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148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泵盒、打液泵、有机气体检测器、液体检测器、喷淋球和漏液收集罐,泵盒为密闭结构,打液泵通过支座连接在泵盒内的底侧,打液泵上设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进液管线的一侧连接有泵前排废管线,出液管线上连接有泵后排废管线,泵前排废管线、泵后排废管线均通过收集管线一与残液收集罐连接,泵盒的内壁位于打液泵的上侧设有连接座,有机气体检测器与连接座连接,喷淋球设置在泵盒内的顶部,液体检测器设置在泵盒的底部,漏液收集罐设置在泵盒的外侧通过收集管线二与泵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提高漏液处理的时效性,减少泄露损失,降低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泵盒漏液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胶液打液过程中存在漏液风险,现有的装置不能在出现漏液的第一时间发现处理,造成大面积泄漏,出现不可控的事故危险,同时泄漏的胶液会挥发出有毒气体恶化操作环境,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喷溅出的胶液会腐蚀地面和设备,若不及时清理胶液会固化,清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提高漏液处理的时效性,减少泄露损失,降低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泵盒、打液泵、有机气体检测器、液体检测器、喷淋球和漏液收集罐,所述泵盒为密闭结构,所述打液泵通过支座连接在所述泵盒内的底侧,所述打液泵上设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所述进液管线的一侧连接有泵前排废管线,所述出液管线上连接有泵后排废管线,所述泵前排废管线、所述泵后排废管线均通过收集管线一与残液收集罐连接,所述泵盒的内壁位于所述打液泵的上侧设有连接座,所述有机气体检测器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喷淋球设置在所述泵盒内的顶部,所述液体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泵盒的底部,所述漏液收集罐设置在所述泵盒的外侧通过收集管线二与所述泵盒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喷淋球为360
°
旋转喷淋球,所述喷淋球与贯穿所述泵盒并延伸至外侧的喷淋管线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线上设有进液阀门,所述出液管线上设有出液阀门,所述泵前排废管线上设有泵前排污阀门,所述泵后排废管线上设有泵后排污阀门,所述收集管线一上设有残液收集阀。
[0007]优选的,所述打液泵、所述有机气体检测器、所述液体检测器、所述喷淋球、所述进液阀门、所述出液阀门、所述泵前排污阀门、所述泵后排污阀门、所述残液收集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一侧设置有依次相贯连接的滑动槽一、滑动槽二和滑动槽三,所述滑动槽一内通过弹簧连接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插接部贯穿所述滑动槽一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滑动槽二内滑动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滑动槽三内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远离所述梯形块的一侧连接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贯穿所述滑动槽三延伸至所述连接座的外侧。
[0009]优选的,所述有机气体检测器的壳体一侧设有与所述插接孔相匹配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上设有与所述插接头相匹配的连接孔。
[0010]优选的,所述插接头的伸缩部设有斜面一,所述顶块靠近所述梯形块的一侧设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一、所述斜面二的倾斜度分别与所述梯形块的斜面相匹配。
[0011]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提高漏液处理的时效性,减少泄露损失,降低风险。
[00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连接座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连接座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有机气体检测器壳体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泵盒;2、打液泵;3、有机气体检测器;4、液体检测器;5、喷淋球;6、漏液收集罐;7、进液管线;8、出液管线;9、泵前排废管线;10、泵后排废管线;11、收集管线一;12、残液收集罐;13、进液阀门;14、出液阀门;15、泵前排污阀门;16、泵后排污阀门;17、残液收集阀;18、连接座;1801、插接孔;1802、滑动槽一;1803、滑动槽二;1804、滑动槽三;1805、弹簧;1806、插接头;1807、梯形块;1808、顶块;1809、按压柱;19、喷淋管线;20、收集管线二;21、插接柱;2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0]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泵盒1、打液泵2、有机气体检测器3、液体检测器4、喷淋球5和漏液收集罐6,泵盒1为密闭结构,打液泵2通过支座连接在泵盒1内的底侧,将打液泵2设置在泵盒1内部,从而使漏液时胶液流入到密闭结构中,防止胶液泄漏后挥发出有毒气体恶化操作环境,也便于胶液泄露后对胶液进行及时清理,避免胶液泄露后不能及时清理造成固化难以清理的问题。
[0023]打液泵2上设有进液管线7和出液管线8,进液管线7贯穿泵盒1与盛有胶液的储料罐体连接,出液管线8与下一工序的反应罐体连接,胶液通过打液泵2进行输送。进液管线7的一侧连接有泵前排废管线9,出液管线8上连接有泵后排废管线10,泵前排废管线9、泵后
排废管线10均通过收集管线一11与残液收集罐12连接,从而便于将进液管线7、打液泵2、出液管线8中的残液通过泵前排废管线9、泵后排废管线10和收集管线一11收集到残液收集罐12内,对管线和打液泵2进行清理的同时也将残液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损失。
[0024]进液管线7上设有进液阀门13,出液管线8上设有出液阀门14,泵前排废管线9上设有泵前排污阀门15,泵后排废管线10上设有泵后排污阀门16,收集管线一11上设有残液收集阀17,通过阀门控制各个管线的启闭,从而使管线与打液泵2相配合对胶液进行输送,泵盒1的内壁位于打液泵2的上侧设有连接座18,有机气体检测器3与连接座18连接,液体检测器4设置在泵盒1的底部,有机气体检测器3与液体检测器4对泵盒1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漏液并向控制器反馈漏液报警信号。
[0025]喷淋球5设置在泵盒1内的顶部,喷淋球5为360
°
旋转喷淋球5,喷淋球5与贯穿泵盒1并延伸至外侧的喷淋管线19连接,漏液收集罐6设置在泵盒1的外侧通过收集管线二20与泵盒1连接,喷淋球5能够对泵盒1内部进行全方位清洗,冲洗溶液通过收集管线二20进入到漏液收集罐6内进行回收,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盒、打液泵、有机气体检测器、液体检测器、喷淋球和漏液收集罐,所述泵盒为密闭结构,所述打液泵通过支座连接在所述泵盒内的底侧,所述打液泵上设有进液管线和出液管线,所述进液管线的一侧连接有泵前排废管线,所述出液管线上连接有泵后排废管线,所述泵前排废管线、所述泵后排废管线均通过收集管线一与残液收集罐连接,所述泵盒的内壁位于所述打液泵的上侧设有连接座,所述有机气体检测器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喷淋球设置在所述泵盒内的顶部,所述液体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泵盒的底部,所述漏液收集罐设置在所述泵盒的外侧通过收集管线二与所述泵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球为360
°
旋转喷淋球,所述喷淋球与贯穿所述泵盒并延伸至外侧的喷淋管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泵盒漏液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线上设有进液阀门,所述出液管线上设有出液阀门,所述泵前排废管线上设有泵前排污阀门,所述泵后排废管线上设有泵后排污阀门,所述收集管线一上设有残液收集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刘新
申请(专利权)人:明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