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70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具体为:建立联程中转城市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标定结果三级特征体系;将最劣指标的城市筛除,并进行主客观赋权结合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利用权重生成评价函数,对中转城市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估排序。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中转城市进行了特征挖掘与提取,从距离影响因素、城市服务因素、枢纽水平因素、服务便捷因素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智能化初筛、系统性评价确定联程中转城市的优先级排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重点关注对联程出行中的中转城市选择,从而有效提高出行者换乘舒适性和联程出行的连续性、保障性、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模式交通出行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都市圈、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频次、中短距、高时间价值的出行特征更为显著,联程出行需求与日俱增。发展联程运输能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多模式运输转型升级,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旅客对出行品质和体验的要求提高,尤其是对联程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转城市作为联程出行服务中的重要一环,起着不同出行方式衔接、提供联程服务等作用,极大影响了用户对于联程出行方式的选择。
[0003]中转换乘是联程出行中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出行中起衔接作用。然而,现有市场上的出行方案推荐软件中,仅考虑中转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热门程度,导致中转城市数量的限制,旅客的换乘体验不佳。例如:一位乘客选择按照某一出行推荐方案进行联程出行,在中转城市进行换乘,但是该推荐方案并未考虑到在该城市中前后两种出行方式之间所需的换乘时间,同时也未考虑到换乘站点之间的市内交通方式的舒适度,导致该旅客在整个中转过程中的换乘时间十分有限,中转体验差。这种换乘的不便导致了旅客的出行服务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根据用户的偏好,利用主观赋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所用数据,利用客观赋权法为评价指标赋权。最后将两者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权重,进行主客观综合赋权,从而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中转城市备选集合,满足其出行需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建立联程中转城市的三级特征体系,共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联程城市服务水平1项,二级指标为距离影响因素、城市服务因素、枢纽水平因素、服务便捷因素4项,三级指标为分为4类的12项,三级指标中每一类对应1项二级指标;
[0008](2)对所有备选中转城市进行初步筛选;
[0009](3)确定初步筛选得到的各中转城市的二级指标权重;
[0010](4)计算初步筛选得到的各中转城市的一级指标值,并按照对应一级指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中转城市的优先级,以供按需选择。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三级指标包括对应距离影响因素的总距离L
real
、距离比L
relative
、非直线系数r,对应枢纽水平因素的旅客吞吐量num和站点数量N
station
,对应城市服务因素的城市等级rank、市内交通方式数量N
trans
、站点间距distance
station
、通行费用
cost
trans
,以及对应服务便捷因素的线路数量N
line
、车次分布均匀性distribution、时间段覆盖率rate。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三级指标中旅客吞吐量num、站点数量N
station
、城市等级rank、市内交通方式数量N
trans
以及线路数量N
line
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其余指标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
[0013](1)总距离L
real
=L
O

City
+L
City

D
,其中L
O

City
表示从出发地到中转城市的直线距离,L
City

D
表示从中转城市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
[0014](2)距离比
[0015](3)非直线系数其中L
straight
表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
[0016](4)站点间距其中station表示所选中转城市,p和q表示枢纽站点编号,dis
p

q
表示枢纽站点p到枢纽站点q的实际距离;
[0017](5)通行费用cost
trans
=min
k∈trans
(cost
k
),其中trans表示市内交通方式,k表示市内交通工具编号,cost
k
表示第k种交通工具通行费用;
[0018](6)车次分布均匀性其中SD_depart为向量C1×
24
中所有元素的标准差,Mean_depart为向量C1×
24
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C1×
24
=(C0,C1,

,C
23
),C
l
为第l个时间段内车次数量统计值,l=0,1,

,23,每个时间段为1小时;
[0019](7)时间段覆盖率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初步筛选过程包括:
[0021]①
备选中转城市的决策属性矩阵为:
[0022][0023]其中,N3为三级指标项数,M为备选中转城市数量,x
ij
表示第i个中转城市的第j项三级指标值;
[0024]②
定义最劣理想城市,其决策属性矩阵为S

=(y1,y2,

,y
j
,

,y
N3
),其中y
j
=min
1≤i≤M
x
ij

[0025]③
遍历中转城市,若当前备选中转城市和最劣理想城市在各类三级指标下均至少存在1项指标值相同,则移除当前备选中转城市,完成初步筛选。
[002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7]①
构造判断矩阵其中a
kj
=1/a
jk
,a
kj
表示
第k项三级指标相对于第j项三级指标的比较结果;
[0028]②
求取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
max
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得到向量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得到向量
[0029]③
对初步筛选得到的各中转城市的决策属性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其中M

为初步筛选得到的中转城市数量,i

=1,2,

M


[0030]④
计算初步筛选得到的第i

个中转城市的第j项三级指标比重:
[0031]⑤
计算第j项三级指标的信息熵:其中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联程中转城市的三级特征体系,共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联程城市服务水平1项,二级指标为距离影响因素、城市服务因素、枢纽水平因素、服务便捷因素4项,三级指标为分为4类的12项,三级指标中每一类对应1项二级指标;(2)对所有备选中转城市进行初步筛选;(3)确定初步筛选得到的各中转城市的二级指标权重;(4)计算初步筛选得到的各中转城市的一级指标值,并按照对应一级指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中转城市的优先级,以供按需选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三级指标包括对应距离影响因素的总距离L
real
、距离比L
relative
、非直线系数r,对应枢纽水平因素的旅客吞吐量num和站点数量N
station
,对应城市服务因素的城市等级rank、市内交通方式数量N
trans
、站点间距distance
station
、通行费用cost
trans
,以及对应服务便捷因素的线路数量N
line
、车次分布均匀性distribution、时间段覆盖率rat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指标中旅客吞吐量num、站点数量N
station
、城市等级rank、市内交通方式数量N
trans
以及线路数量N
line
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其余指标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1)总距离L
real
=L
o

Cit
+L
City

D
,其中L
o

City
表示从出发地到中转城市的直线距离,L
City

表示从中转城市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2)距离比(3)非直线系数其中L
straight
表示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4)站点间距其中station表示所选中转城市,p和q表示枢纽站点编号,dis
p

q
表示枢纽站点p到枢纽站点q的实际距离;(5)通行费用cost
trans
=min
k∈trans
(cost
k
),其中trans表示市内交通方式,k表示市内交通工具编号,cost
k
表示第k种交通工具通行费用;(6)车次分布均匀性其中SD_depart为向量C1×
24
中所有元素的标准差,Mean_depart为向量C1×
24
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C1×
24
=(C0,C1,....,C
23
),C
l
为第l个时间段内车次数量统计值,l=0,1,...,23,每个时间段为1小时;(7)时间段覆盖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枢纽换乘场景的联程中转城市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初步筛选过程包括:

备选中转城市的决策属性矩阵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颢然杨敏马晨翔贾舟徐子喻任怡凤李宏伟张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