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418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的钢管主体,所述钢管主体的底端焊接有具有中间孔的底挡板,所述底挡板外侧设置有柱底法兰盘,所述钢管主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管、中段管、节点管和顶部管,所述底部管、中段管、节点管和顶部管内部均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节点管内还设有节点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段结构的钢管主体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组装生产,并且利于装配使用,在填充混凝土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人工在投料口处进行跟随振捣,辅助组件能够将震动传递至钢管主体中心位置,能够减少振捣时间,加快施工效率,而竖直筋也能够增强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柱,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依靠内填混凝土的支撑作用,使得钢管的稳定性增强,同时填充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延缓混凝土内部纵向微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从而使得核心混凝土具有更强的抗压强度和抵抗变形能力,凭借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公路桥梁和工厂厂房等建筑的结构中。

2、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114809451a,公开了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柱,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其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外钢柱,所述外钢柱内设置有呈中空设置的内钢柱,所述外钢柱和内钢柱之间浇筑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内钢柱内浇筑有第二混凝土层。本申请有助于提高组合钢管混凝土柱的结构强度。

3、然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层间距越大时,对组合柱的承载力、抗拔力以及稳定性要求越高,传统的组合柱在结构上缺少对应的优化,而且一些组合柱由于地点的限制,难以在钢管顶端进行随浇筑进行的振捣,尤其是钢管直径较小时,而传统的外部振捣效果欠佳,容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的钢管主体(1),所述钢管主体的底端焊接有具有中间孔的底挡板(2),所述底挡板外侧设置有柱底法兰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管(101)、中段管(102)、节点管(103)和顶部管(104),所述底部管、中段管、节点管和顶部管内部均设置有辅助组件(4),所述节点管内还设有节点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钢管主体(1)内壁上的连接板(401),所述连接板(401)向所述钢管主体(1)中心轴线延伸,且所述连接板(401)上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的钢管主体(1),所述钢管主体的底端焊接有具有中间孔的底挡板(2),所述底挡板外侧设置有柱底法兰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主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部管(101)、中段管(102)、节点管(103)和顶部管(104),所述底部管、中段管、节点管和顶部管内部均设置有辅助组件(4),所述节点管内还设有节点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固定在所述钢管主体(1)内壁上的连接板(401),所述连接板(401)向所述钢管主体(1)中心轴线延伸,且所述连接板(401)上固定有弧形板(402),所述弧形板(402)的两侧设有反钩件(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钩件(403)上均设有侧嵌口,所述侧嵌口内嵌设有竖直筋(404),相邻的所述侧嵌口内嵌设的所述竖直筋(404)之间采用铁丝捆扎固定,所述铁丝的捆扎点位于所述反钩件(403)上方,所述竖直筋(404)的底端向下延伸且穿过所述钢管主体(1)底部的所述底挡板(2),所述竖直筋(404)的底端设有反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筋(404)的顶端延伸至所述顶部管(104)内,所述底部管(101)、所述中段管(102)、所述节点管(10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王华彬姜辰辰戴子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