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09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线圈、第一及第二外部电极,坯体包括第一和第二端面、第一和第二侧面、底面及顶面,线圈是边沿线圈的轴行进边卷绕以便轴与底面平行且与第一及第二侧面交叉的螺旋结构,线圈具有沿轴层叠且分别沿平面卷绕的多个线圈布线、将多个线圈布线连接的导通孔布线,线圈布线具有沿平面延伸的布线部、设置于布线部的端部并与导通孔布线连接的焊盘部,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布线中,第一线圈布线与第二线圈布线相比位于线圈的轴向的中央侧,第一线圈布线的第一焊盘部与第二线圈布线的第二布线部在轴向上相邻,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焊盘部的从第二布线部向线圈的内侧的突出量在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的1.4倍以下。尺寸的1.4倍以下。尺寸的1.4倍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感器部件,有日本特开2015-01529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部件。该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和设置在坯体内的线圈。线圈具有沿着线圈的轴层叠的多个线圈布线和将多个线圈布线连接的导通孔布线。线圈布线具有布线部和设置在布线部的端部并与导通孔布线连接的焊盘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15297号公报
[0004]然而,在线圈布线与导通孔布线的连接中,为了防止导通孔布线从线圈布线剥离,需要确保导通孔布线相对于线圈布线的接触面积(即,导通孔布线的剖面积)。另外,若考虑导通孔布线相对于线圈布线的连接位置的偏移、导通孔布线的大小的偏差,则需要增大与导通孔布线连接的焊盘部的面积。
[0005]而且,通常,在从线圈的轴向观察时,焊盘部与布线部相比向线圈的内周侧(以下,称为线圈的内侧)突出。另外,通常,在从线圈的轴向观察时,焊盘部的中心以及导通孔布线的中心与布线部的中央相比偏向线圈的内侧的情况较多。这是因为若使焊盘部与布线部相比向线圈的外周侧 (以下,称为线圈的外侧)突出,则由于线圈的外侧的坯体的制造上的尺寸余量变小,而需要减小线圈的直径。这样,以往,焊盘部与布线部相比向线圈的内侧较大地突出。
[0006]这里,本申请专利技术者着眼于向线圈的内侧突出的焊盘部阻碍在线圈的内侧流动的磁通。然后,发现了由于阻碍线圈的磁通的流动,而磁通的损耗增大,由此,L值的获取效率降低,Q值降低。特别是,若电感器部件变得小型,则布线部的宽度变小,另一方面,由于确保导通孔布线相对于线圈布线的连接可靠性的必要性,而不能减小导通孔布线以及焊盘部的面积,焊盘部的突出量进一步增大,进一步阻碍线圈的磁通的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公开提供减少线圈磁通的流动的阻碍的电感器部件。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
[0009]坯体;
[0010]线圈,设置在上述坯体内;以及
[0011]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且与上述线圈电连接,
[0012]上述坯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在上述第一端面与上述第二端面之间以及上述第一侧面与上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底面、以及与上述底面对置的顶面,
[0013]上述线圈是边沿着线圈的轴行进边卷绕以使得上述轴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第一侧面和上述第二侧面交叉的螺旋结构,
[0014]上述线圈具有:沿着上述轴层叠并且分别沿着平面卷绕的多个线圈布线、以及将上述多个线圈布线连接的导通孔布线,
[0015]上述线圈布线具有:沿着平面延伸的布线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布线部的端部并与上述导通孔布线连接的焊盘部,
[0016]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线圈布线以及第二线圈布线中,
[0017]上述第一线圈布线与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相比位于上述线圈的上述轴向的中央侧,并且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第一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的第二布线部在上述轴向上相邻,并且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从上述第二布线部向上述线圈的内侧的突出量在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的1.4倍以下。
[0018]这里,第一焊盘部的突出量是指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焊盘部相对于第二布线部中与第一焊盘部相邻的部分从第二布线部突出的最大值。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是指在从轴向观察时与第二布线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焊盘部的突出量在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的1.4 倍以下包括第一焊盘部的突出量为零(0)或者负(-)的情况。换句话说,不仅包括第一焊盘部从第二布线部突出的情况,也包括第一焊盘部不从第二布线部突出的情况、第一焊盘部的向线圈的内侧突出的前端与第二布线部的线圈的内侧的前端相比位于线圈的外侧的情况。
[001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焊盘部的突出量在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的 1.4倍以下,所以能够减少由于第一焊盘部而阻碍在线圈的内侧流动的磁通的情况,减小磁通的损耗,其结果是,能够提高L值的获取效率,能够抑制Q值的降低。
[0020]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上述导通孔布线的长度比上述线圈布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导通孔布线的长度长。
[002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导通孔布线形成为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线圈布线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例如,导通孔布线的形状为长方形、椭圆形、长圆形。由此,能够确保导通孔布线相对于线圈布线的接触面积 (即,导通孔布线的剖面积),能够确保导通孔布线相对于线圈布线的连接可靠性。
[0022]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轴垂直的方向上的电感器部件的大小小于0.7mm,与上述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电感器部件的大小小于0.4mm。
[002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电感器部件变得小型,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线圈的磁通的阻碍。
[0024]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突出量在21μm以下。
[002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26]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中心位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002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28]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半径在18μm以下。
[002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30]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中心位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且上述第一焊盘部的半径在18μm以下。
[003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32]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突出量在10.5μm以下,更优选在9.5μm以下。
[003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34]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直径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相等。
[003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磁通难以被焊盘部遮挡。
[0036]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从上述线圈的上述轴向的中央朝向两端,上述线圈的内径增大。
[0037]这里,线圈的内径连续或者阶段性地增大。
[003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线圈的轴向的中央朝向两端,线圈的内径增大,所以在线圈的两端,难以阻碍磁通的流动。由此,能够减小在线圈的两端处的损耗,抑制Q值的降低。
[0039]优选在电感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
[0040]在全部的线圈布线中的至少两个线圈布线中,
[0041]在上述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线圈布线中的一个线圈布线的内径比另一个线圈布线的内径大,并且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一个线圈布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中,具备:坯体;线圈,设置在上述坯体内;以及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且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坯体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在上述第一端面与上述第二端面之间以及上述第一侧面与上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底面、以及与上述底面对置的顶面,上述线圈是边沿着线圈的轴行进边卷绕以使得上述轴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第一侧面和上述第二侧面交叉的螺旋结构,上述线圈具有:沿着上述轴层叠并且分别沿着平面卷绕的多个线圈布线、以及将上述多个线圈布线连接的导通孔布线,上述线圈布线具有:沿着平面延伸的布线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布线部的端部并与上述导通孔布线连接的焊盘部,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线圈布线以及第二线圈布线中,上述第一线圈布线与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相比位于上述线圈的上述轴向的中央侧,并且上述第一线圈布线的第一焊盘部与上述第二线圈布线的第二布线部在上述轴向上相邻,并且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从上述第二布线部向上述线圈的内侧的突出量在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尺寸的1.4倍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上述导通孔布线的长度比上述线圈布线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导通孔布线的长度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与上述底面平行并且与上述轴垂直的方向上的电感器部件的大小小于0.7mm,与上述轴平行的方向上的电感器部件的大小小于0.4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突出量在21μ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中心位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半径在18μ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从上述轴向观察时,上述第一焊盘部的中心位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且上述第一焊盘部的半径在18μ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突出量在10.5μm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突出量在9.5μm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器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松刚葭中圭一松永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