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48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环形板、直杆、圆块一、曲杆和滑杆,所述电机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直杆。该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通过防护门、直筒、横杆、外壳、挡板、套筒、驱动结构和移动结构的配合,环形板带动曲杆向内移动,进而弹簧一带动斜杆转动,斜杆带动圆块二向内移动,圆块二带动圆杆向内移动,圆杆带动竖板向内移动,竖板带动挡板向内移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门的缝隙进行封闭,避免缝隙成为突破口造成防护门变形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密闭门
,具体为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

技术介绍

[0002]防护密闭门设置在出入口最外侧,具有阻挡冲击波和隔绝毒剂两种功能,选用时,不仅应满足洞口尺寸的需要,还应满足设计压力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的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门的缝隙进行封闭,进而容易导致缝隙成为突破口造成防护门变形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且现有技术中的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挡板进行进一步固定,进而导致挡板的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封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门的缝隙进行封闭,进而容易导致缝隙成为突破口造成密闭门变形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设有驱动结构;
[0006]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环形板、直杆、圆块一、曲杆和滑杆;
[0007]所述电机的底部与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直杆,所述直杆的前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圆块一,所述圆块一的外壁滑动卡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外壳的内壁一侧上方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后端与防护门的前端面一侧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门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筒,所述直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挡板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移动结构;
[0011]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弹簧一、斜杆、圆块二、圆杆和竖板;
[0012]所述斜杆的前端面下方通过销轴与外壳的内壁另一侧下方转动连接,所述斜杆的上方通槽滑动卡接有圆块二,所述圆块二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外壳的一侧上方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圆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滑杆的前端面一侧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前方设有固定结构;
[0014]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圆筒、螺纹杆、方杆、曲板和弹簧二;
[0015]所述圆筒的后端与一侧的竖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外壁一侧间隙配合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后端与另一侧的竖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方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与曲板的内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杆的一侧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下方与圆筒的底部内壁螺纹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通过防护门、直筒、横杆、外壳、挡板、套筒、驱动结构和移动结构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电机带动直杆转动,直杆带动圆块一转动,圆块一带动环形板向内移动,环形板带动曲杆向内移动,进而弹簧一带动斜杆转动,斜杆带动圆块二向内移动,圆块二带动圆杆向内移动,圆杆带动竖板向内移动,竖板带动挡板向内移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门的缝隙进行封闭,避免缝隙成为突破口造成防护门变形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0017]通过防护门、直筒、横杆、外壳、挡板和套筒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直筒的内壁与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进而横杆受力时可以在直筒的内壁移动,进而横杆在挡板受力移动时起到限位作用,进而可以提高挡板移动的稳定性;
[0018]通过防护门、直筒、横杆、外壳、挡板、套筒和固定结构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弹簧二带动方杆向左移动,进而使方杆插入圆筒的内壁,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向上移动,进而使螺纹杆进入方杆的内壁,便于工作人员对挡板进行进一步固定,提高挡板的稳定性,提高封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防护门、直筒和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电机、直杆和圆块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方杆、曲板和弹簧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防护门,2、驱动结构,201、电机,202、环形板,203、直杆,204、圆块一,205、曲杆,206、滑杆,3、移动结构,301、弹簧一,302、斜杆,303、圆块二,304、圆杆,305、竖板,4、固定结构,401、圆筒,402、螺纹杆,403、方杆,404、曲板,405、弹簧二,5、直筒,6、横杆,7、外壳,8、挡板,9、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防护门1,防护门1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外壳7,外壳7的内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套筒9,外壳7对套筒9起到支撑作用,外壳7的一侧设有挡板8,挡板8的后端与防护门1的前端面一
侧相贴合,防护门1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筒5,直筒5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6,横杆6受力时可以在直筒5的内壁移动,横杆6的一端与挡板8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外壳7的内侧设有驱动结构2,驱动结构2包括电机201、环形板202、直杆203、圆块一204、曲杆205和滑杆206,电机201的底部与外壳7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电机201的型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直杆203,直杆203的前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圆块一204,圆块一204的外壁滑动卡接有环形板202,环形板2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曲杆205,曲杆205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杆206,曲杆205受力时可以在滑杆206的外壁滑动,滑杆206的一端与外壳7的内壁一侧上方固定连接。
[0026]外壳7的一侧设有移动结构3,移动结构3包括弹簧一301、斜杆302、圆块二303、圆杆304和竖板305,斜杆302的前端面下方通过销轴与外壳7的内壁另一侧下方转动连接,销轴使斜杆302受力时可以在外壳7的内壁另一侧下方转动,斜杆302的上方通槽滑动卡接有圆块二303,圆块二303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圆杆304,圆杆304的外壁与套筒9的内壁间隙配合,圆杆304受力时可以在套筒9的内壁移动,圆杆304的外壁与外壳7的一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防护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1)的前端面固定设置有外壳(7),所述外壳(7)的内侧设有驱动结构(2);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电机(201)、环形板(202)、直杆(203)、圆块一(204)、曲杆(205)和滑杆(206);所述电机(201)的底部与外壳(7)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直杆(203),所述直杆(203)的前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圆块一(204),所述圆块一(204)的外壁滑动卡接有环形板(202),所述环形板(2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曲杆(205),所述曲杆(205)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杆(206),所述滑杆(206)的一端与外壳(7)的内壁一侧上方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的内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套筒(9),所述外壳(7)的一侧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的后端与防护门(1)的前端面一侧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1)的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直筒(5),所述直筒(5)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6),所述横杆(6)的一端与挡板(8)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的一侧设有移动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3)包括弹簧一(301)、斜杆(302)、圆块二(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顼陈永利王宁宁韩刚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拓达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