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46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以及设置在预制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之间的楼板,预制剪力墙内缺筋套筒周边设置有第一凿除区,第一凿除区对应的楼板和现浇剪力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第一凿除区内的缺筋套筒表面设置有后补连接钢筋,后补连接钢筋一端穿过第二凿除区至第三凿除区内,第一凿除区、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贯通设置并填充有结构加固灌浆料;后补连接钢筋数量为2,且在缺筋套筒沿预制剪力墙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缺筋套筒与上端连接钢筋的连接功能,对原结构的破坏较小,加固连接结构简单且成本可控。控。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竖向预制构件(剪力墙)通过套筒灌浆进行连接。标准层施工时下层预制构件顶部的预留插筋,插入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的套筒内,灌浆连接密实。在转换层施工时,下部的插筋需要在现浇梁、板内插入预留,并保证定位准确。然而,随着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检测工作的开展,在对已安装施工的首层装配层进行检测时,竟然发现转换层插筋局部未预留甚至整层未预留的情况。该种情况下,即使套筒内灌浆饱满也无法起到连接的作用,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所以,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情况进行加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充分利用套筒与预制端连接钢筋的连接功能,对原结构的破坏较小,加固连接方式简单且成本可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以及设置在预制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之间的楼板,所述预制剪力墙内缺筋套筒周边设置有第一凿除区,所述第一凿除区对应的楼板和现浇剪力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所述第一凿除区内的缺筋套筒表面设置有后补连接钢筋,所述后补连接钢筋一端穿过第二凿除区至第三凿除区内,所述第一凿除区、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贯通设置并填充有结构加固灌浆料;
[0005]所述后补连接钢筋数量为2,且在缺筋套筒沿预制剪力墙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焊接固定。
[0006]所述缺筋套筒内充满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凿除区的大小范围应使得缺筋套筒从底部往上露出不少于7d的长度,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且保证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外壁焊接后,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分别至第一凿除区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0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凿除区内壁与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30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凿除区的大小范围应使得后补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不少于20d,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且所述第三凿除区内壁与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30


[0010]进一步地,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外壁通过单面搭接焊固定,所述单面搭接焊的焊接面平行于预制剪力墙表面,缺筋套筒两侧的单面搭接焊的焊缝对称设置,焊接
长度不小于6d,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
[0011]进一步地,两个后补连接钢筋的截面积之和大于等于上端连接钢筋的截面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缺筋套筒的剩余价值,将未能与下段连接钢筋起到连接作用的缺筋套筒保留下来,通过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焊接连接,缺筋套筒与后补连接钢筋充当了荷载传力载体,对于预制剪力墙只需将缺筋套筒中下部周围的混凝土凿除即可,减少了混凝土凿除量,减小了对原结构的破坏。
[0014]2、本技术将结构加固灌浆料应用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的修复加固中,利用两侧后补连接钢筋分布受力的优点,并与单面搭接焊结合使用,将后补连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凿除量及修复加固的工作量,减小了对原结构的破坏;此外,结构加固灌浆料还具有早强、自流平便于施工的特点,极大的降低了修复加固难度,提高了修复加固的效率,最终降低了修复加固的综合成本。
[0015]3、本技术的加固结构连接结构简单,传力路径明确,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凿除及焊接后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缺筋套筒内未灌浆的修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预制剪力墙1、现浇剪力墙2以及设置在预制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之间的楼板3,预制剪力墙与楼板之间还设置有底部接缝4,预制剪力墙内缺筋套筒10周边设置有第一凿除区5,第一凿除区对应的楼板和现浇剪力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凿除区6和第三凿除区7,第一凿除区内的缺筋套筒表面设置有后补连接钢筋8,后补连接钢筋一端穿过第二凿除区至第三凿除区内,第一凿除区、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贯通设置并填充有结构加固灌浆料9,其中,在第一凿除区凿除时,将对应的底部接缝位置初步一并凿除,因此第一凿除区包括缺筋套筒周边的空间以及对应的底部接缝的空间之和。后补连接钢筋数量为2,且在缺筋套筒沿预制剪力墙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焊接固定,保证受力传递的均匀可靠,并且两个后补连接钢筋的截面积之和大于等于上端连接钢筋的截面积,满足钢筋传力的等截面换算原则。缺筋套筒内应充满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确保缺筋套筒与上端连接钢筋之间的连接性能。
[0021]上述第一凿除区的大小范围应使得缺筋套筒从底部往上露出不少于7d的长度,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且保证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外壁焊接后,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分别至第一凿除区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0

。并且第二凿除区内壁与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30

。上述第三凿除区的大小范围应使得后补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不少于20d,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且第三凿除区内壁与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之间的
距离均大于等于30

。两个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外壁通过单面搭接焊固定,单面搭接焊的焊接面平行于预制剪力墙表面,缺筋套筒两侧的单面搭接焊的焊缝对称设置,焊接长度不小于6d,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通过尺寸限定以满足连接强度需求,单面搭接焊操作便捷,便于快速连接,将焊接连接与结构加固灌浆料锚固连接相结合也减少了开凿面积,降低对构件破坏的伤害。
[0022]具体的,由于在实际工况中,存在缺筋套筒内已灌浆和未灌浆两种情况,针对两种情况给予两种施工方法:
[0023](一)在缺筋套筒内存在灌浆料,无需补灌,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从缺筋套筒靠近预制剪力墙表面的一侧,凿除缺筋套筒中下部周围的混凝土,使缺筋套筒从底部往上露出不少于7d的长度,得到第一凿除区;
[0025]步骤2)凿开缺筋套筒下方的楼板的混凝土及现浇剪力墙上端的混凝土,现浇剪力墙上端往下凿开深度不小于20d,得到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
[0026]步骤3)对缺筋套筒外露部分的表面进行清理;
[0027]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以及设置在预制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之间的楼板,所述预制剪力墙内缺筋套筒周边设置有第一凿除区,缺筋套筒与上端连接钢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凿除区对应的楼板和现浇剪力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所述第一凿除区内的缺筋套筒表面设置有后补连接钢筋,所述后补连接钢筋一端穿过第二凿除区至第三凿除区内,所述第一凿除区、第二凿除区和第三凿除区贯通设置并填充有结构加固灌浆料;所述后补连接钢筋数量为2,且在缺筋套筒沿预制剪力墙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缺筋套筒内充满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未预留插筋的套筒连接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凿除区的大小范围应使得缺筋套筒从底部往上露出不少于7d的长度,d为后补连接钢筋直径,且保证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外壁焊接后,后补连接钢筋与缺筋套筒分别至第一凿除区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盛沈赛丰唐柏鉴崔咏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