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94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包括里层、面层和中层,所述里层、中层和面层呈三明治结构,所述里层和面层之间通过纱线织造连接,所述面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该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通过面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使得面层具备御寒防风的效果,里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使得里层舒绒保暖,面层和里层通过织造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中层空气层,配合里层和面层能够保温隔热,达到循环保温吸湿发热具有舒适透气无痕保暖的穿着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具体为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衣服面料的要求上越发严谨,人们既要追求衣服的轻薄,同时还需要很好的保暖以及干爽吸湿的效果,这一点对于内衣而言更加重要,所以在保暖的基础上研发更加轻薄的面料成为趋势,为此提供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来满足当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面料没有很好的在保温和透气性能上进行均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包括里层、面层和中层,所述里层、中层和面层呈三明治结构,所述里层和面层之间通过纱线织造连接,所述面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所述里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
[0005]优选的,所述中层为空气层。
[0006]有益效果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通过面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使得面层具备御寒防风的效果,里层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使得里层舒绒保暖,面层和里层通过织造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中层空气层,配合里层和面层能够保温隔热,达到循环保温吸湿发热具有舒适透气无痕保暖的穿着体验。
附图说明<br/>[0008]图1为本技术面料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面料交织示意图。
[0010]图中:1、里层;2、面层;3、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包括里层1、面层2和中层3,里层1、中层3和面层2呈三明治结构,里层1和面层2之间通过
纱线织造连接,面层2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是以天然纤维(木纤维、棉短绒)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黄原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里层1由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而成,腈纶纤维为腈纶发热纤维,中层3为空气层,通过面层2和里层1交织形成空气层。
[001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1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蚕丝双面面料织造结构,包括里层(1)、面层(2)和中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1)、中层(3)和面层(2)呈三明治结构,所述里层(1)和面层(2)之间通过纱线织造连接,所述面层(2)由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历汤春燕刘红菲
申请(专利权)人:堆龙德庆捷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