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地下室外墙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外墙后浇带处必须放置橡胶止水带,防止漏水的情况出现,然而在设置止水带的过程中,根据施工的要求,需将各止水带接头处连接在一起。
[0003]目前,通常都是由人工手持电热强使条带热熔的方法,使两根止水带通过条带粘在一起,人工在粘结时,需要往复对止水带两侧进行粘结,这样操作不仅麻烦、极其不便,而且在粘结时由于两个止水带未对齐,容易造成粘接不良,不牢固等现象,同时因止水带中间有多条细小的横条,粘接时存在空隙,进一步使得牢固性降低,并且人工对止水带外侧面粘接时,需要横跨在竖起的多根钢筋上,钢筋对着人的胸口,边缘距离地面较高,在粘接过程中极易造成人工摔落或插伤,从而造成一定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在粘结时由于两个止水带未对齐,容易造成粘接不良,不牢固等现象,同时因止水带中间有多条细小的横条,粘接时存在空隙,进一步使得牢固性降低,并且人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承载系统、夹持正位系统和固定连接系统;底座(1)上连接有承载系统;承载系统用于可以折叠伸缩;承载系统下侧连接有夹持正位系统;夹持正位系统用于对止水带的夹持并正位;夹持正位系统左部和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固定连接系统;两个固定连接系统呈左右对称设置;固定连接系统用于对止水带接头处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系统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01)、第一卡栓(202)、第一L型板(203)、把手(204)、滑板(205)、第二卡栓(206)和第一弹簧柱(207);底座(1)右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01);第一支撑板(201)上部安装有第一卡栓(202);第一支撑板(201)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一L型板(203);第一卡栓(202)穿过第一L型板(203);第一L型板(203)上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4);第一L型板(203)下部滑动连接有滑板(205);第一L型板(203)下部安装有第二卡栓(206);第二卡栓(206)位于滑板(205)左方,并且滑板(205)与第二卡栓(206)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夹持正位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301)、第一连接板(302)、第一动力电机(303)、第一直齿轮(304)、第二支撑板(305)、第二L型板(306)、第一齿条(307)、第三支撑板(308)、第三L型板(309)、第二齿条(310)和夹紧组件;滑板(205)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01);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01)伸缩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302);前方的第一连接板(302)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动力电机(303);第一动力电机(30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04);两个第一连接板(302)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5);第二支撑板(305)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306);第二L型板(306)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07);第一齿条(307)与第一直齿轮(304)啮合;两个第一连接板(302)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308);第三支撑板(308)位于第二支撑板(305)右方;第三支撑板(308)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板(309);第三L型板(309)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10);第二齿条(310)与第一直齿轮(304)啮合;第二支撑板(305)和第三支撑板(308)下侧各连接有一个夹紧组件;两个夹紧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止水带接头粘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左方的夹紧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架(311)、第四支撑板(312)、导轮(313)、第四L型板(314)、第二支架(315)、第二连接板(316)、第二弹簧柱(317)、第一楔形块(318)和第二楔形块(319);第二支撑板(305)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311);第一支架(311)左侧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上下等距分布的第四支撑板(312);两个第四支撑板(312)右侧前部和右侧后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导轮(313);第一支架(311)右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第四L型板(314);四个第四L型板(314)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315);第二支架(315)左侧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16);第二连接板(316)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柱(317);第二弹簧柱(31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