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56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一底座、一可动模块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可动模块具有一活动件以及一连接件,其中前述活动件与前述连接件相互连接。前述驱动组件连接前述底座以及前述连接件,其中前述驱动组件中的一驱动元件产生一驱动力至前述连接件以及前述活动件,以使前述可动模块相对于前述底座运动。运动。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以移动光学元件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在一些电子装置中,为了使镜头的焦距可调整,因此配置了镜头驱动模块来移动镜头。然而,镜头驱动模块往往因为内部零件的组装偏差而导致镜头倾斜或是驱动力不足。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5]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底座、一可动模块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可动模块具有一活动件以及一连接件,其中前述活动件与前述连接件相互连接。前述驱动组件连接前述底座以及前述连接件,并且具有一驱动元件,其中前述驱动元件产生一驱动力至前述连接件以及前述活动件,以使前述可动模块相对于前述底座运动。
[000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还具有一摩擦元件以及一传动杆,其中前述摩擦元件设置于前述连接件上,前述传动杆连接前述底座以及前述摩擦元件,且前述驱动元件设置于前述传动杆上,其中前述驱动元件通过前述传动杆传递前述驱动力至前述摩擦元件、前述连接件以及前述活动件。
[000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其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导杆以及一第二导杆,且前述底座具有一第一开孔、一第二开孔以及一第三开孔,其中前述第一、第二导杆分别固定于前述第一、第二开孔内,且前述传动杆穿过前述第三开孔。
[000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导杆与前述第一开孔形成干涉配合。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导杆与前述第一开孔形成干涉配合。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件具有一第四开孔以及一第五开孔,前述第一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前述第四开孔内,且前述第二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前述第五开孔内。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四开孔呈长条形。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其中前述第一导杆和前述第四开孔形成间隙配合。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导杆和前述第五开孔形成过渡配合。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件具有一穿孔,前述摩擦元件设置于前述穿孔内,且前述传动杆和前述摩擦元件形成过渡配合。
[001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还具有一缓冲件,设置于前述第三开孔内,且前述传动杆穿过前述缓冲件。
[001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传动杆和前述缓冲件形成过渡配合。
[001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传动杆和前述缓冲件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前述传动杆和前述摩擦元件之间的摩擦力。
[001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件具有一第四开孔以及一第五开孔,前述第一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前述第四开孔内,且前述第二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前述第五开孔内。
[001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导杆和前述第五开孔形成过渡配合,且前述第二导杆和前述第五开孔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前述传动杆和前述摩擦元件之间的摩擦力。
[002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摩擦元件具有一C字形截面。
[002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元件为一压电元件,且前述压电元件产生一震动信号,借以将前述驱动力通过前述传动杆传送至前述连接件以及前述活动件。
[002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配重块,连接前述驱动元件,且前述传动杆和前述配重块位于前述驱动元件的相反侧。
[002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件形成有一凸块,且前述活动件形成有一卡槽,其中前述凸块嵌入前述卡槽内。
[002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件和前述活动件相互粘接。
附图说明
[0025]图1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2表示图1中的驱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7]图3表示图1及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0028]图4表示图1及图2中的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0029]图5表示图1及图2中的驱动机构移除底座后的立体图。
[0030]图6表示图1

图5的摩擦元件以及弹性件设置于连接件的穿孔内的立体图。
[0031]图7表示缓冲件、传动杆、驱动元件以及配重块于组合后的立体图。
[0032]图8表示活动件与连接件结合时的立体图。
[0033]图9表示活动件与连接件结合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34]图10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0035]附图标记如下:
[0036]B:底座
[0037]B1:凹槽
[0038]C:传动杆
[0039]G:胶水
[0040]GP1:第一导杆
[0041]GP2:第二导杆
[0042]H1:第一开口
[0043]H2:第二开口
[0044]h1:第一开孔
[0045]h2:第二开孔
[0046]h3:第三开孔
[0047]h4:第四开孔
[0048]h5:第五开孔
[0049]h6:穿孔
[0050]K:配重块
[0051]M:活动件
[0052]M1:卡槽
[0053]M2:卡槽
[0054]m:连接件
[0055]m1:凸块
[0056]m2:凸块
[0057]R1:弹性件
[0058]R2:缓冲件
[0059]S:摩擦元件
[0060]V:驱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
[0062]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0063]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64]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其中图1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表示图1中的驱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表示图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可动模块,具有一活动件以及一连接件,其中该活动件与该连接件相互连接;以及一驱动组件,连接该底座以及该连接件,并且具有一驱动元件以及一传动杆,其中该驱动元件设置于该传动杆上,且该驱动元件通过该传动杆传递一驱动力至该连接件以及该活动件,以使该可动模块相对于该底座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还具有一摩擦元件以及一中空的弹性件,其中该弹性件设置于该连接件上,该摩擦元件设置于该弹性件内部,且该传动杆连接该底座以及该摩擦元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导杆以及一第二导杆,且该底座具有一第一开孔、一第二开孔以及一第三开孔,其中该第一、第二导杆分别固定于该第一、第二开孔内,且该传动杆穿过该第三开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杆与该第一开孔形成干涉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杆与该第一开孔形成干涉配合。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具有一第四开孔以及一第五开孔,该第一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该第四开孔内,且该第二导杆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该第五开孔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开孔呈长条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杆和该第四开孔形成间隙配合。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杆和该第五开孔形成过渡配合。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孝新陈树山胡朝彰郑百叡张洁安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