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20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包括导丝腔体、光纤束、外鞘和光纤头端。导丝腔体用于供导丝穿行且前端与外界连通;光纤束与导丝腔体并行设置,光纤束位于导丝腔体周向外侧且分为内层光纤束和外层光纤束,内层光纤束和外层光纤束之间通过不透光隔离层隔开,内层光纤束用于传输高功率激光,外层光纤束用于传输低功率激光;外鞘包裹于外层光纤束的外侧上;光纤头端包括前端出光窗口和侧面出光窗口,内层光纤束传输的高功率激光经过前端出光窗口输出,外层光纤束传输的低功率激光经过侧面出光窗口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血管腔内血栓和斑块进行安全高效消蚀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抑制血管腔内再狭窄效果。腔内再狭窄效果。腔内再狭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外科血管腔内激光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人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病因。血栓主要由人体内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部分组成,血栓性事件可累及冠状动脉与外周动静脉,并由此引发脏器或组织急性缺血坏死,致死率极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沿中等动脉和大动脉的壁上形成含有胆固醇、脂肪酸、细胞废物和钙的硬化斑块,可导致中等动脉和大动脉等血管变窄,是冠心病、中风及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主导原因。因此,高效清除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降低人群死亡率、改善生命质量和缓解社会医疗负担的重要手段。
[0003]应用激光技术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和斑块病变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因早期并发症多,安全性低,临床上并未得到普及而逐渐淘汰。近年来,准分子激光技术以及超快激光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发展,使用激光实现低热效应乃至无热效应并实现对生物组织的完全消蚀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实验的证实。目前,准分子激光技术最为成熟,对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蚀效果较为出色,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清除和药物溶栓等方式,激光技术具有显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0004]然而,尽管激光技术相比于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血管内清除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过程中,激光导管对血管内壁因损伤、摩擦等刺激,容易导致血管内壁细胞增生,从而使得血管血流通路狭窄,容易在术后再次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血管本身通路狭窄,大大降低手术预期临床效果,给病人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以实现对人体血管腔内血栓和斑块进行安全高效消蚀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抑制血管腔内再狭窄效果。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包括:
[0007]导丝腔体,所述导丝腔体用于供导丝穿行,所述导丝腔体的末端具有导丝接口;
[0008]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与所述导丝腔体并行设置,所述光纤束位于所述导丝腔体周向外侧且分为内层光纤束和外层光纤束,所述内层光纤束和所述外层光纤束之间通过不透光隔离层隔开,所述内层光纤束用于传输高功率激光,所述外层光纤束用于传输低功率激光;
[0009]外鞘,所述外鞘包裹于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外侧上,所述导丝腔体、所述内层光纤束、所述不透光隔离层及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从所述外鞘的头端端口伸出,所述导丝接口穿过所述外鞘的末端段侧壁而露出;
[0010]光纤头端,所述光纤头端包括前端出光窗口和侧面出光窗口,所述导丝腔体、所述内层光纤束、所述不透光隔离层及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安装在所述光纤头端内,所述内层光纤束传输的高功率激光经过所述前端出光窗口输出,所述外层光纤束传输的低功率激光经过所述侧面出光窗口输出,所述导丝腔体的前端与外界连通。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一方面,通过设置内层光纤束传递高功率激光,对光纤头端前方的血栓和斑块进行消蚀,起到血管腔内减容的作用,通过设置外层光纤束传递低功率激光,对光纤束侧面的血管内壁进行微辐照,抑制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抑制血管腔内再狭窄,在一次手术操作中可同时实现消蚀减容和抑制再狭窄的效果,设置的导丝腔体还可以作为药物注射的通道和导丝穿行的通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制作简便,与激光器耦合的普适性较强,尤其与光纤激光器的兼容性较强,便于开发和生产,有利于临床普及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头端还包括环形反射器件,所述环形反射器件覆盖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端面。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的侧面能输出低功率激光。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的侧面经过特殊处理后实现侧面输出低功率激光。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特殊处理包括侧面抛磨、溶剂处理、激光处理、弯曲和气泡掺杂。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层光纤束和所述外层光纤束中的单个光纤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层光纤束和所述外层光纤束均为单层。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结合器,所述结合器与所述外鞘的末端对接,所述内层光纤束由与高功率激光器耦合的一束光纤束通过所述结合器排列而成,所述外层光纤束由与低功率激光器耦合的另一束光纤束通过同一所述结合器排列而成。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丝腔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光纤头端的中心轴线同心或偏心。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丝腔体还用于在手术过程中注入生理盐水,以及在消蚀结束后注入药物。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纤头端的横截面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纤头端的纵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多功能激光导管1000
[0028]导丝腔体1
[0029]导丝接口101
[0030]光纤束2
[0031]内层光纤束201外层光纤束202不透光隔离层203
[0032]外鞘3
[0033]光纤头端4
[0034]前端出光窗口401侧面出光窗口402环形反射器件403
[0035]结合器6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7]下面结合图1至图3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1000。
[0038]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1000,包括导丝腔体1、光纤束2、外鞘3和光纤头端4。其中,导丝腔体1用于供导丝穿行,导丝腔体1的末端具有导丝接口101;光纤束2与导丝腔体1并行设置,光纤束2位于导丝腔体1周向外侧且分为内层光纤束201和外层光纤束202,内层光纤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腔体,所述导丝腔体用于供导丝穿行,所述导丝腔体的末端具有导丝接口;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与所述导丝腔体并行设置,所述光纤束位于所述导丝腔体周向外侧且分为内层光纤束和外层光纤束,所述内层光纤束和所述外层光纤束之间通过不透光隔离层隔开,所述内层光纤束用于传输高功率激光,所述外层光纤束用于传输低功率激光;外鞘,所述外鞘包裹于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外侧上,所述导丝腔体、所述内层光纤束、所述不透光隔离层及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从所述外鞘的头端端口伸出,所述导丝接口穿过所述外鞘的末端段侧壁而露出;光纤头端,所述光纤头端包括前端出光窗口和侧面出光窗口,所述导丝腔体、所述内层光纤束、所述不透光隔离层及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安装在所述光纤头端内,所述内层光纤束传输的高功率激光经过所述前端出光窗口输出,所述外层光纤束传输的低功率激光经过所述侧面出光窗口输出,所述导丝腔体的前端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端还包括环形反射器件,所述环形反射器件覆盖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蚀血管内血栓和斑块并抑制再狭窄的多功能激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光纤束的头端段的侧面能输出低功率激光。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巍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