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升系统及起重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41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爬升系统及起重机,内爬框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位于内爬框内侧,爬升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和顶升横梁,顶升横梁通过顶升油缸和内爬基节的固定横梁连接,内爬基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内爬框定位配合的伸缩梁,内爬基节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顶升横梁设置有顶升爬爪;爬带吊装于内爬框的内侧并能相对内爬框升降,爬带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顶升爬爪、换步爬爪定位配合的踏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中置爬升系统,需要爬升操作空间小,爬带需要和爬升机构配合的长度缩短至爬升机构总内爬高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降低了爬带的长度,使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使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降低。使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升系统及起重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爬升系统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内爬塔机爬升方式主要有油缸侧置顶升和中置顶升,其中侧置顶升所需操作空间即电梯井尺寸较大,且不易操作,中置顶升所需操作空间即电梯井尺寸较小,且操作在内爬基节内部,易操作且适用范围广,中置顶升的爬带目前安装形式中爬爪之间的间距较大,爬带长度远超双倍内爬高度,导致爬带长度较长,原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爬升系统及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爬升系统,其中,所述爬升系统包括:内爬框,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位于所述内爬框内侧,所述爬升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和顶升横梁,所述顶升横梁通过顶升油缸和所述内爬基节的固定横梁连接,内爬基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内爬框定位配合的伸缩梁,所述内爬基节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所述顶升横梁设置有顶升爬爪;爬带,吊装于所述内爬框的内侧并能相对所述内爬框升降,所述爬带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所述顶升爬爪、所述换步爬爪定位配合的踏步,所述爬带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爬升机构的内爬高度且小于所述内爬高度的二倍。
[000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能分别绕所述内爬基节和所述顶升横梁转动,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的距离为L1,任意两个所述踏步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顶升油缸的顶升行程为L3,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的转动半径均为a,L2<L3+L1+a<2*L2。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伸缩梁下端面的距离为L4,位于顶部的所述踏步和位于顶部的所述内爬框的距离为L5,L5<L3
‑‑
L4。
[000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爬升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内爬框顶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能在避让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并在支撑位置限位支撑所述爬带。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爬带的限位件和用于供所述爬带穿过的定位槽,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内爬框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支撑位置的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定位槽的外侧。
[00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爬框顶部内侧对应所述支撑块设置有加强垫块,位于支撑位置的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加强垫块上。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爬框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撑块通过支撑销轴铰接于所述支架。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爬带分别吊装于所述内爬框的两侧,所述下内爬基
节的两侧和所述伸缩梁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爬带设置有所述换步爬爪和所述顶升爬爪。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爬升系统。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爬升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将内爬框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中置爬升系统,需要爬升操作空间小,易于操作,并将换步爬爪下置于内爬基节靠近顶升爬爪的位置,相对现有技术中换步爬爪上置,减小了换步爬爪和顶升爬爪之间的间距,使爬升机构爬升的过程中爬带需要和爬升机构配合的长度缩短至爬升机构总内爬高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降低了爬带的长度,使爬升系统的原材料成本降低。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爬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爬升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爬升系统221顶升爬爪1内爬框23顶升油缸11加强垫块3爬带2爬升机构31踏步21内爬基节4支撑块211固定横梁41限位件212换步爬爪42定位槽213伸缩梁5支架22顶升横梁6支撑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爬升系统。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爬升系统100,其中,爬升系统100包括内爬框1、爬升机构2以及爬带3;内爬框1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2位于内爬框1内侧,爬升机构2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21和顶升横梁22,顶升横梁22通过顶升油缸23和内爬基节21的固定横梁211连接,内爬基节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内爬框1定位配合的伸缩梁213,内爬基节2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212,顶升横梁22设置有顶升爬爪221;爬带3吊装于内爬框1的内侧并能相对内爬框1升降,爬带3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顶升爬爪221、换步爬爪212定位配合的踏步31,爬带3的长度大于等于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且小于内爬高度的二倍。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内爬
框1可设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也可外挂于建筑物的墙体。
[0025]本实施例中的内爬框1为框架式结构,爬升系统100主要应用于起重机,起重机的塔机通常安装于所述内爬基节21上,并随爬升机构2爬升,其中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为塔机的能进行爬升的总内爬间距。图1中虚线结构分别为顶升爬爪221和换步爬爪212。
[0026]在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爬升系统100进行爬升操作时,通过顶升油缸23顶固定横梁211,带动内爬基节21上升,直至换步爬爪212超过踏步31,操作换步爬爪212使其落在踏步31上,收缩顶升油缸23,内爬基节21由爬带3支撑,继续回收顶升油缸23,直至位于下方的顶升爬爪221超过一处踏步31,操作顶升爬爪221使其落在爬带3的踏步31上,顶升油缸23伸长,内爬基节21向上爬升,重复步骤以上顶升油缸23的伸缩操作,最终伸缩梁213超过内爬框1后,对伸缩梁213进行伸出操作,使伸缩梁213落在内爬框1上,并将伸缩梁213和内爬框1固定。
[0027]本实施例通过将内爬框1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中置爬升系统100,需要爬升操作空间小,易于操作,并将换步爬爪212下置于内爬基节21底部靠近顶升爬爪221的位置,相对现有技术中换步爬爪212上置,减小了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之间的间距,使爬升机构2爬升的过程中爬带3需要和爬升机构2配合的长度缩短至爬升机构2总内爬高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降低了爬带3的长度,使爬升系统100的原材料成本降低。
[0028]在一实施例中,换步爬爪212和顶升爬爪221能分别绕内爬基节21和顶升横梁22转动,换步爬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系统(100)包括:内爬框(1),设置于与建筑物固定的承重梁上;爬升机构(2),位于所述内爬框(1)内侧,所述爬升机构(2)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内爬基节(21)和顶升横梁(22),所述顶升横梁(22)通过顶升油缸(23)和所述内爬基节(21)的固定横梁(211)连接,所述内爬基节(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内爬框(1)定位配合的伸缩梁(213),所述内爬基节(2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换步爬爪(212),所述顶升横梁(22)设置有顶升爬爪(221);爬带(3),吊装于所述内爬框(1)的内侧并能相对所述内爬框(1)升降,所述爬带(3)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和所述顶升爬爪(221)、所述换步爬爪(212)定位配合的踏步(31),所述爬带(3)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爬升机构(2)的内爬高度且小于所述内爬高度的二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步爬爪(212)和所述顶升爬爪(221)能分别绕所述内爬基节(21)和所述顶升横梁(22)转动,所述换步爬爪(212)和所述顶升爬爪(221)的距离为L1,任意两个所述踏步(31)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顶升油缸(23)的顶升行程为L3,所述换步爬爪(212)和所述顶升爬爪(221)的转动半径均为a,L2<L3+L1+a<2*L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步爬爪(212)和所述伸缩梁(213)下端面的距离为L4,位于顶部的所述踏步(31)和位于顶部的所述内爬框(1)的距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刘圣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