费。
[0014]2、该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油腔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管外侧的卡位组件,通过卡位组件对位于储油腔的进油管进行了固定卡紧,保证了进油管不会因此受到进油压力的影响而脱离储油腔,再次保证了不会造成油的流出和浪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防漏油座的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进油管连接故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0021]1、油缸本体;2、进油管;3、进油口;4、密封接头;5、安装接头;6、防漏油座;7、螺纹板;8、出油管路;9、支撑杆;10、螺纹管;11、卡紧件;12、移动卡口;13、移动卡柱;14、十字插槽;15、驱动杆;16、驱动盒;17、回复弹簧;18、压板;19、十字插杆;20、观察窗;21、拉绳;2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包括油缸本体1和进油管2,油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的进油口3,进油口3内连接有密封接头4,进油管2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密封接头4插接的安装接头5;还包括防漏油座6,油缸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以密封接头4为圆心的环形螺纹槽,防漏油座6的底端安装有与环形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板7,防漏油座6内开设有储油腔,储油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进油口3相匹配的下开口,储油腔的内顶壁开设有与进油管2相匹配的上开口,进油管2贯穿上开口,油管和上开口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储油腔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管2外侧的卡位组件,防漏油座6的外端底部安装有出油管路8,出油管路8通往外置的储油器具,以此来收集漏油。
[0024]卡位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杆9、两组螺纹管10和两组卡紧件11,两组支撑杆9的中部均开设有移动卡口12,两组螺纹管10的一端均安装有与移动卡口12相滑动卡接的移动卡柱13,移动卡柱13呈哑铃状,两组卡紧件11位于进油管2的两侧,两组卡紧件11的两端两两贴
合,并分别与两组螺纹管10螺纹连接,两组移动卡柱13远离螺纹管10的一端均安装有十字插槽14,防漏油座6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与十字插槽14相匹配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件带动螺纹管10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卡紧件11对进油管2进行了固定,自进油管2特殊情况出现压力过大时,进油管2脱离进油口3,进油管2受到压力自储油腔内上移,因此使移动卡柱13自移动卡口12内上移,通过卡紧件11、移动卡柱13和移动卡块的设置,对进油管2进行了限位,避免了进油管2脱离存储腔。
[0025]更进一步的,两组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杆15,防漏油座6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驱动盒16,两组驱动盒16内均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回复弹簧17和压板18,驱动杆15的末端伸入至驱动盒16内依次穿过压板18和回复弹簧17,并伸入至储油腔内,驱动杆15所贯穿处均密闭且可转动设置;驱动杆15位于储油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十字插槽14相匹配的十字插杆19,移动卡柱13位于移动卡口12的最低位置时,按压驱动杆15,使十字插杆19插入至十字插槽14内,然后通过转动驱动杆15来对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包括油缸本体(1)和进油管(2),油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的进油口(3),进油口(3)内连接有密封接头(4),进油管(2)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密封接头(4)插接的安装接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漏油座(6),所述油缸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以密封接头(4)为圆心的环形螺纹槽,所述防漏油座(6)的底端安装有与环形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螺纹板(7),所述防漏油座(6)内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进油口(3)相匹配的下开口,储油腔的内顶壁开设有与进油管(2)相匹配的上开口,进油管(2)贯穿上开口,所述储油腔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管(2)外侧的卡位组件,所述防漏油座(6)的外端底部安装有出油管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式回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杆(9)、两组螺纹管(10)和两组卡紧件(11),所述两组支撑杆(9)的中部均开设有移动卡口(12),所述两组螺纹管(10)的一端均安装有与移动卡口(12)相滑动卡接的移动卡柱(13),所述两组卡紧件(11)位于进油管(2)的两侧,两组卡紧件(11)的两端两两贴合,并分别与两组螺纹管(10)螺纹连接,两组所述移动卡柱(13)远离螺纹管(10)的一端均安装有十字插槽(14),所述防漏油座(6)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与十字插槽(14)相匹配的驱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义刘俊丰于华忠王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凯特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