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40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活动组件、一固定组件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于一第一维度运动。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于一第一维度运动。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于一第一维度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摄像模块,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提取各式各样的照片。
[0003]现今的电子装置的设计不断地朝向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使得摄像模块的各种元件或其结构也必须不断地缩小,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一般而言,摄像模块中的驱动机构可具有一镜头承载件,配置以承载一镜头,并且驱动机构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 Focusing)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功能。然而,现有的驱动机构虽可达成前述照相或录影的功能,但仍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同时执行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并且可达成微型化的摄像模块,便是现今值得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活动组件、一固定组件、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于一第一维度运动。
[000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一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一第二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二活动组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第二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二活动组件相对第一活动组件在一第二维度上运动。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于固定组件于第一维度在一第一极限范围运动。第二活动组件可相对于固定组件于第一维度在一第二极限范围运动。第一极限范围与第二极限范围不同。第一极限范围小于第二极限范围。
[000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光学元件具有透镜。第二光学元件具有透镜。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不同于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在第一维度的运动为在一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在第二维度的运动为在一第二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
[000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三光学元件。以及一感光组件,固定地设置于固定组件,配置以接收通过第一光学元件的一光线。第三光学元件、第一活动组件、第二活动组件以及感光组件沿着一主轴方向依序排列。第一活动组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对应第一光学元件。第二活动组件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对应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通过一第一粘合元件固定于第一容置槽。第一粘合元件设置于第一容置槽内。
第一容置槽由第一活动组件的一第一容置表面内凹而成。第一容置槽还包括一第一填充部以及一第一狭窄部,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狭窄部。第一狭窄部较第一填充部靠近第一光学元件。
[00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二光学元件通过一第二粘合元件固定于第二容置槽。第二粘合元件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第二容置槽由第二活动组件的一第二容置表面内凹而成。第二容置槽还包括一第二填充部以及一第二狭窄部,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二狭窄部。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狭窄部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二狭窄部的最大尺寸。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二填充部的最大尺寸。
[001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一装载部以及一第一滑动部。第一装载部经由第一活动组件的一第一中间部固定地连接第一滑动部。第一光学元件位于第一装载部以及第一滑动部之间。第一装载部具有塑胶材质。第一滑动部具有塑胶材质。第一中间部具有金属材质。第一装载部与第一滑动部沿着一第三方向排列,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中间部具有长条形结构沿着第三方向延伸。第二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二装载部以及一第二滑动部。第一装载部配置以装载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装载部配置以装载第二磁性元件。固定组件还具有一第一阻挡部,设置于第一装载部以及第二装载部之间。第一阻挡部配置以于第一极限范围阻挡第一活动组件。第一阻挡部配置以于第二极限范围阻挡第二活动组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导引杆,穿过第一装载部、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装载部。导引杆固定地设置于固定组件。导引杆具有长条形结构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001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导引组件,直接接触导引杆,并且第一导引组件包括至少二第一导引元件,设置于第一活动组件的第一装载部内。这些第一导引元件配置以抵接于导引杆。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位于这些第一导引元件以及第一导磁性元件之间。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这些第一导引元件与导引杆的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这些第一导引元件具有球状结构。第一装载部内形成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并且这些第一导引元件分别固定于这些第一凹槽内。当第一活动组件沿着导引杆移动时,二第一导引元件不相对这些第一凹槽转动。第一装载部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引组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装载部仅经由这些第一导引组件接触导引杆。其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导引组件,设置于第二装载部内,并且导引杆穿过第二导引组件。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导引组件包含一第一抵接斜面、一第二抵接斜面以及一中间面。中间面不平行于第一抵接斜面。中间面连接于第一抵接斜面以及第二抵接斜面。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二磁性元件位于第一抵接斜面与第二导磁性元件之间。第二驱动组件具有一第二施压组件,配置以产生一引力或一斥力使导引杆接触第一抵接斜面。第一抵接斜面以及第二抵接斜面配置以抵接导引杆。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抵接斜面以及第二抵接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180度。第二装载部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引组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二装载部仅经由这些第二导引组件接触导引杆。
[0013]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导引组件,直接接触导引杆,并且第一导引组件包括至少二第一导引元件,设置于第一活动组件的第一装载部内。这些第一导引元件配置以抵接于导引杆。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位于这些第一导引元件以及第一导磁性元件之间。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这些第一导引元件
与导引杆的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这些第一导引元件具有球状结构。第一装载部内形成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并且这些第一导引元件分别固定于这些第一凹槽内。当第一活动组件沿着导引杆移动时,这些第一导引元件不相对这些第一凹槽转动。第一装载部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引组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装载部仅经由这些第一导引组件接触导引杆。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导引组件,直接接触导引杆,并且第二导引组件包括至少二第二导引元件,设置于第二活动组件的第二装载部内。这些第二导引元件配置以抵接于导引杆。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磁性元件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一固定组件,该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该固定组件运动;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一活动组件相对该固定组件运动;其中,该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一活动组件相对该固定组件于一第一维度运动;其中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一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一第二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二活动组件相对该固定组件运动;其中该第二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二活动组件相对该第一活动组件在一第二维度上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于该固定组件于该第一维度在一第一极限范围运动;该第二活动组件可相对于该固定组件于该第一维度在一第二极限范围运动;该第一极限范围与该第二极限范围不同;该第一极限范围小于该第二极限范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元件具有透镜;该第二光学元件具有透镜;在该第一维度的运动为在一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在该第二维度的运动为在一第二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不同于该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小于该第二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三光学元件;以及一感光组件,固定地设置于该固定组件,配置以接收通过该第一光学元件的一光线;该第三光学元件、该第一活动组件、该第二活动组件以及该感光组件沿着一主轴方向依序排列;该第一活动组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对应该第一光学元件;该第二活动组件具有一第二容置槽,对应该第二光学元件;该第一光学元件通过一第一粘合元件固定于该第一容置槽;该第一粘合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内;该第一容置槽由该第一活动组件的一第一容置表面内凹而成;该第一容置槽还包括一第一填充部以及一第一狭窄部,并且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大于该第一狭窄部;该第一狭窄部较该第一填充部靠近该第一光学元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元件通过一第二粘合元件固定于该第二容置槽;
该第二粘合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内;该第二容置槽由该第二活动组件的一第二容置表面内凹而成;该第二容置槽还包括一第二填充部以及一第二狭窄部,在该第二方向上,该第二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大于该第二狭窄部;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狭窄部的最大尺寸小于该第二狭窄部的最大尺寸;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填充部的最大尺寸小于该第二填充部的最大尺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一装载部以及一第一滑动部;该第一装载部经由该第一活动组件的一第一中间部固定地连接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一光学元件位于该第一装载部以及该第一滑动部之间;该第一装载部具有塑胶材质;该第一滑动部具有塑胶材质;该第一中间部具有金属材质;该第一装载部与该第一滑动部沿着一第三方向排列,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一中间部具有长条形结构沿着该第三方向延伸;该第二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二装载部以及一第二滑动部;该第一装载部配置以装载该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第一磁性元件;该第二装载部配置以装载该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第二磁性元件;该固定组件还具有一第一阻挡部,设置于该第一装载部以及该第二装载部之间;该第一阻挡部配置以于该第一极限范围阻挡该第一活动组件;该第一阻挡部配置以于该第二极限范围阻挡该第二活动组件;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导引杆,穿过该第一装载部、该第一阻挡部以及该第二装载部;该导引杆固定地设置于该固定组件;该导引杆具有长条形结构并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导引组件,直接接触该导引杆,并且该第一导引组件包括至少二第一导引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活动组件的该第一装载部内;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配置以抵接于该导引杆;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以及该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第一导磁性元件之间;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与该导引杆的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具有球状结构;该第一装载部内形成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分别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内;当该第一活动组件沿着该导引杆移动时,多个所述第一导引元件不相对多个所述第一凹槽转动;该第一装载部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引组件,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
该第一装载部仅经由多个所述第一导引组件接触该导引杆;其中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导引组件,设置于该第二装载部内,并且该导引杆穿过该第二导引组件;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彰范振贤蒋智文高千渝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