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146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包括槽体,槽体上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用于产生由内至外的径向推流和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上叶轮,搅拌轴上还设置有用于产生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下叶轮,槽体内于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的外围固定有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槽体的槽底于所述下叶轮的下侧固定有上凸的导流整流凸起,导流整流凸起具有用于将下叶轮推流过来的浆料自槽体中心位置导向所述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的导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浆料搅拌分散均匀性的搅拌分散调浆槽。散均匀性的搅拌分散调浆槽。散均匀性的搅拌分散调浆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搅拌分散调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粉料和饼状物料的搅拌分散调浆槽。

技术介绍

[0002]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采掘出280亿吨以上的矿岩,我国作为矿业大国,现有矿产地 18000 余处,尾矿库12800余座,年采掘量超过50亿吨,尾矿堆积总量有近百亿吨,且每年以约6亿吨的速度增加,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约占全国固体废弃物总量的 85%左右,传统的方法是将其堆积存放在尾砂库中。尾矿造成的地表水及大气粉尘污染,特别是尾砂库坝体的垮塌,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0003]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提到了重要议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

2020)》提出:“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环境保护部《201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指南》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的研究”。因此,开展固废物料无害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究,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0004]目前,固废粉料特别是压滤饼状物流的搅拌分散调浆设备一般采用搅拌分散调浆槽来实现,如中国专利CN110385066A公开的“高浓度大型矿浆调浆搅拌槽”,该矿浆调浆搅拌槽包括槽体,槽体上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上叶轮和下叶轮,上叶轮和下叶轮的叶片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这样上、下叶轮可以将浆料径向推送和轴向推送,从而完成对矿浆的搅拌。
[0005]现有的这种矿浆调浆搅拌槽存在的问题在于:首先,现有技术中仅依靠上叶轮、下叶轮实现浆料搅拌,存在着搅拌强度不够,浆料不易分散均匀的问题;其次,在对浆料进行搅拌时,粗颗粒易于在槽底沉积,要实现其均匀悬浮分散,需要下叶轮有较大的搅拌强度,现有技术中,下叶轮既用于对浆料进行轴向推送,也用于对浆料进行径向推送,因此,对下叶轮的强度要求特别高,不仅导致下叶轮的制作成本有所增加,下叶轮的损耗也比较大,容易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对于粉料或饼状物流来说,对下叶轮的强度和抗磨能力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浆料搅拌分散均匀性的搅拌分散调浆槽。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包括槽体,槽体上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用于产生由内至外的径向推流和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上叶轮,搅拌轴上还设置
有用于产生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下叶轮,槽体内于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的外围固定有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槽体的槽底于所述下叶轮的下侧固定有上凸的导流整流凸起,导流整流凸起具有用于将下叶轮推流过来的浆料自槽体中心位置导向所述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的导流面。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上叶轮使浆体产生由内至外的径向推流和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被径向推流推送的浆体与外围的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碰撞;下叶轮仅用于使浆体产生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浆体被下叶轮推送朝下运动后,与下叶轮下侧的导流整流凸起碰撞,被导流整流凸起的导流引导至外围的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浆体与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碰撞,从而实现槽体内浆体的循环对流,达到强烈搅拌、混合均匀的目的。对于下叶轮而言,下叶轮仅需承担轴向推流的功能,底部浆料的径向推流由导流整流凸起来实现,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下叶轮的磨损。
[0010]进一步的,导流整流凸起与搅拌轴同轴线设置,导流面为自上至下逐渐朝远离搅拌轴轴线方向延伸的斜面或弧面。
[0011]进一步的,导流整流凸起由上侧的半球壳和位于半球壳下侧的以搅拌轴轴线为中心线的圆曲线回转体构成。
[0012]进一步的,圆曲线回转体焊接固定于槽体的底部。
[0013]进一步的,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包括一圈或至少两圈同心设置的碰撞分散棒,每圈碰撞分散帮均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碰撞分散棒,碰撞分散棒竖向设置,同一圈碰撞分散棒通过一个或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环连接在一起。
[0014]进一步的,各碰撞分散棒的底部固定于槽体的底部,槽体的侧壁上固定有与对应连接环连接的沿槽体径向延伸的连接固定拉杆。
[0015]进一步的,连接环有两个。
[0016]进一步的,上叶轮的桨叶的中心线与搅拌轴的轴线垂直,上叶轮的桨叶的迎浆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
°
~60
°

[0017]进一步的,下叶轮的桨叶的中心线与搅拌轴的轴线夹角为45
°
~60
°
,下叶轮的桨叶的迎浆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
°
~60
°

[0018]进一步的,下叶轮包括与搅拌轴相连的球台,下叶轮的桨叶均布于所述球台上,下叶轮的桨叶的宽度自搅拌轴轴线朝外逐渐增加,下叶轮的桨叶的厚度自搅拌轴的轴线朝外逐渐减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地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地部分,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上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4]图5是图2中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的俯视图;
[0026]图7是图1中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与槽体的配合示意图;
[0027]图8是图7的俯视图;
[0028]图9是图1中导流整流凸起与槽体的配合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槽体;2、大梁;3、搅拌装置;4、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5、导流整流凸起;6、动力机构;7、搅拌轴;8、上叶轮;9、下叶轮;10、电机减速箱;11、联轴器;12、上叶轮的桨叶;13、上叶轮的桨叶的迎浆面;14、上叶轮的桨叶的中心线;15、球台;16、下叶轮的桨叶;17、下叶轮的桨叶的迎浆面;18、下叶轮的桨叶的中心线;19、连接环;20、碰撞分散棒;21、连接固定拉杆;22、半球壳;23、圆曲线回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分散调浆槽,包括槽体,槽体上设置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搅拌轴,其特征在于:搅拌轴上设置有用于产生由内至外的径向推流和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上叶轮,搅拌轴上还设置有用于产生由上至下的轴向推流的下叶轮,槽体内于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的外围固定有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槽体的槽底于所述下叶轮的下侧固定有上凸的导流整流凸起,导流整流凸起具有用于将下叶轮推流过来的浆料自槽体中心位置导向所述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的导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分散调浆槽,其特征在于:导流整流凸起与搅拌轴同轴线设置,导流面为自上至下逐渐朝远离搅拌轴轴线方向延伸的斜面或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分散调浆槽,其特征在于:导流整流凸起由上侧的半球壳和位于半球壳下侧的以搅拌轴轴线为中心线的圆曲线回转体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分散调浆槽,其特征在于:圆曲线回转体焊接固定于槽体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分散调浆槽,其特征在于:鼠笼式碰撞分散装置包括一圈或至少两圈同心设置的碰撞分散棒,每圈碰撞分散帮均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碰撞分散棒,碰撞分散棒竖向设置,同一圈碰撞分散棒通过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湘清陈和清邓海波陈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绿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