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弱光探测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硅光电倍增管(SiPM)是由数百至数万个直径为几到几十微米的雪崩光电二极管(G
‑
APD)单元阵列集成在同一个单晶硅片上构成,在核物理、医学成像、激光测距(LIDAR)、生物物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很多方面的性能优于光电倍增管(PMT)。光子探测效率(PDE)是SiPM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关于提高SiPM探测效率的工作已经有很多,如通过提高量子效率(QE)(参考文献:Claudio Piemonte,Alberto Gola,Overview on the main parameters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Sili con Photomultipliers,Nucl.Instr.and Meth.A,926,(2019):2
‑
15)、填充因子(FF)(参考文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光电倍增管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方法基于的装置包括放置硅光电倍增管(10)的精密位移台(2),精密位移台(2)依次电连接有位移台驱动器(6)和计算机(5),精密位移台(2)的下方设置有光路正对硅光电倍增管(10)的显微镜(9),显微镜(9)内设置有倾斜的激光分束片(11),显微镜(9)外的一侧对应激光分束片(11)的位置设置有激光头(8),激光头(8)电连接有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还包括均与硅光电倍增管(10)连接的稳压电源(1)和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数字示波器(4),数字示波器(4)的另一端连接至计算机(5);该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硅光电倍增管(10)放在电磁屏蔽盒内,装在精密位移台(2)上;步骤2、在激光分束片(11)与硅光电倍增管(10)之间的光路上水平放置中心开孔的针孔透光片(12);步骤3、皮秒脉冲激光驱动器(7)使激光头(8)照射皮秒激光束,通过显微镜(9)使皮秒激光束在硅光电倍增管(10)的表面聚焦成光斑;步骤4、通过稳压电源(1)向硅光电倍增管(10)供电,输出的雪崩脉冲信号先经过高速低噪声放大器(3)进行信号放大,再输入数字示波器(4)来观察雪崩脉冲波形并测量0.5倍等效光子幅度的脉冲计数率R
Meas
;步骤5、对测量得到的脉冲计数率R
Meas
进行校正得到R
Est
,用计算机(5)中的LABVIEW程序控制位移台驱动器(6)使精密位移台(2)移动,进而使硅光电倍增管(10)在X和Y方向上移动,测量不同位置的R
Est
(X,Y)并通过计算机(5)画图得到硅光电倍增管(10)的相对光子探测效率的空间二维分布图;步骤6、基于空间二维分布图计算得到硅光电倍增管(10)中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元以及硅光电倍增管(10)整体的光敏区有效填充因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娜,李存霞,唐远河,赵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