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10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5
本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包括机架、弹性传动带、驱动轮、传动轮、输出轴、输入轴、调压阀、调节辊、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机架一端位置的外表面连接,并通过输入轴与驱动轮连接,驱动轮嵌于机架内,传动轮嵌于机架内并与输出轴连接并同轴分布,驱动轮、传动轮间通过弹性传动带连接;弹性传动带与机架下端面间另通过调节辊连接,液压马达联与调压阀连通。本新型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提高了设备使用及维护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性能好、动力传递及输出平顺,另实现在较为宽泛的范围内实现钻杆转速、扭矩调节,且调节精度高。且调节精度高。且调节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


[0001]本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属液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手持式液压钻机在实际使用中,当前主要式通过液压马达和基于齿轮组为基础的动力系统驱动运行,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导致当前的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结构体积大,自重大,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差,另一方面在运行中,由于采用了齿轮组进行动力传动,导致在运行至动力传动效率相对固定,且运行中易产生较为严重的震动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手持式液压钻机设备运行时转速、扭矩调节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也导致在发生堵转等情况时,易导致齿轮机构及液压油路系统受损,甚至手持式钻机发生严重的摆动等情况,甚至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受伤,严重影响手持式液压钻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手持式液压钻机驱动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该新型较传统的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提高了设备使用及维护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并有助于缩小及减轻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自重和体积,提高设备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性能好、动力传递及输出平顺,有效克服了传统齿轮传动系统运行时易产生震动的缺陷,同时在运行中,另可实现在较为宽泛的范围内实现钻杆转速、扭矩调节,且调节精度高,并可有效防止因钻杆堵转等情况而导致的传动系统故障发生,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包括机架、弹性传动带、驱动轮、传动轮、输出轴、输入轴、调压阀、驱动液压缸、调节块、调节辊、液压马达,机架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中液压马达与机架一端位置的外表面连接,并通过输入轴与驱动轮连接,驱动轮嵌于机架内,并位于机架一端位置,且驱动轮轴线与机架轴线垂直分布,传动轮嵌于机架内,位于机架另一端位置并与输出轴连接并同轴分布,驱动轮、传动轮均为圆台结构,驱动轮、传动轮间的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轮、传动轮小直径端面位置相反,驱动轮、传动轮间通过弹性传动带连接;弹性传动带与机架下端面间另通过调节辊连接,调节辊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弹性传动带两侧,并与弹性传动带外侧面相抵,调节辊均与调节块上端面连接,且调节辊轴线与机架底部垂直分布,调节块下端面另通过驱动液压缸与机架底部间滑动连接,且驱动液压缸轴线与机架底部平行分布并与机架轴线呈30
°
—90
°
夹角,液压马达和驱动液压缸间相互并联,并均与调压阀连通,且液压马达和驱动液压缸所联机的调压阀间另通过稳压阀串联,并与机架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对应的机架底部间另通过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滑轨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且导向滑轨为直线结构及圆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向滑轨外表面与驱动液压缸后端面通过弹性铰链铰接,驱动液压缸前端面另通过弹性铰链与调节块外侧面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传动轮均包括基体、挡板、耐磨防护套,其中所述耐磨防护套包覆在基体外,并未于基体同轴分布的圆台结构,其厚度不小于5毫米,所述基体两端分别于挡板连接,且挡板与基体同轴分布,挡板直径为基体两端位置直径的至少1.5倍,且驱动轮、传动轮的挡板之间间距为10毫米至机架长度的50%。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上另设至少一个喷油口,所述喷油口位于两调节辊之间,其轴线与弹性传动带外表面相交,并与弹性传动带外表面呈30
°
—60
°
夹角。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传动带包括金属带、预断裂扣、弹性橡胶护套、牵引拉丝,所述金属带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带状结构,其两端通过预断裂扣连接并构成闭合环状结构,所述弹性橡胶护套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并分别包覆在金属带、预断裂扣外,且金属带通过弹性橡胶护套与驱动轮、传动轮外表面相抵并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橡胶护套槽底另设2—4条横断面呈圆弧结构的布线槽,所述牵引拉丝嵌于布线槽内并与布线槽同轴分布,且各牵引拉丝两端连接并构成闭合环状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辊辊面设横断面呈等腰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与调节辊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且调节辊通过限位槽包覆在弹性传动带侧表面外,且限位槽最小宽度位弹性传动带厚度的1.5—2.5倍。
[0012]本新型较传统的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提高了设备使用及维护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并有助于缩小及减轻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自重和体积,提高设备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性能好、动力传递及输出平顺,有效克服了传统齿轮传动系统运行时易产生震动的缺陷,同时在运行中,另可实现在较为宽泛的范围内实现钻杆转速、扭矩调节,且调节精度高,并可有效防止因钻杆堵转等情况而导致的传动系统故障发生,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手持式液压马达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新型;
[0014]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驱动轮3、传动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弹性传动带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弹性传动带横断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调节块与调节辊见连接结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新型。
[0020]如图1—5所示,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包括机架1、弹性传动带2、驱动轮
3、传动轮4、输出轴5、输入轴6、调压阀7、驱动液压缸8、调节块9、调节辊10、液压马达11,机架1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中液压马达11与机架1一端位置的外表面连接,并通过输入轴6与驱动轮3连接,驱动轮3嵌于机架1内,并位于机架1一端位置,且驱动轮3轴线与机架1轴线垂直分布,传动轮4嵌于机架1内,位于机架1另一端位置并与输出轴5连接并同轴分布,驱动轮3、传动轮4均为圆台结构,驱动轮3、传动轮4间的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轮3、传动轮4小直径端面位置相反,驱动轮3、传动轮4间通过弹性传动带2连接;弹性传动带2与机架1下端面间另通过调节辊10连接,调节辊10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弹性传动带2两侧,并与弹性传动带2外侧面相抵,调节辊10均与调节块9上端面连接,且调节辊10轴线与机架1底部垂直分布,调节块9下端面另通过驱动液压缸8与机架1底部间滑动连接,且驱动液压缸8轴线与机架1底部平行分布并与机架1轴线呈30
°
—90
°
夹角,液压马达11和驱动液压缸8间相互并联,并均调压阀7连通,且液压马达11和驱动液压缸8所联机的调压阀间另通过稳压阀12串联,并与机架1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包括机架、弹性传动带、驱动轮、传动轮、输出轴、输入轴、调压阀、驱动液压缸、调节块、调节辊、液压马达,所述机架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中液压马达与机架一端位置的外表面连接,并通过输入轴与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嵌于机架内,并位于机架一端位置,且所述驱动轮轴线与机架轴线垂直分布,所述传动轮嵌于机架内,位于机架另一端位置并与输出轴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驱动轮、传动轮均为圆台结构,所述驱动轮、传动轮间的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轮、传动轮小直径端面位置相反,所述驱动轮、传动轮间通过弹性传动带连接;所述弹性传动带与机架下端面间另通过调节辊连接,所述调节辊共两个,对称分布在弹性传动带两侧,并与弹性传动带外侧面相抵,所述调节辊均与调节块上端面连接,且调节辊轴线与机架底部垂直分布,所述调节块下端面另通过驱动液压缸与机架底部间滑动连接,且所述驱动液压缸轴线与机架底部平行分布并与机架轴线呈30
°
—90
°
夹角,所述液压马达和驱动液压缸间相互并联,并均与调压阀连通,且液压马达和驱动液压缸所联机的调压阀间另通过稳压阀串联,并与机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液压钻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对应的机架底部间另通过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滑轨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且导向滑轨为直线结构及圆弧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导向滑轨外表面与驱动液压缸后端面通过弹性铰链铰接,驱动液压缸前端面另通过弹性铰链与调节块外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旗孙真真赵振华杨全军司建刚王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倍特矿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