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638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密封连接有顶盖,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多个垫块固定连接有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只需通过把手转动第二齿轮,以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相互啮合驱动转筒转动,以使所需观察的培养皿对齐观察窗,即可通过观察窗对该培养皿内的细胞进行观察,无需将培养皿取出,能够有效的避免对培养皿内的空气造成污染,且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观察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
[0003]现有技术中,对免疫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观察时,需要将培养皿由培养箱中取出观察,易导致培养皿内的空气受到污染,影响后续培养效果,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密封连接有顶盖,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多个垫块固定连接有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壳体的内壁后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转筒的内壁呈圆周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培养皿,所述顶盖的顶部与一个所述容纳槽的对应处贯穿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壁密封连接有玻璃片。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筒的底部与容纳槽的对应处嵌入设置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顶面与对应的培养皿的底部贴合,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与观察窗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转筒位于观察窗与照明灯之间。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数量与容纳槽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培养皿的尺寸相适配的开口槽。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口槽的内壁铰接有活动板。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嵌入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培养皿的外壁贴合。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只需通过把手转动第二齿轮,以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相互啮合驱动转筒转动,以使所需观察的培养皿对齐观察窗,即可通过观察窗对该培养皿内的细胞进行观察,无需将培养皿取出,能够有效的避免对培养皿内的空气造成污染,且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效果好。
[0014]2、本技术通过照明灯及玻璃板的设置,能够在观察时,对观察中的培养皿进行补光。
[0015]3、本技术中,在进行遮光培养时,选定一个培养皿长期对准观察窗,并开启照明灯,能够将此培养皿作为未遮光的对照组,同时,通过隔板与活动板的设置,能够避免光线对其他的培养皿内的细胞造成影响,通过开口槽及活动板的设置,当需要对某个培养皿进行观察时,培养皿能够顶起活动板并由对应的开口槽穿过隔板,从而避免隔板对培养皿的移动造成干涉。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3为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壳体1、顶盖2、观察窗3、进气管4、出气管5、转盘轴承6、垫块7、转筒8、容纳槽9、玻璃板10、培养皿11、照明灯12、第一齿轮13、转轴14、第二齿轮15、把手16、隔板17、活动板18、橡胶圈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处密封连接有顶盖2,所述壳体1的底部通过多个垫块7固定连接有转盘轴承6,所述转盘轴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筒8,所述转筒8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转轴14的顶端贯穿壳体1的内壁后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转筒8的内壁呈圆周分布有多个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内设置有培养皿11,所述顶盖2的顶部与一个所述容纳槽9的对应处贯穿设置有观察窗3,所述观察窗3的内壁密封连接有玻璃片。
[0023]所述转筒8的底部与容纳槽9的对应处嵌入设置有玻璃板10,所述玻璃板10的顶面与对应的培养皿11的底部贴合,所述壳体1的内壁底部与观察窗3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2,所述转筒8位于观察窗3与照明灯12之间,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开关,所述照明灯12与开关电性连接。
[0024]所述顶盖2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17,所述隔板17的数量与容纳槽9的数
量相同,所述隔板17上开设有与培养皿11的尺寸相适配的开口槽。
[0025]所述开口槽的内壁铰接有活动板18。
[0026]所述容纳槽9的内壁嵌入设置有橡胶圈19,所述橡胶圈19与培养皿11的外壁贴合。
[0027]所述顶盖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9]本技术中,在需要对各培养皿11内的免疫干细胞进行观察时,只需通过把手16转动第二齿轮15,以利用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3的相互啮合驱动转筒8转动,以使所需观察的培养皿11对齐观察窗3,即可通过观察窗3对该培养皿11内的细胞进行观察,无需将培养皿取出,能够有效的避免对培养皿11内的空气造成污染,且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效果好。
[0030]本技术通过照明灯12及玻璃板10的设置,能够在观察时,对观察中的培养皿进行补光。
[0031]在进行遮光培养时,选定一个培养皿11长期对准观察窗3,并开启照明灯12,能够将此培养皿11作为未遮光的对照组,同时,通过隔板17与活动板18的设置,能够避免光线对其他的培养皿11内的细胞造成影响,通过开口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处密封连接有顶盖(2),所述壳体(1)的底部通过多个垫块(7)固定连接有转盘轴承(6),所述转盘轴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筒(8),所述转筒(8)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转轴(14)的顶端贯穿壳体(1)的内壁后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转筒(8)的内壁呈圆周分布有多个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内设置有培养皿(11),所述顶盖(2)的顶部与一个所述容纳槽(9)的对应处贯穿设置有观察窗(3),所述观察窗(3)的内壁密封连接有玻璃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免疫干细胞培养的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8)的底部与容纳槽(9)的对应处嵌入设置有玻璃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亚研于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坤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