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13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水收集洞室和虹吸管,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设置在V型隧道最低点的边墙外侧,沿着V型隧道两内侧设置有人行通道下侧沟,人行通道下侧沟与地下水收集洞室之间通过PVC管连通,且靠近地下水收集洞室一侧的人行通道下侧沟中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的进水端口伸入到侧部的地下水收集洞室中,虹吸管的排水端口顺着人行通道下侧沟延伸出V型隧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施简单、施工便利,在排水过程中不需要抽排水设备,通过虹吸管即可将地下水收集洞室中的水排出隧道外,由于不需要抽排水设备的参与节约了设备上的成本,且通过虹吸管能自然的引排水,不需要人为操作和发电抽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构建筑物密度日益增大,尤其对于西部靠江河城市,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市政交通设施修建工程中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大,比如由于线路需穿过一栋高楼大厦或者重要建筑文物,采取常规拆迁方案然后修建路基工程时,面临拆迁工作量巨大,无法保证工期,而且对建筑文物造成重要损害,进而对历史文化造成不可修复损毁,因此常采用V型坡隧道方案来替代,但随之而来将面临隧道洞内排水问题,由于隧道为V型坡度,隧道内地下水将汇集在内部,因此目前的技术为在最低点设置抽排水设备,定期将隧道内地下水抽排出洞外,每年将消耗大量的电力,引起高昂的维护费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从而改变洞内引排水体系,降低隧道运营维护费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以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水收集洞室和虹吸管,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设置在V型隧道最低点的边墙外侧,沿着V型隧道两内侧设置有人行通道下侧沟,人行通道下侧沟与地下水收集洞室之间通过PVC管连通,且靠近地下水收集洞室一侧的人行通道下侧沟中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的进水端口伸入到侧部的地下水收集洞室中,虹吸管的排水端口顺着人行通道下侧沟延伸出V型隧道的外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地下水收集洞室的宽度为3

7m。
[0007]进一步的,所述V型隧道边墙与地下水收集洞室之间通过通道连通,且在该通道中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门的宽度为80

120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PVC管为多个且间距为1

3m,PVC管预埋于V型隧道地底,且所述PVC管的直径为8

15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通道下侧沟中设置有用于固定虹吸管位置的支架。
[0010]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的直径为20

40cm,所述虹吸管的排水端口比地下水收集洞室底面底5

20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设施简单、施工便利,在排水过程中不需要抽排水设备,通过虹吸管即可将地下水收集洞室中的水排出隧道外,由于不需要抽排水设备的参与节约了设备上的成本,且通过虹吸管能自然的引排水,不需要人为操作和发电抽水,显著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且使得排水能更具有及时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V型隧道及地下水收集洞室位置剖视图。
[0014]图2图1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3为人行通道下侧沟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地下水收集洞室、2

虹吸管、21

排水端口、22

进水端口、3

检修门、4

PVC管、5

支架、6

V型隧道、7

人行通道下侧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实施例1:
[0019]参考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水收集洞室1和虹吸管2,所述虹吸管2的直径为20

40cm,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1设置在V型隧道6最低点的边墙外侧,沿着V型隧道6两内侧设置有人行通道下侧沟7,人行通道下侧沟7位于边墙处,从而使得V型隧道6内的水流入到人行通道下侧沟7中,人行通道下侧沟7贯通整个V型隧道6,人行通道下侧沟7与地下水收集洞室1之间通过PVC管4连通,PVC管4预埋于地底,通过PVC管4从而使得将人行通道下侧沟7中的水引流至地下水收集洞室1中,且靠近地下水收集洞室1一侧的人行通道下侧沟7中放置有虹吸管2,虹吸管2的进水端口22伸入到侧部的地下水收集洞室1中,虹吸管2的排水端口21顺着人行通道下侧沟7延伸出V型隧道6的外侧,从而利用虹吸原理将地下水收集洞室1中的积水排出V型隧道6外,为了保证虹吸原理的进行,所述虹吸管2的排水端口21比地下水收集洞室1底面底5

20m。
[0020]实施例2:
[002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地下水收集洞室1的宽度为3

7m。所述V型隧道6边墙与地下水收集洞室1之间通过通道连通,且在该通道中设置有检修门3,检修门3往地下水收集洞室内侧打开,检修门3的宽度为80

120cm。
[0022]实施例3:
[00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PVC管4为多个且间距为1

3m,PVC管4预埋于V型隧道6地底,且所述PVC管4的直径为8

15cm。参考图3所示,所述人行通道下侧沟7中设置有用于固定虹吸管2位置的支架5。
[0024]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水收集洞室(1)和虹吸管(2),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1)设置在V型隧道(6)最低点的边墙外侧,沿着V型隧道(6)两内侧设置有人行通道下侧沟(7),人行通道下侧沟(7)与地下水收集洞室(1)之间通过PVC管(4)连通,且靠近地下水收集洞室(1)一侧的人行通道下侧沟(7)中放置有虹吸管(2),虹吸管(2)的进水端口(22)伸入到侧部的地下水收集洞室(1)中,虹吸管(2)的排水端口(21)顺着人行通道下侧沟(7)延伸出V型隧道(6)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收集洞室(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地下水收集洞室(1)的宽度为3

7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坡市政隧道洞内自然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隧道(6)边墙与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斌罗仕庭高如李小膀聂建微饶学治陈述存王晶涛张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