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795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种平纹布;所述平纹布由弹性涤纶和双组份复合丝交织而成;所述面料织造结构为添纱平纹组织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面料在原料上采用双组份复合丝,两种组分不同的纤维加上添纱结构,能使复合纤维形成永久性的弹簧状卷曲度;其次弹性涤纶的加入使面料在无高弹性氨纶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适宜的弹性及回复性,以及良好的吸湿性、耐磨性和抗皱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具有延伸率小,缩水率低等机织面料的特点,通过不同纱线交织,形成一定的肌理外观和类似机织斜纹的外观效果,使面料既有类似机织面料的平整挺括外观,又有针织面料的良好弹性、柔韧性及透气性。柔韧性及透气性。柔韧性及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分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机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织物的经纬向原料、纱支和密度不同时,织物呈现各向异性,不同的交织规律及后整理条件可形成不同的外观风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0003]但是现有的机织面料其弹性不如针织物,穿着时的舒适性较差,且生产时需要批量大,生产的灵活性也不如针织面料。针织面料特别是纬编针织面料,其胚布的织造工艺简单、灵活性高:将纱锭直接放置在织机的纱架上,通过织机送纱机构至织机编织机构即可获得针织胚布。而针织面料的后续染整工艺也较机织面料染整工艺流程短而简单。另外,因为工艺简单,仅单一织机即可完成织造,因此针织面料完全克服了机织面料单位占地面积生产效率较低的缺点。
[0004]但是,一般针织面料的延伸率高,弹性大且缩水率较高导致针织面料的不易定型,尺寸稳定性差,挺括度不够。因此不适合作为时装、西服、工装用面料。所以急需一种既有类似机织面料的平整挺括外观,又有针织面料的良好弹性、柔韧性及透气性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包括一种平纹布;所述平纹布由弹性涤纶和双组份复合丝交织而成;所述面料织造结构为添纱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的三角结构为:由线沿横向形成线圈,并把线圈相互穿套起来并以10路为一个循环,其中第1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2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3路为成圈、成圈;第4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5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6路依次集圈、集圈;第7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8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9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10路依次为集圈、集圈;所述第1、4、5、8、9和10路采用所述弹性涤纶丝;所述第2、3、6和7路采用所述双组份复合丝。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由第一纤丝以第二纤丝为芯捻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纤丝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丝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的第一纤丝为涤纶纤维纱线或长丝。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的第二纤丝为莫代尔纤维纱线或长丝。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丝线为竹纤维长丝。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前定工艺参数为:温度为170

195℃,布速为14Y/min,风量为42cmm;
[0015]步骤二,精练工艺:双氧水1

10%(o.w.f)纯碱浓度为0.8

10g/L,精练温度96

105℃;精练剂浓度为0.8

5g/L;冰醋酸浓度为0.5

2g/L,温度65℃,用于酸中和;
[0016]步骤三,染色工艺;染色温度105

132℃,在PH值为4.5

5.5的条件下进行涤纶分散染料染色;随后加入纯碱浓度为3g/L、保险粉浓度为2g/L和液碱浓度为3g/L进行还原洗;
[0017]步骤四,定型工艺:定型温度为155

185℃,布速为15Y/min,风量为40c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精练升温步骤为:常温下按照2℃/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到96

105℃,保温20

40分钟,后按照1.5℃/分钟的降温速率降温到65℃,停留5分钟,排液。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染色升温步骤为:常温下按照2℃/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到75

80℃,停留4分钟,以1.5℃/分钟再升温到90

100℃,停留8分钟,以1.0℃/分钟再升温到105

132℃,保温30

50分钟,后按照1.5℃/分钟的降温速率降温到65

75℃,停留5

6分钟,排液进行还原洗。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还原洗升温步骤为:常温下按照1.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85℃,保温15

22分钟,后按照1.5℃/分钟的降温速率降温到65℃,停留5

6分钟,排液。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根据颜色需要,还可以同时进行莫代尔纤维、竹纤维的一浴二步法活性染料的套染。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原料上采用双组份复合丝,两种组分不同的纤维加上添纱结构,能使复合纤维形成永久性的弹簧状卷曲度;其次弹性涤纶的加入使面料在无高弹性氨纶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适宜的弹性及回复性,以及良好的吸湿性、耐磨性和抗皱性。
[0024]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具有延伸率小,缩水率低等机织面料的特点,通过不同的纱线交织,从而形成一定的肌理外观和类似机织斜纹的外观效果,使面料既有类似机织面料的平整挺括外观,又有针织面料的良好弹性、柔韧性及透气性,从而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可以做到小批量、灵活化生产,同时还具有针织面料开发成本低,织造工艺简单,占地面积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面料的三角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包括一种平纹布;平纹布由弹性涤纶和双组份复合丝交织而成;面料织造结构为添纱平纹组织结构;面料的
三角结构为:由线沿横向形成线圈,并把线圈相互穿套起来并以10路为一个循环,其中第1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2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3路为成圈、成圈;第4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5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6路依次集圈、集圈;第7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8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9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10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1、4、5、8、9和10路采用所述弹性涤纶丝;第2、3、6和7路采用所述双组份复合丝。
[0029]作为一个优选例,双组份复合丝由第一纤丝以第二纤丝为芯捻合。
[0030]作为一个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机织高弹挺括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平纹布;所述平纹布由弹性涤纶和双组份复合丝交织而成;所述面料织造结构为添纱平纹组织结构;所述面料的三角排列结构为:由线沿横向形成线圈,并把线圈相互穿套起来并以10路为一个循环,其中第1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2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3路为成圈、成圈;第4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5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6路依次集圈、集圈;第7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8路依次为集圈、集圈;第9路依次为成圈、成圈;第10路依次为集圈、集圈;所述第1、4、5、8、9和10路采用所述弹性涤纶丝;所述第2、3、6和7路采用所述双组份复合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由第一纤丝以第二纤丝为芯捻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丝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连接丝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的第一纤丝为涤纶纤维纱线或长丝。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复合丝的第二纤丝为莫代尔纤维纱线或长丝。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丝线为竹纤维长丝。7.一种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仿机织高弹挺括工装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前定工艺参数为:温度为170

195℃,布速为14Y/min,风量为42cmm;步骤二,精练工艺:双氧水1

10%(o.w.f)纯碱浓度为0.8

10g/L,精练温度9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仁和董勤霞胡永海蔡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