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321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包括搅拌罐,搅拌罐内壁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件,另一端设有伸缩单元,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能够沿着导向杆的轴向伸缩;第一伸缩件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设有搅拌片,搅拌片上设有鼓泡管,导向杆上设有连接槽,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均覆盖在连接槽上,且连接槽与鼓泡管连通;搅拌罐的外壁上还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压力介质产生装置分别与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设置的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能够驱动搅拌片在搅拌罐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改变搅拌片在搅拌罐中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搅拌罐内水平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污水的搅拌。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污水的搅拌。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污水的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为了更灵活、更贴近现场、更能满足实际需要,要求在施工现场修建混凝土拌合站。对于建筑工程经常处于偏远山区、水资源缺乏、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地方,如高速公路建设和桥梁建设等工地,建设节能、绿色环保的混凝土拌合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类混凝土拌合站要求将混凝土拌合碱性污水再生回用或达标外排,提高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目前在处理碱性污水和中和污水的再生过程中,所有处理设备需要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这不但需要大量的制作费用,建设周期长,而且在施工结束后无法搬迁重复使用;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泥饼落入地面,再由装载机将落入地面的泥饼铲出到堆料场。如果下雨或设备清洗污水进入地面泥饼区,就会产生大量泥水,污染工作环境;常规混凝土拌合污水再生系统各混凝土构件占地面积大,不紧凑;同时现有的搅拌罐无法对污水进行充分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能够实现搅拌片在搅拌罐内水平方向的移动,提高对搅拌罐内污水的搅拌力度。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壁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件,另一端设有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能够沿着导向杆的轴向伸缩;所述第一伸缩件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设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上设有鼓泡管,所述导向杆上设有连接槽,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均覆盖在连接槽上,且连接槽与鼓泡管连通;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上还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压力介质产生装置分别与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二伸缩件和第三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第三伸缩件位于第二伸缩件内,且也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第二伸缩件与第三伸缩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与密封空腔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片内部设有与鼓泡管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活动轴和若干叶片,所述活动轴一端与搅拌片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搅拌片外,且活动轴位于搅拌片外的端部上还设有活动盘;
[0008]所述叶片一端与活动轴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腔体内壁接触;
[0009]所述搅拌片内还设有将第一腔体与连接槽连通的气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片内还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外径与第二腔体内径匹配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设有轴承,所述活动轴贯穿至第二腔体内且与轴承连接;
[0011]所述第二空腔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活动块连接;
[0012]所述搅拌片上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将第二空腔和连接槽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轴的外壁上还设有数量与叶片数量相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活动轴的轴向分布,且搅拌片位于导向槽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片上设有第三腔体,所述导向杆穿插在第三腔体内,所述连接孔和气道均与第三空腔连通;
[0015]所述第二伸缩件的活动端上还设有外径与第三空腔内径匹配的连接筒,连接筒一端贯穿至第三伸缩件内,另一端伸入至第三腔体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上还设有导向孔,当连接筒对气道封堵时,所述导向孔与连接孔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壁上还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筒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环形槽内。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利用设置的第一伸缩件和伸缩单元能够驱动搅拌片在搅拌罐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改变搅拌片在搅拌罐中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搅拌罐内水平方向上不同位置处的污水的搅拌,同时在搅拌片上还设置有鼓泡管,通过充气鼓泡的方式能够对搅拌罐内的污水进行搅拌,提高污水的搅拌力度;
[0020]2、本专利技术利用设置的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以及第三伸缩件均覆盖在导向杆上,使得搅拌片在导向杆上任意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均能够持续向搅拌片中输送气体,并且气体在进入至搅拌片内时能够驱动活动轴转动,进而驱动活动盘转动,利用活动盘也能实现对污水进行搅拌,同时设置的活动盘的位置能够调节,满足不同深度的搅拌罐使用。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1中搅拌罐1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片与导向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片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9]1、搅拌罐;2、清水罐;3、二氧化碳中和装置;4、污水脱水装置撬装;5、污水泥饼储罐;6、取样箱;7、过滤器;8、水质检测室;9、碱性污水泥饼储罐;10、碱性污水脱水装置;12、第一伸缩件;13、搅拌片;14、第二伸缩件;15、导向杆;16、第三伸缩件;17、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8、导向孔;19、进水管;20、出水管;22、驱动装置;23、输出轴;24、第一腔体;25、叶片;26、鼓泡管;27、连接槽;29、活动盘;30、气道;31、活动轴;32、活动块;33、弹性件;34、第二腔体;35、环形槽;36、连接筒;37、限位块;38、连接孔;39、第三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2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内壁上设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件12,另一端设有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能够沿着导向杆15的轴向伸缩;所述第一伸缩件12内设有驱动装置22,驱动装置22的输出轴23设有搅拌片13,所述搅拌片13上设有鼓泡管26,所述导向杆17上设有连接槽27,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均覆盖在连接槽27上,且连接槽与鼓泡管26连通;所述搅拌罐1的外壁上还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7,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7分别与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连接。
[0033]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将建筑污水集中抽入至搅拌罐1中,但是为了防止污水中粗颗粒物沉降在罐底,通常需要在罐体内设置搅拌器,但是现有的搅拌器通常都是固定在罐体,导致远离搅拌器较远处的污水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罐(1),所述搅拌罐(1)内壁上设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件(12),另一端设有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能够沿着导向杆(15)的轴向伸缩;所述第一伸缩件(12)内设有驱动装置(22),驱动装置(22)的输出轴(23)设有搅拌片(13),所述搅拌片(13)上设有鼓泡管(26),所述导向杆(17)上设有连接槽(27),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均覆盖在连接槽(27)上,且连接槽与鼓泡管(26)连通;所述搅拌罐(1)的外壁上还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7),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7)分别与第一伸缩件(12)和伸缩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二伸缩件(14)和第三伸缩件(16),所述第二伸缩件(14)套设在导向杆(15)上,所述第三伸缩件(16)位于第二伸缩件(14)内,且也套设在导向杆(15)上,所述第二伸缩件(14)与第三伸缩件(16)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17)与密封空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式混凝土拌合站再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片(13)内部设有第一腔体(24),所述第一腔体(24)内设有活动轴(31)和若干叶片(25),所述活动轴(31)一端与搅拌片(13)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搅拌片(13)外,且活动轴(31)位于搅拌片(13)外的端部上还设有活动盘(29);所述叶片(25)一端与活动轴(3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腔体(24)内壁接触;所述搅拌片(13)内还设有将第一腔体(24)与连接槽(27)连通的气道(30)。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红寇光明罗伟刘琦刘俐毛星丁李兴宇魏武林伏俊宇黄存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