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35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包括两根支撑杆、采泥管、底座和防漏装置,所述底座为无底面的圆柱形空腔,底座的顶面为面积大于圆柱形空腔横截面积的底座圆盘,底座圆盘的边缘以圆心为中心点径向上设有两个贯穿底座圆盘的支撑孔,两根支撑杆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孔并与底座圆盘固定连接,所述采泥管设置于两根支撑杆中间,与支撑杆平行,位于底座的中心处,底座圆盘的圆心处设有贯穿的采泥孔,采泥管可穿过采泥孔到达底座的底部以下,所述防漏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泥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流对表层泥样的干扰,进一步稳固采泥器,控制采样高度,同时还能防止泥样的漏损,提高采样的精度。提高采样的精度。提高采样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


[0001]本技术属于采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河流底泥的垂向分布特征,往往反映了当地水文、地形、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床沙的组成是河床边界条件与水动力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能反应物质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又可描述泥沙运动规律,因此在底泥的采集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水流条件对表层泥沙的影响,目前柱状采泥器广泛的应用于河流底泥的采集,但大部分采泥器并没有十分注意水流对表层泥沙的影响,同时受到水域流速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保证采样不会发生倾斜,这都影响了采样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流对表层泥样的干扰,进一步稳固采泥器,控制采样高度,同时还能防止泥样的漏损,提高采样的精度。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包括两根支撑杆、采泥管、底座和防漏装置,所述底座为无底面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底座的顶面为面积大于圆柱形空腔横截面积的底座圆盘,所述底座圆盘的边缘以圆心为中心点径向上设有两个贯穿底座圆盘的支撑孔,所述两根支撑杆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孔并与所述底座圆盘固定连接,所述采泥管设置于所述两根支撑杆中间,与支撑杆平行,位于底座的中心处,所述底座圆盘的圆心处设有贯穿的采泥孔,所述采泥管可穿过所述采泥孔到达所述底座的底部以下,所述防漏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区域;
[0006]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顶部滑轮,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为锥形结构;
[0007]所述采泥管的内部设有活塞,并与活塞相切,所述活塞的顶部圆心处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由活塞延伸至所述采泥管的顶部以上;所述采泥管的内管壁上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上设有采样高度控制装置,所述采样高度控制装置包括卡孔、两个卡片和第一弹簧,所述卡孔径向贯穿所述连杆的上部,所述两个卡片设置于所述卡孔处,位于所述连杆的上部两侧,所述两个卡片位于连杆内的内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两个卡片的外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紧贴所述采泥管的内管壁,所述卡片与所述卡槽相配合;所述采泥管的顶面为面积大于采泥管管体横截面积的采泥管圆盘,所述采泥管圆盘的表面设有绳孔,所述采泥管圆盘的圆心处设有连杆孔,所述连杆可由所述连杆孔探出采泥管管体;所述采泥管的管体底端外缘两侧设有锥形凹槽;
[0008]所述底座圆盘上固定设有两组底部滑轮,所述两组底部滑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根支撑杆的内侧;
[0009]所述顶部滑轮、所述底部滑轮与所述绳孔通过第一缆绳依次连接;
[0010]所述防漏装置包括防漏板、两个防漏板挂环、两个第一底座挂环、两根第二弹簧、防滑槽、第一支杆、第一活动板、第一穿绳孔、第一铰链、两个卡扣、挡板、两个挡板挂环、两根第三弹簧、两个第二底座挂环、第二支杆、第二活动板、第二铰链和第二穿绳孔;所述两个第一底座挂环对称的固定在底座靠近底部的右侧内壁上,所述两个防漏板挂环分别对称的固定在所述防漏板的右侧边缘,所述防漏板与所述底座的左侧壁嵌入连接,连接处设有止水垫,所述防漏板与所述底座圆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底座挂环和所述防漏板挂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防漏板可沿底座径向相对滑动;所述防滑槽设置于所述防漏板上,所述两个卡扣分别相对设于所述防滑槽的两侧边缘,所述两个卡扣可分别卡入所述锥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防漏板的左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底座圆盘的左侧边缘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穿绳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左侧,所述第一穿绳孔处固定有第二缆绳;所述两个第二底座挂环对称的固定在底座的左侧内壁上并高于防漏板,所述两个挡板挂环分别对称的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左侧边缘,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的右侧壁嵌入连接,连接处设有止水垫,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圆盘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底座挂环和所述挡板挂环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挡板可沿底座径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挡板的右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底座圆盘的右侧边缘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穿绳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右侧,所述第二穿绳孔处固定有第三缆绳;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以底座圆盘的圆心为中心相对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底部滑轮包括滑轮、滑轮支柱、上圆柱形空腔和下圆柱形空腔,所述滑轮的底部一侧与滑轮支柱固定连接,另一侧悬空,所述滑轮支柱设置于所述上圆柱形空腔的顶面;所述上圆柱形空腔的侧壁上均匀布置有一个以上的侧溢水孔,所述上圆柱形空腔的底面为面积大于腔身横截面的空腔圆盘;所述下圆柱形空腔的顶部为内径与上圆柱形空腔的腔身外径相同的圆环形结构,所述下圆柱空腔的底面与所述底座圆盘固定连接,所述下圆柱空腔的底面上均匀布置有一个以上的底溢水孔,所述底溢水孔贯穿所述下圆柱空腔的底面及所述底座圆盘;所述空腔圆盘与所述下圆柱空腔的底面之间设有第四弹簧。
[0012]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所述密封箱内部安装水泵,所述密封箱的箱体上设有进水孔、出水孔和电缆孔,所述进水孔朝向底座的内侧,所述出水孔和所述电缆孔均朝向底座的外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出水孔、所述电缆孔相接的位置均设有孔洞,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孔相连并指向底面,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相连,所述水泵的电缆由所述电缆孔延伸至外界。
[0013]优选地,所述采样高度控制装置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分段式结构,包括上部支撑杆和下部支撑杆;所述上部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顶部滑轮,底端设有螺孔;所述下部支撑杆的底端为锥形结构,顶端设有螺栓;所述上部支撑杆和所述下部支撑杆螺纹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杆还包括中部支撑杆,所述中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和螺孔,所述中部支撑杆可分别与所述上部支撑杆及所述下部支撑杆螺纹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中部支撑杆的数量为一根以上。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的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通过采泥管内活塞、连杆、弹簧、卡片与卡槽的配合,当已知所需的采样高度时,只需将相应高度的卡片通过压缩弹簧推进采
泥管内管壁上部的卡槽,即可实现对采样高度的控制,同时与防漏装置的配合,实现了上封下堵,防止了泥样的漏损,提高了采样的精度。
[0019](2)本技术的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通过水泵与底部滑轮的配合,创造低压环境,使底座与采泥器吸附于底泥上,增强整个装置稳定性的同时极大的降低水体的存在对表层泥样的干扰。当水泵抽水时,拉紧缆绳使上圆柱形空腔底面与下圆柱形空腔顶部紧密贴合,隔绝了底座与外界的水流交换,为创造低压环境创造条件,当采样完成后,松开缆绳,弹簧的拉力使上圆柱形空腔与下圆柱形空腔分开,外界水流可以通过溢水孔流进底座内部,此时底泥对采泥管的吸附力降低,采泥管可顺利拔出。
[0020](3)本技术的吸附式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式抗扰动的柱状采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支撑杆、采泥管、底座和防漏装置,所述底座为无底面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底座的顶面为面积大于圆柱形空腔横截面积的底座圆盘,所述底座圆盘的边缘以圆心为中心点径向上设有两个贯穿底座圆盘的支撑孔,所述两根支撑杆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孔并与所述底座圆盘固定连接,所述采泥管设置于所述两根支撑杆中间,与支撑杆平行,位于底座的中心处,所述底座圆盘的圆心处设有贯穿的采泥孔,所述采泥管可穿过所述采泥孔到达所述底座的底部以下,所述防漏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区域;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顶部滑轮,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为锥形结构;所述采泥管的内部设有活塞,并与活塞相切,所述活塞的顶部圆心处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由活塞延伸至所述采泥管的顶部以上;所述采泥管的内管壁上部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上设有采样高度控制装置,所述采样高度控制装置包括卡孔、两个卡片和第一弹簧,所述卡孔径向贯穿所述连杆的上部,所述两个卡片设置于所述卡孔处,位于所述连杆的上部两侧,所述两个卡片位于连杆内的内端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两个卡片的外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紧贴所述采泥管的内管壁,所述卡片与所述卡槽相配合;所述采泥管的顶面为面积大于采泥管管体横截面积的采泥管圆盘,所述采泥管圆盘的表面设有绳孔,所述采泥管圆盘的圆心处设有连杆孔,所述连杆可由所述连杆孔探出采泥管管体;所述采泥管的管体底端外缘两侧设有锥形凹槽;所述底座圆盘上固定设有两组底部滑轮,所述两组底部滑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根支撑杆的内侧;所述顶部滑轮、所述底部滑轮与所述绳孔通过第一缆绳依次连接;所述防漏装置包括防漏板、两个防漏板挂环、两个第一底座挂环、两根第二弹簧、防滑槽、第一支杆、第一活动板、第一穿绳孔、第一铰链、两个卡扣、挡板、两个挡板挂环、两根第三弹簧、两个第二底座挂环、第二支杆、第二活动板、第二铰链和第二穿绳孔;所述两个第一底座挂环对称的固定在底座靠近底部的右侧内壁上,所述两个防漏板挂环分别对称的固定在所述防漏板的右侧边缘,所述防漏板与所述底座的左侧壁嵌入连接,连接处设有止水垫,所述防漏板与所述底座圆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底座挂环和所述防漏板挂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防漏板可沿底座径向相对滑动;所述防滑槽设置于所述防漏板上,所述两个卡扣分别相对设于所述防滑槽的两侧边缘,所述两个卡扣可分别卡入所述锥形凹槽中;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防漏板的左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底座圆盘的左侧边缘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穿绳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左侧,所述第一穿绳孔处固定有第二缆绳;所述两个第二底座挂环对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鸿姚毓黄飞扬陈羿名耿可张希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