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52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扫雪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中部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适于驱动整个扫雪机进行移动扫雪;机架的一端安装有扫雪机构,扫雪机构适于对地面的积雪进行清扫;机架的另一端安装有扶手组件,扶手组件适于对行走机构和扫雪机构进行操作控制;扫雪机构端部和扶手组件端部分别至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的距离之比为1:1.1~1:1.3;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靠近扫雪机构的一侧和靠近扶手组件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6:1~1.8: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对扫雪机重力的合理分布,使得扫雪机在进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驱动扫雪机通过复杂路况;同时合理的分配扫雪机的长度,可以使扫雪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加的紧凑。加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雪机


[0001]本申请涉及园林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扫雪机。

技术介绍

[0002]扫雪机是一种冬季有效除雪同时省时省力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高寒地区,有效利用扫雪机可以大大的降低人力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扫雪效率。
[0003]目前市场上的扫雪机在遇到障碍物时或高低起伏大的地方时,均需要通过人为的施加下压力的方式来将扫雪机的头部翘起以越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但是扫雪机的整体质量一般较大且质量分布不均,这就导致扫雪机在越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所需施加的下压力较大,进而使扫雪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变大,且扫雪机也不方便进行使用。所以,现在急需对现有的扫雪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雪机,能够合理的对整体质量进行分布,进而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实现扫雪机越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扫雪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第一端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适于驱动整个所述扫雪机进行移动扫雪;所述机架的第二端安装有扫雪机构,所述扫雪机构适于在所述行走机构驱动下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地面的积雪进行清扫;所述机架的第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操作人员适于通过所述扶手组件对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扫雪机构进行操作控制;所述扫雪机构端部和扶手组件端部分别至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的距离之比为1:1.1~1:1.3;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靠近所述扫雪机构的一侧和靠近所述扶手组件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6:1~1.8:1;通过对所述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得所述扫雪机在进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驱动所述扫雪机通过复杂路况;同时合理的分配所述扫雪机的长度,可以使所述扫雪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
[0006]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行走组件电连接,以使得所述行走组件驱动整个所述扫雪机进行移动。
[0007]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组件的上方,以使得所述供电组件的重心与所述行走组件的重心均与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重合。
[0008]优选的,所述扫雪机构端部和扶手组件端部分别至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的距离之比为1:1.15~1:1.2。
[0009]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靠近所述扫雪机构的一侧和靠近所述扶手组件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7:1。
[0010]优选的,所述扫雪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扶手组件的质量比为5:4:3。
[0011]优选的,所述扫雪机构的底部两侧设置有雪橇,所述雪橇适于对所述扫雪机构进行支撑。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对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得扫雪机在进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驱动扫雪机通过复杂路况。
[0014](2)同时合理的分配扫雪机的长度,可以使扫雪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进而节省包装空间。
[0015](3)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布,还可以减轻对雪橇的磨损,同时还可以减小扫雪机行进时的阻力,从而提高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机架1、行走组件2、供电组件3、扫雪机构4、雪橇41、扶手组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2]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扫雪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第一端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可以驱动整个扫雪机进行移动扫雪;机架1的第二端安装有扫雪机构4,扫雪机构4可以在行走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地面的积雪进行清扫;机架1的第一端还固定安装有扶手组件5,操作人员适于通过扶手组件5对行走机构和扫雪机构4进行操作控制;扫雪机构4端部和扶手组件5端部分别至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的距离之比为1:1.1~1:1.3;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靠近扫雪机构4的一侧和靠近扶手组件5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6:1~1.8:1;通过对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得扫雪机在进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驱动扫雪机通过复杂路况;同时合理的分配扫雪机的长度,可以使扫雪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
[002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组件2和供电组件3,供电组件3与行走组件2进行电连接,以使得通过供电组件3向行走组件2进行供电,以驱使行走组件2带动整个扫雪机进行移动扫雪工作。同时供电组件3还可以为扫雪机构4和扶手组件5进行供电,以使得扫雪机构4能够在扫雪机行驶的过程中,通过绞龙和扫雪刀将地面的积雪通过出雪筒进行清扫并排放至路面的侧部。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供电组件3设置于行走组件2的上方,以使得供电组件3的重心与行走组件2的重心均与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重合。
[0025]具体的,如图2所示,行走组件2包括一对轮胎,竖直穿过轮胎中心的轴线为整个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由于轮胎的质量均匀,轮胎的重心与该竖直轴线进行重合,同时在进行供电组件3的安装时,可以人为的将供电组件3的重心与竖直轴线进行重合,进而该竖直轴线可以理解为整个行走机构的重心延长线。
[0026]故而,以竖直轴线为界,可以得到竖直轴线到扫雪机构4端部的距离为L1,竖直轴线到扶手组件5端部的距离为L2。L1和L2的比值可以为1:1.1~1:1.3,优选为1:1.15~1:1.2;通过L1和L2的比值可以实现对扫雪机长度的合理分配,进而可以使扫雪机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从而节省包装空间。
[0027]同时,以竖直轴线为界,竖直轴线靠近扫雪机构4的一侧和靠近扶手组件5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6:1~1.8:1;优选为1.7:1。通过对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得扫雪机在进过障碍物或起伏地区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较小的下压力即可驱动扫雪机通过复杂路况。
[0028]本实施例中,扫雪机构4的底部两侧设置有雪橇41,雪橇41可以对扫雪机构4进行支撑。扫雪机重量的合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一端;扫雪机构,所述扫雪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二端;以及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一端;所述扫雪机构端部和扶手组件端部分别至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的距离之比为1:1.1~1:1.3;所述行走机构的竖直轴线靠近所述扫雪机构的一侧和靠近所述扶手组件的另一侧的配重之比为1.6:1~1.8: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行走组件电连接,以使得所述行走组件驱动整个所述扫雪机进行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组件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华马凯武金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