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91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涉及种苗培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电机,且主体的顶部安装有布散组件;布散组件,所述布散组件包括水槽,且水槽的顶部设有进药口,且水槽设在主体的顶端内部;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安装在主体的顶部,且收集组件包括储槽,且储槽开设在主体的底部侧面。环形的托板对药剂进行挥发,多处外导流杆安装在主体的内侧顶部,使得药剂挥发浓度上下均匀,使得药剂挥发的时候形成一定的笼罩区域,增加灭杀害虫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诱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使用药剂的挥发灭杀害虫,药剂聚集的诱虫装置的底部,药剂浓度上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药剂浓度上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药剂浓度上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苗培育设备
,特别涉及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黄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黄精种苗种植的时候,经常受到地老虎、蛴螬以及飞虱等害虫的威胁,因此需要使用诱虫装置的可见光源对害虫进行诱杀,防止对黄精造成危害,相对于喷洒农药,这样方式减少对黄精本身的危害。
[0003]然而,现有的诱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诱导害虫靠近的时候,通常使用药剂的挥发灭杀害虫,药剂聚集的诱虫装置的底部,挥发效果较慢,使得药剂浓度上下分布不均匀,因此对一些害虫的灭杀效果较弱,且现有的诱虫装置使用时,对于一些较大的害虫,药剂并不能完全灭杀,因此害虫落在地面后会再次对黄精种苗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具有布散组件,通过使用布散组件内的托板进行药剂的挥发,托板分布在外导流杆的外侧,使得药剂挥发浓度均匀,提高对害虫灭杀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具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且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电机,且主体的顶部安装有布散组件;布散组件,所述布散组件包括水槽,且水槽的顶部设有进药口,且水槽设在主体的顶端内部;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安装在主体的顶部,且收集组件包括储槽,且储槽开设在主体的底部侧面。
[0006]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遮板,所述遮板为锥形结构,且遮板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太阳能板,且遮板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主体的顶部;滑槽,所述滑槽为环形结构,且滑槽开设在主体的内侧顶部。
[0007]可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侧面设有凸块,且滑板的顶部滑动安装在滑槽的内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结构,连接杆安装在滑板的底部,且多处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杆的外侧设有扇叶。
[0008]可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为圆柱形结构,且竖杆的顶部设有贯穿式开孔,且竖杆安装在主体的内侧顶部,并且竖杆的外侧安装有可见光源;清理板,所述清理板的顶部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杆底部连接板的侧面,且清理板滑动安装在竖杆外侧可见光源的外侧。
[0009]可选地,所述布散组件还包括:外导流杆,所述外导流杆为圆柱形结构,且外导流杆的外侧设有开孔,且外导流杆顶部与水槽的底部相连接,且外导流杆还安装在主体的内侧底部;托板,所述托板为环形结构,且托板安装在外导流杆的外侧,且托板位于外导流杆外侧开孔的下方。
[0010]可选地,所述布散组件还包括:内导流杆,所述内导流杆的顶部设有开槽,且内导流杆的外侧设有开孔,且内导流杆的底部通过滑动安装在外导流杆的内侧,且内导流杆外
侧的开孔滑动后与外导流杆外侧的开孔相重合,且内导流杆的顶部位于水槽的内部;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为球形结构,且导向块安装在内导流杆的顶端。
[0011]可选地,所述布散组件还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为圆柱形结构,且转杆的顶部安装在主体顶部电机输出端的底部,且转杆的底部贯穿水槽的内部插在竖杆顶部开孔的内部;拨板,所述拨板安装在转杆的外侧,且拨板为倾斜状结构,且拨板转动安装在导向块的外侧。
[0012]可选地,所述收集组件还包括:抽板,所述抽板滑动安装在储槽的内部;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在主体的内侧底部,且导流槽的底部与储槽的顶部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收集组件还包括:下挤压板,所述下挤压板为弧形结构,且下挤压板的顶部转动安装在主体的内侧底部,且下挤压板的顶部安装有伞齿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L形结构,且支撑杆的底部贯穿下挤压板的顶部以及下挤压板顶部的伞齿轮安装在主体的内侧底部,且支撑杆的顶部侧端安装有伞齿轮,且支撑杆顶部侧端的伞齿轮与下挤压板顶部的伞齿轮相啮合。
[0014]可选地,所述收集组件还包括:上挤压板,所述上挤压板为弧形结构,且上挤压板安装在转杆的底端,且上挤压板的底部安装有伞齿轮,且上挤压板底部的伞齿轮与支撑杆顶部侧端的伞齿轮相啮合。
[0015]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诱虫装置,与传统诱虫装置相比,通过使用清理板对竖杆外侧的可见光源外壳进行清理,保证可见光源的清晰度,保证可见光源对害虫的诱导。
[0016]此外,通过使用托板对药剂进行挥发,多个托板均匀的分布在外导流杆的外侧,当水槽内的药剂通过内导流杆的内侧以及侧面的开孔和外导流杆外侧的开孔流到托板上,药剂流在托板上,使环形的托板对药剂进行挥发,提高药剂挥发的效率,并且多处外导流杆安装在主体的内侧顶部,托板分布在外导流杆上,使得药剂挥发浓度上下均匀,使得药剂挥发的时候形成一定的笼罩区域,使得药剂的浓度增加,增加灭杀害虫的效果。
[0017]此外,通过使用下挤压板与上挤压板对较大的害虫进行挤压灭杀,较大的害虫因药剂的气味晕厥落在主体的内侧底部,上挤压板把较大的害虫向下拨动,下挤压板的转动方向与上挤压板的转动方向相反,使下挤压板进一步的对害虫进行挤压灭杀,使灭杀后的害虫储存在抽板内,防止存在遗漏害虫的情况,下挤压板与上挤压板的边缘位置防止害虫爬出主体的内侧底部,提高害虫的灭杀效率。
[0018]此外,通过使用拨板逐次的进行药剂的投放,转杆旋转的时候,则使拨板拨动导向块向下移动,使导向块带动内导流杆在外导流杆的内侧移动,使内导流杆外侧的开孔与外导流杆外侧的开孔重合,使药剂通过重合的开孔流出,防止过多药剂投放造成浪费的情况,减少向水槽添加药剂的次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外导流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由图3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导流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挤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挤压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列表1、主体;101、遮板;102、滑槽;103、滑板;104、连接杆;105、竖杆;106、清理板;2、布散组件;201、水槽;202、外导流杆;203、托板;204、内导流杆;205、导向块;206、转杆;207、拨板;3、收集组件;301、储槽;302、抽板;303、导流槽;304、下挤压板;305、支撑杆;306、上挤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24]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电机,且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布散组件(2);布散组件(2),所述布散组件(2)包括水槽(201),且水槽(201)的顶部设有进药口,且水槽(201)设在主体(1)的顶端内部;收集组件(3),所述收集组件(3)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且收集组件(3)包括储槽(301),且储槽(301)开设在主体(1)的底部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遮板(101),所述遮板(10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太阳能板,且遮板(101)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主体(1)的顶部;滑槽(102),所述滑槽(102)开设在主体(1)的内侧顶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还包括:滑板(103),所述滑板(103)的顶部侧面设有凸块,且滑板(103)的顶部滑动安装在滑槽(102)的内部;连接杆(104),所述连接杆(104)安装在滑板(103)的底部,且多处连接杆(104)的底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杆(104)的外侧设有扇叶。4.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还包括:竖杆(105),所述竖杆(105)的顶部设有贯穿式开孔,且竖杆(105)安装在主体(1)的内侧顶部,并且竖杆(105)的外侧安装有可见光源;清理板(106),所述清理板(106)的顶部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杆(104)底部连接板的侧面,且清理板(106)滑动安装在竖杆(105)外侧可见光源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散组件(2)还包括:外导流杆(202),所述外导流杆(202)的外侧设有开孔,且外导流杆(202)顶部与水槽(201)的底部相连接,且外导流杆(202)还安装在主体(1)的内侧底部;托板(203),所述托板(203)为环形结构,且托板(203)安装在外导流杆(202)的外侧,且托板(203)位于外导流杆(202)外侧开孔的下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黄精种苗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散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明赵君王文渊卢文婧旷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