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7342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的一端连接有耦合尾座,导管主体的内部包括材料腔体,光纤光路,鞘液腔体以及支撑丝,且光纤光路的内部通入有光纤,导管主体的头端设置有单腔通道,且材料腔体,光纤,鞘液腔体以及支撑丝均通入到单腔通道内。该装置可以实现经导管含造影剂水凝胶的输送以及在单腔通道内进行光固化的功能,同时光、材料以及鞘液三种能量或者物质的输入都有独立的通道,在导管主体内部头端的单腔通道才进行交汇和作用,输送过程中安全无干扰,实现高效输送功能水凝胶至病灶的部位,同时能够在水凝胶接触病灶组织表面前施加刺激条件实现材料离子配位和光交联双重固化的作用。联双重固化的作用。联双重固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涉及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疾病,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在血流冲击下薄壁血管形成局域或弥散性扩张和膨胀,导致血管畸形,出现类泡、肿胀血管壁样。一旦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大于40%。颅内动脉瘤出血更是难以治疗,很多患者会出现身体突发异常甚至猝死。从结构上,动脉瘤可以分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不规则性动脉瘤。治疗动脉瘤通常通过微创血管内栓塞手术进行,该过程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填入动脉瘤腔中,通过阻断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坏死。目前使用最多的动脉瘤栓塞材料是金属弹簧线圈,例如铂合金线圈,但这种金属线圈由于其较大的机械强度往往导致低填充率和出口逃逸,导致动脉瘤腔体内很大一部分被凝固血液占据。动脉瘤的不完全填充会导致瘤体再通、再出血和破裂等问题。对于有血液凝固问题的患者,金属线圈可能还会造成血管内弥散性凝血或腔内水凝胶不全等危险。另外一种栓塞材料是以Onyx为代表的含造影钽粉的EVOH

DMSO溶液的液体栓塞剂。这类材料接触血液和水的时候,由于DMSO在媒介中快速弥散会让溶质EVOH析出凝固。液体栓塞材料可以实现比金属线圈更高的填充率,但是由于不熟练地操作或者溶液溢散问题,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例如产生直径大于数十微米的EVOH碎片迁移到下游导致动脉闭塞造成器官功能受损、动脉瘤的不完全填充或填充不均等。导管头端的粘结和有机溶剂DMSO的扩散也可能造成血管坏死或痉挛。因此,目前需要一款能够替代金属线圈和Onyx液体栓塞的新型栓塞材料,能够具有优异填充率、牢固不产生碎片、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优点。
[0003]市面上现有的技术利用多功能生物高分子水凝胶实现病灶的高填充率、稳定完整的瘤腔填充或血管栓塞。该多功能高分子基于海藻酸钠材料基础上进行光活化改性,使得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既维持原有对二价阳离子的配位作用,又增添新的光响应交联作用,搭配上造影剂和光引发剂能够实现在人体内经导管输送和光响应的填充固化效果,能够替代现有金属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的应用。但是缺少配合多功能生物水凝胶发挥作用的导管系统,本专利所保护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旨在高效输送功能水凝胶至病灶部位,同时能够在水凝胶接触病灶组织表面前施加刺激条件实现材料离子配位和光交联双重固化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连接有耦合尾座;
[0006]所述导管主体的内部包括材料腔体,光纤光路,鞘液腔体以及支撑丝,且所述光纤
光路的内部通入有光纤;
[0007]所述导管主体的头端设置有单腔通道,且所述材料腔体,所述光纤,所述鞘液腔体以及所述支撑丝均通入到所述单腔通道内。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纤的头端超出所述材料腔体以及所述支撑丝的端面0~1mm,且所述光纤的头端进行剖面处理,所述光纤内芯的头端角度α为60~85
°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纤的头端剖面进行平整处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耦合尾座包括鞘液输入口,光纤输入口以及材料输入口,所述耦合尾座的一端为尾座输出口,所述导管主体延伸到所述耦合尾座中。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鞘液输入口以及所述材料输入口均为鲁尔头结构。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纤与所述光纤光路通过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或医用UV胶相粘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单腔通道的长度为5mm~10mm。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纤光路,所述材料腔体以及所述鞘液腔体分别与所述光纤输入口,所述材料输入口以及所述鞘液输入口相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鞘液输入口以及所述光纤输入口与所述耦合尾座的管身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光纤的末端连接有FC接口封端,且与外部激光器输出接口相匹配。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经导管含造影剂水凝胶的输送以及在单腔通道内进行光固化的功能,用于快速栓塞血管病灶区域。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光、材料以及鞘液三种能量或者物质的输入都有独立的通道,在导管主体内部头端的单腔通道才进行交汇和作用,输送过程中安全无干扰,可以实现高效输送功能水凝胶至病灶的部位,同时能够在水凝胶接触病灶组织表面前施加刺激条件实现材料离子配位和光交联双重固化的作用。
[0020]3、能够在凝胶接触病灶组织表面前同时施加激光和离子溶液刺激条件实现材料离子配位和光交联双重固化的作用。
[0021]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光纤头端的内芯进行斜剖面处理,使光能够最大化对从材料腔体出来的材料进行固化,提高光固化效率,同时光纤出射端剖面光洁平整,可以避免端口的散射损耗。
[0022]5、本专利技术通过耦合尾座内部包括相互独立的与光纤输入口,材料输入口以及鞘液输入口,且光纤光路,材料腔体以及鞘液腔体分别与光纤输入口,材料输入口以及鞘液输入口相连通,可以满足材料输入、鞘液输入以及光输入之间的互不干扰的特点,同时利用UV胶进行粘接密封可以满足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示
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耦合尾座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导管主体头端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各腔体整合为一体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各腔体相互独立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腔体一独立三组合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导管主体与金属固定环配合的剖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另一种导管主体与金属固定环配合的剖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的各腔体配合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1),所述导管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耦合尾座(2);所述导管主体(1)的内部包括材料腔体(3),光纤光路(4),鞘液腔体(5)以及支撑丝(6),且所述光纤光路(4)的内部通入有光纤(401);所述导管主体(1)的头端设置有单腔通道(7),且所述材料腔体(3),所述光纤(401),所述鞘液腔体(5)以及所述支撑丝(6)均通入到所述单腔通道(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401)的头端超出所述材料腔体(3)以及所述支撑丝(6)的端面0~1mm,且所述光纤(401)的头端进行剖面处理,所述光纤(401)内芯的头端角度α为60~8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401)的头端剖面进行平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经导管材料输出和光化学反应的光纤耦合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尾座(2)包括鞘液输入口(201),光纤输入口(202)以及材料输入口(203),所述耦合尾座(2)的一端为尾座输出口(204),所述导管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玮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