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03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包括碎石桩、底层填充料层,若干的碎石桩间隔布置在采空区底部,底层填充料层浇筑包裹碎石桩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底层填充料层上端高于碎石桩,本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充填体整体强度较低的问题,也解决了频繁更换充填浆液配比的问题,使工序更加简单,且在浆液流动过程中由于有碎石桩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浆液的离析做用;通过调整碎石桩的位置,可以控制充填体的强度,同时,整体强度更为均匀。整体强度更为均匀。整体强度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填采矿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填采矿法属人工支护采矿法。是通过向采空区送入充填材料,以进行地压管理、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移动,并在形成的充填体上或在其保护下进行回采。由于充填体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重量,因此,要求充填要有一定强度,大部分矿山中充填体强度一般为1.3Mpa左右。整体强度比较低。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确保充填体的强度,需要对充填的结构进行规划,一般为底部、中间、及顶部的强度高于其他部位的强度。因此,在充填过程中需要调整充填浆液的配比来实现。
[0003]现有技术在充填时需要不断重新配比充填料来进行充填,而这样的成本较高,工序也十分复杂,并且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浆液的离析作用,也造成底部强度不均匀。在爆破过程中会发生充填体的垮塌,对生成照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包括碎石桩、底层填充料层,若干的碎石桩间隔布置在采空区底部,底层填充料层浇筑包裹碎石桩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底层填充料层上端高于碎石桩。
[0006]进一步的,所述碎石桩包括圆台形状的钢丝外网及填充在钢丝外网内的废石;或碎石桩为废石堆积形成的碎石堆。
[0007]进一步的,所述碎石桩的布置方式为两边密集布置、中间呈梅花形布置。
[0008]一种采空区填充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钢丝网围成圆台形状的柱体,等待矿房回采完毕后,将采出的废石加入钢丝网中形成碎石桩;步骤二:采用远程遥控型叉车将碎石桩布置于指定位置,碎石桩的布置方式为两边密集,中间梅花形布置;步骤三:向采空区内填充灌浆,使浆液液面高于碎石桩,待浆液凝固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0009]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填充灌浆可以分多次分步充填到设计高度,或直接一次充填到设计高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充填体整体强度较低的问题,也解决了频繁更换充填浆液配比的问题,使工序更加简单,且在浆液流动过程中由于有碎石桩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浆液的离析做用;通过调整碎石桩的位置,可以控制充填体的强度,同时,整体强度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底部结构的矿房的正视图。
[0013]图2为图1中I

I方向的剖面图。
[0014]图3为图1中碎石柱的剖面图。
[0015]图中:1

进路巷道;2

采空区;3

碎石桩;4

底层填充料层;5

钢丝外网;6

废石;7

废石之间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包括碎石桩3、底层填充料层4,若干的碎石桩间隔布置在采空区2底部,底层填充料层浇筑包裹碎石桩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底层填充料层上端高于碎石桩。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桩包括圆台形状的钢丝外网5及填充在钢丝外网内的废石6;或碎石桩为废石堆积形成的碎石堆。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桩的布置方式为两边密集布置、中间呈梅花形布置。
[0020]一种采空区填充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钢丝网围成圆台形状的柱体,等待矿房回采完毕后,将采出的废石加入钢丝网中形成碎石桩;步骤二:采用远程遥控型叉车将碎石桩布置于指定位置,碎石桩的布置方式为两边密集,中间梅花形布置,通过调整碎石桩的位置,可以控制充填体的强度,同时,整体强度更为均匀;步骤三:向采空区内填充灌浆,使浆液液面高于碎石桩,待浆液凝固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浆液流动过程中由于有碎石桩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浆液的离析作用。
[0021]在步骤二中,用于运输碎石桩的装置可以为叉车或其他装置,但必须可以进行远程遥控在步骤三中,填充灌浆可以分多次分步充填到设计高度,或直接一次充填到设计高度。
[0022]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23]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4]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桩、底层填充料层,若干的碎石桩间隔布置在采空区底部,底层填充料层浇筑包裹碎石桩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底层填充料层上端高于碎石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桩包括圆台形状的钢丝外网及填充在钢丝外网内的废石;或碎石桩为废石堆积形成的碎石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充填体稳定性的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桩的布置方式为两边密集布置、中间呈梅花形布置。4.一种采空区填充加固方法,采用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磊陈彰威陈建华丘浩禹汪斯乔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