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45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湿防霉涤纶织物,涉及梭织物技术,旨在解决天然纤维较为容易作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场所,故而使得当温度适宜且湿度适宜的状态下,涤棉面料就会出现细菌滋生发霉发臭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接触层、内接触层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水层,所述外接触层和内接触层上分别开设有透湿孔和透水孔,所述外接触层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的厚度,且所述透湿孔的截面面积大于透水孔的截面面积,所述内接触层具有抗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竹炭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银纤维,使得该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并且本面料不具天然纤维,不易产生细菌滋生发霉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湿防霉涤纶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梭织物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排湿防霉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专利技术,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0003]但是由于涤纶面料的透气散湿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纯涤纶面料使用并不广泛,而是会在其中增加一定量的棉纤维以起到透气散湿的效果,然而,棉纤维由于其为天然纤维,较为容易作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场所,故而使得当温度适宜且湿度适宜的状态下,涤棉面料就会出现细菌滋生发霉发臭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湿防霉涤纶织物,通过设置竹炭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银纤维,使得该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并且本面料不具天然纤维,不易产生细菌滋生发霉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包括外接触层、内接触层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水层,所述外接触层和内接触层上分别开设有透湿孔和透水孔,所述外接触层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的厚度,且所述透湿孔的截面面积大于透水孔的截面面积,所述内接触层具有抗水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织物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由于内接触层具有抗水性,并且外接触层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的厚度,从而使得当人体体表产生水分的时候,能够通过透水孔进入到输水层,水分通过输水层进行引导,通过透湿孔进行散发,从而使得本面料能够尽可能保持干燥的状态,不易出现发霉的情况。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接触层通过若干外接触纱梭织而成,所述外接触纱包括芯线一、设置在芯线一外侧的抗菌层以及缠绕在抗菌层最外侧的外包纱。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一通过涤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一加捻而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一,从而使得外接触纱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发生形变以后及时恢复,不会被拉断。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包括若干甲壳素纤维,若干所述甲壳素纤维并线于芯线一的外侧且呈假捻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甲壳素纤维,从而使得外接触层能够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使得外接触层不易发霉。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纱通过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莫代尔纤维,从而使得外接触层具有较好的触感以及较好的散湿透气效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接触层通过内接触纱梭织而成,所述内接触纱包括芯线二以及螺旋交织在其外侧的竹炭纤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竹炭纤维,从而使得内接触层能够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使得内接触层不易发霉。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二通过涤纶纤维二和氨纶纤维二加捻而成。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层通过若干输水纱毡化而成,所述输水纱包括芯线三、位于其外侧的引水层以及缠绕于引水层外侧的异形涤纶纤维。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三通过若干复合纱加捻而成,所述复合纱通过涤纶纤维三以及银纤维加捻而成。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层通过若干异形丙纶纤维并线于芯线三外侧假捻而成。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当本织物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由于内接触层具有抗水性,并且外接触层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的厚度,从而使得当人体体表产生水分的时候,能够通过透水孔进入到输水层,水分通过输水层进行引导,通过透湿孔进行散发,从而使得本面料能够尽可能保持干燥的状态,不易出现发霉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外接触纱的切片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内接触纱的切片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输水纱的切片图。
[0028]图中:1、外接触层;2、透湿孔;3、输水层;4、内接触层;5、透水孔;6、芯线一;7、涤纶纤维一;8、氨纶纤维一;9、抗菌层;10、甲壳素纤维;11、外包纱;12、莫代尔纤维;13、芯线二;14、涤纶纤维二;15、氨纶纤维二;16、竹炭纤维;17、芯线三;18、复合纱;19、涤纶纤维三;20、银纤维;21、引水层;22、异形丙纶纤维;23、异形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
[0031]该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外接触层1、内接触层4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水层3,外接触层1和内接触层4上分别开设有透湿孔2和透水孔5,外接触层1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4的厚度,且透湿孔2的截面面积大于透水孔5的截面面积,内接触层4具有抗水性。
[0032]如图3所示,外接触层1通过喷水织机利用若干外接触纱梭织而成,外接触纱包括芯线一6、设置在芯线一6外侧的抗菌层9以及缠绕在抗菌层9最外侧的外包纱11,芯线一6通
过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加捻而成,抗菌层9包括若干甲壳素纤维10,若干甲壳素纤维10并线于芯线一6的外侧且呈假捻状,外包纱11通过若干莫代尔纤维12加捻而成。
[0033]芯线一6通过加捻机对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加捻而成,而抗菌层9通过并线机完成并线工作,再通过假捻倍捻机完成其假捻动作,外包纱11则是通过加捻机来对莫代尔纤维12进行加捻,最后通过走锭纺机来将外包纱11缠绕在抗菌层9的外侧形成外接触纱。
[0034]并且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能够令外接触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其次,抗菌层9中的若干甲壳素纤维10,使得外接触层1能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在有水渗入到其中的时候,也难以出现发霉的问题,最后的外包纱11则使得外接触层1具有较好的透气散湿效果,能够尽快干燥,并且人们在触摸的时候能够体验到莫代尔纤维12的顺滑触感。
[0035]如图4所示,输水层3通过针刺机来对若干输水纱毡化而成,输水纱包括芯线三17、位于其外侧的引水层21以及缠绕于引水层21外侧的异形涤纶纤维23,芯线三17通过若干复合纱18加捻而成,复合纱18通过涤纶纤维三19以及银纤维20加捻而成,引水层21通过若干异形丙纶纤维22并线于芯线三17外侧假捻而成。
[0036]输水层3中输水纱在获取时,首先将涤纶纤维三19和银纤维20通过加捻机加捻得到复合纱18,然后再将两根复合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触层(1)、内接触层(4)以及固定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水层(3),所述外接触层(1)和内接触层(4)上分别开设有透湿孔(2)和透水孔(5),所述外接触层(1)的厚度大于内接触层(4)的厚度,且所述透湿孔(2)的截面面积大于透水孔(5)的截面面积,所述内接触层(4)具有抗水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触层(1)通过若干外接触纱梭织而成,所述外接触纱包括芯线一(6)、设置在芯线一(6)外侧的抗菌层(9)以及缠绕在抗菌层(9)最外侧的外包纱(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一(6)通过涤纶纤维一(7)和氨纶纤维一(8)加捻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9)包括若干甲壳素纤维(10),若干所述甲壳素纤维(10)并线于芯线一(6)的外侧且呈假捻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湿防霉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荣明王汉良王小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树喷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