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26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包括小车组件、测量组件和至少四个调平组件,小车组件能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小车组件包括车架、至少两个弹簧行走轮组件和至少两个调距行走轮组件,两个弹簧行走轮组件设置在车架的第一侧,两个调距行走轮组件设置在车架的第二侧,车架在垂直其行走方向上可调;测量组件包括平板和多个测量仪,平板水平地设置在车架上,多个测量仪纵横排列地设置在平板上,测量仪与车架错位设置,测量仪朝下发射检测光;调平组件连接在平板与车架之间,四个调平组件分设在平板的两侧,调平组件能调节平板的水平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度高、实用性高等优点。实用性高等优点。实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砟轨道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此处以隧道工程为例,如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其轨道板采用轨排架法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由于轨道板表面按照设计要求其需要设置一定的排水坡度,直线段轨道板表面为两侧向外排水的人字坡设计,曲线段轨道板表面为单面倾斜排水的坡度设计,两者的排水坡度均为2%设计。
[0003]目前,在轨道板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坡度控制一般采用人工用混凝土抹子进行操作,由于采用了轨排架法,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空间较为狭小,施工过程中需要工人在轨排架和双块式轨枕之间的空白区域,凭施工经验技术将表面的混凝土抹成设计要求的坡面。但是,人工操作需靠操作工人的眼睛进行观测,容易导致坡度误差大,达不到设计要求。且施工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测量设备和坡度控制装置,往往造成轨道板施工完毕后拆模后表面存在平整度差的问题,坡面存在较多的凹凸坑,不仅不美观,而且凹凸坑会导致轨道板积水,极易造成后期铁路运营期间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度高、实用性高的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包括小车组件、测量组件和多个调平组件,小车组件能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行走,小车组件包括车架、至少两个弹簧行走轮组件和至少两个调距行走轮组件,两个弹簧行走轮组件排列设置在车架的第一侧,两个调距行走轮组件排列设置在车架的第二侧,车架的中心在垂直其行走方向上可调;测量组件包括平板和多个测量仪,平板水平地设置在车架上,多个测量仪纵横排列地设置在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测量仪与车架错位设置,测量仪朝下发射检测光;调平组件连接在平板与车架之间,多个调平组件分设在平板的两侧,调平组件能调节平板的水平度。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小车组件,有利于带动整个坡度测量装置沿无砟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测量无砟轨道全程的轨道板表面混凝土坡度,有利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指导工人进行坡度施工作业,又能在施工完成后,检测和验收施工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设置车架在垂直其行走方向上可调,在测量前先调整车架的中心与无砟轨道的中心对齐,有利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直线段无砟轨道的测量数据准确性;通过设置调平组件,有利于调整平板的水平度,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有利于保证测量数据的准备性,特别是曲线段无砟轨道的测量数据准确性;本技术的坡度测量装置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实时行走、实时测量、实时反馈的功能,方便指导工人控制轨道板混凝土表
面的坡度控制,本技术的坡度测量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功效高、现场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标准化施工程度高和不给后期运营造成安全隐患等优点。本技术能同时适用于直线段和曲线段,即能测试人字坡的坡度,又能测试单面倾斜排水的坡度,具有适应性强、实用性好的优点。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簧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一底座、滑杆、弹性件、第一行走轮、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一安装板,第一行走轮通过第一连接杆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一安装板之间,第一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小车组件的行走方向相切,第一底座通过滑杆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板活动连接,弹性件弹性抵接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底座之间,滑杆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在滑杆的轴向上,第一底座能相对第一行走轮移动。
[0008]又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距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二底座、调距螺杆、第二行走轮、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第二安装板,第二行走轮通过第二连接杆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第二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小车组件的行走方向相切,第二底座通过调距螺杆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调距螺杆与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调距螺杆能驱动第二底座相对第二行走轮移动。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距螺杆驱动第二底座相对第二行走轮移动,同时设置第一底座能相对第一行走轮移动,用于调整车架及测量组件的中心与无砟轨道的中心对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测量组件还包括水平仪,水平仪设置在平板上,且水平仪与测量仪错位设置。
[0011]又进一步的方案是,水平仪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水平仪分别设置在平板的角部上,水平仪为电子水平仪。
[0012]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水平仪,方便在调整平板水平度时,观察平板是否达到水平状态,有利于节省调整时间和保证平板处于水平状态。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调平组件包括活动支撑板、调平螺杆、调平螺母和螺母固定罩,调平螺杆的上部与活动支撑板铰接,螺母固定罩固连在车架上,调平螺杆的下部穿过螺母固定罩与车架螺纹连接,调平螺母螺纹连接在调平螺杆的中部,调平螺母与螺母固定罩可转动地连接,调平螺母能驱动调平螺杆沿其自身轴向相对车架移动。
[0014]又进一步的方案是,调平螺母沿其自身轴向设置有连接端和旋转操作端,螺母固定罩内开设有容纳槽,连接端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能在容纳槽内旋转,旋转操作端设置在容纳槽外侧。
[0015]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平螺母和调平螺杆,需要时,可通过拧转调平螺母驱动调平螺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实现平板的调平操作,由于调平螺母与调平螺杆螺纹连接,使得调平螺杆可以任意距离上升,且在平板调平后,起到锁定作用,防止调平螺杆意外下降,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平板意外改变水平状态。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架包括两个支架底梁、至少两个支架纵梁、至少四个支架竖撑、至少两个支架横梁、至少两个横向内撑梁和多个手推杆;两个支架底梁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支架底梁沿行走方向延伸;四个支架竖撑分别设置在支架底梁的端部上,支架竖撑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架纵梁沿行走方向延伸地连接在两个支架竖撑之间,支架纵梁设置在支架底梁的上方;支架横梁连接在两个支架纵梁之间;横向内撑梁连接在两个支架底梁之
间,横向内撑梁位于支架横梁的下方;多个手推杆分设在车架的两外侧,在水平投影面上,手推杆的一端凸出平板的侧壁。
[001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框架式的车架,一方面为测量仪发射的检测光腾出足够的避让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车架的重量,方便其行走;通过设置手推杆,方便工人推动坡度测量装置沿无砟轨道移动。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架上设置有控制系统、显示屏和供电装置,控制系统分别与测量仪及显示屏数据连接,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显示屏及测量仪电连接。
[001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控制系统用于计算处理各个测量仪的检测数据并在显示屏中显示。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坡度测量装置实施例横向的结构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坡度测量装置实施例纵向的结构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施工的坡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组件,所述小车组件能沿无砟轨道行走,所述小车组件包括车架、至少两个弹簧行走轮组件和至少两个调距行走轮组件,两个所述弹簧行走轮组件排列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两个所述调距行走轮组件排列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二侧,所述车架的中心在垂直其行走方向上可调;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平板和多个测量仪,所述平板水平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多个所述测量仪纵横排列地设置在所述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测量仪与所述车架错位设置,所述测量仪朝下发射检测光;多个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连接在所述平板与所述车架之间,多个所述调平组件分设在所述平板的两侧,所述调平组件能调节所述平板的水平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一底座、滑杆、弹性件、第一行走轮、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小车组件的行走方向相切,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滑杆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底座能相对所述第一行走轮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二底座、调距螺杆、第二行走轮、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行走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小车组件的行走方向相切,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调距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距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调距螺杆能驱动所述第二底座相对所述第二行走轮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水平仪,所述水平仪设置在所述平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沈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