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57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包括竖向设备的本册传输面板,本册传输面板下端沿本册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线圈导入机构、压环机构、线圈翻转器和线圈压合机构,线圈导入机构包括导料杆、环形齿链及线圈剪断器,线圈翻转器设有沿本册传输方向前后贯通的翻转内腔,翻转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与双线圈压合前形状相适应,翻转内腔横截面从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旋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本册类产品加工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线圈连接是目前笔记本、台历等本册类产品一种常见的装订方式,其具有造型美观、易于翻页、不损内页等优点。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双线圈环形部位的开口处从一侧压入本册边沿的安装孔内,双线圈压入后其线圈开口部位处于本册的一侧,然后将线圈的开口部位翻转至本册的外端部,再通过压合装置将双线圈压合,使开口的部位收口,从而完成双线圈装订作业。现有的本册类产品生产加工设备往往功能较为单一,缺少同时具备穿环、翻转及压合功能为一体的加工设备,特别是线圈的翻转机构往往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较高,不适于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本册类产品双线圈压环、翻转和压合收口的自动化加工设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本册传输面板,在本册传输面板下端沿本册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线圈导入机构、压环机构、线圈翻转器和线圈压合机构;线圈导入机构包括沿一定倾斜角度伸向本册传输面板和压环机构之间的导料杆;线圈翻转器设有沿本册传输方向前后贯通的翻转内腔,翻转内腔的横截面形状与双线圈压合前形状相适应,翻转内腔横截面从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旋转90
°
,翻转内腔的上侧设有与本册传输面板下沿平行的开口,翻转内腔的前端与压环机构相衔接,后端与线圈压合机构相衔接。
[0005]优选的,开口的两端设有倒角。
[0006]优选的,线圈导入机构设有链轮及环绕所述链轮的齿链,齿链的一边贴近导料杆,当链轮转动时,驱动齿链带动双线圈沿导料杆朝向本册传输面板移动,链轮通过设置在线圈导入机构上的步进电机驱动。
[0007]进一步的,链轮和步进电机沿导料杆方向位置可调。
[0008]进一步的,线圈导入机构还包括沿导料杆方向位置可调的线圈剪断器。
[0009]优选的,压环机构包括与导料杆末端相衔接的环形同步带,所述环形同步带的一边靠近本册传输面板且与本册传输面板的下沿平行。
[0010]进一步的,环形同步带与本册传输面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0011]优选的,线圈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气缸和与本册传输面板下沿平行的线圈压合块及垫块,线圈压合块可在压合气缸的驱动下沿垂直于本册传输面板下沿的方向朝垫块往复运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可实现本册类产品双线圈压环、翻转和压合收口的自动化作业,应用于生产流水线上可大大提高生产
效率;通过翻转块内腔截面形状的旋转变化带动双线圈翻转,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减少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本技术中线圈翻转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本技术中双线圈套接在导料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各图中:1.本册传输面板;11.本册推送块;2.线圈导入机构; 21.导料杆;22.链轮;23.齿链;24.步进电机;25.线圈剪断器;3. 压环机构;31.环形同步带;4.线圈翻转器;41.翻转内腔;42.开口; 5.线圈压合机构;51.压合气缸;52.线圈压合块;53.垫块;61.双线圈环形部;62.线圈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参照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竖向设置的本册传输面板1,在本册传输面板1下端沿本册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线圈导入机构2、压环机构3、线圈翻转器4和线圈压合机构5。线圈导入机构2包括沿一定倾斜角度伸向所述本册传输面板1和所述压环机构3之间的导料杆21;线圈翻转器4 的结构参照图3所示,设有沿本册传输方向前后贯通的翻转内腔41,所述翻转内腔41的横截面形状与双线圈压合前形状相适应,横截面的大小稍大于双线圈环形部61,翻转内腔41横截面从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旋转90
°
,翻转内腔41 的上侧设有与本册传输面板1下沿平行的开口42,开口42两端设有外扩的倒角,更易于本册进入,翻转内腔41的前端与压环机构3相衔接,后端与线圈压合机构5相衔接。在具体应用中,待加工的本册沿本册传输面板1的下沿传输,该面板传输方式是现有本册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传输方式,例如可通过设置在本册传输面板1上传输槽内的本册推送块11来进行推送,本册推送块11由设置在本册传输面板1背面的回转链轮驱动,本册放置时线圈安装孔朝下,待安装的双线圈套在导料杆21上,双线圈的开口一侧朝向本册传输面板 1,双线圈环形部61的端部位于上方,双线圈相邻环的线圈连接部62位于下方,参见图4所示,双线圈沿导料杆21向本册传输面板1进料,逐渐与待加工的本册接近,首个双线圈环形部61的端部与本册的首个安装孔位置对应,之后的各双线圈环形部61和本册的各安装孔一一对应,双线圈和本册同时进料到本册传输面板1和压环机构3之间,随着本册继续向推送,各个双线圈环形部61被逐个挤入到本册安装孔内,本册经过压环机构3后,本册下端连带已经压环在安装孔内的双线圈进入双线圈翻转器4的翻转内腔41之中,双线圈在进入翻转内腔41之前线圈的开口朝向本册传输面板1的一侧,翻转内腔41在入口端的横截面与双线圈的形状相适应,本册向前传输的同时,双线圈随着翻转内腔41 横截面的形状旋转,当运行
至翻转内腔41末端时,双线圈旋转90
°
至开口向下的状态,随后本册传输到线圈压合机构5,线圈压合机构5将线圈压合,使双线圈的开口部位收口,一个本册的装订过程结束。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线圈压环翻转装置设计合理,功能全面,可实现本册类产品双线圈压环、翻转和压合收口的自动化作业,应用于生产流水线上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线圈翻转器4内腔截面形状的旋转变化带动双线圈翻转,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减少故障率。
[0021]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线圈导入机构2设有链轮22及环绕所述链轮22的齿链23,齿链23的一边贴近导料杆21,齿链23的规格与双线圈相适应,当链轮22转动时,驱动齿链23带动双线圈沿导料杆21朝向本册传输面板1移动,链轮22通过设置在线圈导入机构2上的步进电机24驱动,链轮22和步进电机 24沿导料杆21方向位置可调,可对齿链23进行张紧,防止齿链23松动影响传输工作,通过齿链23传输双线圈可以具有更好的传输稳定性。线圈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本册传输面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册传输面板(1)下端沿本册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线圈导入机构(2)、压环机构(3)、线圈翻转器(4)和线圈压合机构(5);所述线圈导入机构(2)包括沿一定倾斜角度伸向所述本册传输面板(1)和所述压环机构(3)之间的导料杆(21);所述线圈翻转器(4)设有沿本册传输方向前后贯通的翻转内腔(41),所述翻转内腔(41)的横截面形状与双线圈压合前形状相适应,所述翻转内腔(41)横截面从一端向另一端沿轴向旋转90
°
,所述翻转内腔(41)的上侧设有与所述本册传输面板(1)下沿平行的开口(42),所述翻转内腔(41)的前端与所述压环机构(3)相衔接,后端与所述线圈压合机构(5)相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2)的两端设有倒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线圈压环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导入机构(2)设有链轮(22)及环绕所述链轮(22)的齿链(23),所述齿链(23)的一边贴近所述导料杆(21),当所述链轮(22)转动时,驱动所述齿链(23)带动双线圈沿所述导料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惠运办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