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597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包括汽车连接座、滤清器,滤清器包括壳体、滤芯和上端盖,汽车连接座内设有燃油流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螺纹套,壳体本体与螺纹套之间可拆卸连接,螺纹套上设有卡槽及凹槽,壳体本体侧壁扣锁在凹槽内;上端盖上设有限位卡,限位卡与凹槽配合形成卡位,限位卡选用弹性材质;燃油流道内设有助力泵,助力泵内设有供燃油流动的通道,通道连通有散热管盘。通过设置便于拆卸的上端盖,滤芯堵塞通过仅更换滤芯;通过壳体本体设有可拆卸的螺纹套,壳体与汽车连接座之间出现连接问题,更换螺纹套即可,且采用螺纹套分体式结构,壳体不用承载与汽车连接座的连接作用力,壳体整体轻薄,厚度均匀,制作工艺简单,成本降低。本降低。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过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燃油供给
,尤其是一种燃油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的燃油过滤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燃油过滤系统对汽车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保障汽车正常运行。燃油过滤过程中由于可能存在滤清器滤芯堵塞,进而需要更换滤清器,实则需要更换的仅滤芯而已,现有的由于滤芯和滤清器壳体固定连接,两者不易拆分或者拆分会导致滤清器壳体损坏,因此目前基本采用滤清器整体更换,造成资源浪费,不环保。同上滤清器与汽车连接座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影响连接处的密封,即壳体与汽车连接座之间连接出了问题,也是将整个滤清器更换,资源浪费。滤芯发生堵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马上被更换或者被发现,因此一般都是到一定时限才去检查、更换,在此过程中,滤芯堵塞会影响燃油系统燃油的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包括汽车连接座、与汽车连接座固定连接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滤芯和上端盖,汽车连接座内设有燃油流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螺纹套,所述壳体本体与螺纹套之间可拆卸连接,螺纹套上设有位于其内壁的卡槽及位于其外壁的凹槽,壳体本体侧壁扣锁在凹槽内;所述上端盖上设有限位卡,限位卡与凹槽配合形成卡位,限位卡选用弹性材质;所述燃油流道内设有助力泵,所述助力泵内设有供燃油流动的通道,通道连通有散热管盘。
[0005]助力泵的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套、挡圈套及外盖,其内设有泵叶、电机及控制电机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靠近外盖设置,电机连接并控制泵叶作业;所述泵套上设有入口,挡圈套上设有出口。
[0006]所述通道包括进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靠近入口设置,进口位于助力泵的壳体内;所述散热管盘呈盘旋结构设置,整体呈片状,散热管盘紧贴控制芯片设置。
[0007]所述外盖位于汽车连接座的外部,外盖上设有接线端子,助力泵的壳体与汽车连接座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8]所述凹槽包括底壁、上侧壁和下侧壁,上侧壁为限位凸,下侧壁为台阶,凹槽底壁包括段一和段二,凹槽底壁截面从下往上呈展开式;即段一内径小于段二内径,限位凸的内径等于或大于段一的内径;所述限位卡包括本体和施力端,所述施力端与本体连接处形成卡肩,所述卡肩与限位凸相配合,所述本体形状与凹槽底壁相适应。
[0009]所述限位卡至少设置1组,每组2个限位卡,且相对设置;上端盖上当设有上凸环,所述上凸环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垫,滤芯固定在上端盖下方。
[0010]所述凹槽为环形设置,凹槽位于下方的侧壁为凸台,凸台下方为向下的凸环;所述壳体本体侧壁弯折两次,一次与凸环和凸台连接过度处对应,一次与凹槽对应形成环槽,该
环槽截面为矩形或C型。
[0011]所述环槽内容置密封圈。
[0012]所述凸环的内壁与凹槽的底壁在同一直线上;凸环的外壁紧贴壳体本体内壁。
[0013]所述燃油流道包括主流道和辅流道,所述助力泵位于辅流道内。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改善了现有汽车燃油系统中滤芯堵塞或者壳体与汽车车连接座之间连接出了问题均采用滤清器整体替换,导致资源浪费,不环保;以及滤芯有堵塞会影响燃油系统的流量的问题。通过设置便于拆卸的上端盖,滤芯堵塞通过仅更换滤芯,滤清器壳体继续使用;通过壳体本体设有可拆卸的螺纹套,壳体与汽车连接座之间出现连接问题,更换螺纹套即可,壳体本体可继续使用,且采用螺纹套分体式结构,也使得壳体本体整体轻量化,壳体不用承载与汽车连接座的连接作用力,壳体整体轻薄,厚度均匀,制作工艺简单,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壳体本体与螺纹套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环槽截面为矩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中环槽截面为C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7为图6中上端盖与螺纹套的拆分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9为燃油助力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图9中散热管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所述的“内径、外径、上、下、左、右”等均以附图方向为准。
[0026]参考图1

10可知,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包括汽车连接座1、与汽车连接座1固定连接的滤清器2,所述滤清器2包括壳体3及置于壳体3内的滤芯21和上端盖4,汽车连接座1内设有燃油流道11,所述壳体3包括壳体本体31和螺纹套32,所述壳体本体31与螺纹套32之间可拆卸连接,螺纹套32上设有位于其内壁的卡槽322及位于其外壁的凹槽321,壳体本体31侧壁扣锁在凹槽322内;所述上端盖4上设有限位卡41,限位卡41与凹槽322配合形成卡位,限位卡41选用弹性材质,优选地,所述弹性材质选用塑胶或塑料;所述燃油流道11内设有助力泵5,所述助力泵5内设有供燃油流动的通道6,通道6连通有散热管盘60。
[0027]助力泵5的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套51、挡圈套52及外盖53,其内设有泵叶54、电机55及控制电机的控制芯片56,所述控制芯片56靠近外盖53设置,电机55连接并控制泵叶54作业;所述泵套51上设有入口511,挡圈套52上设有出口521。
[0028]所述通道6包括进口61和排出口62,所述排出口62靠近入口511设置,进口61位于助力泵5的壳体内;所述散热管盘60呈盘旋结构设置,整体呈片状,如附图10所示,该结构哦设置增大散管盘60与控制芯片56的接触面积;散热管盘60紧贴控制芯片56设置。
[0029]所述外盖53位于汽车连接座1的外部,外盖53上设有接线端子531,助力泵5的壳体与汽车连接座1之间设有密封圈50。
[0030]所述燃油流道11包括主流道111和辅流道112,所述助力泵5位于辅流道112内,所述主流道111内设有单向阀110,流道1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9,如附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燃油流动方向,燃油进入滤清器2后,若滤芯未堵塞或者堵塞不严重不影响燃油流量的前提下,即压力传感器9测试流道内压力值为设定值,则助力泵5不作业,燃油仅通过主流道111流出,当压力传感器9测得流道11内压力值变低,则通过主控制器驱动助力泵5开始作业,此时有燃油通过助力泵5从辅流道112内流过,具体地,如附图9所示,燃油受沿箭头方向从入口511进入,从出口521排出,在此过程中通道6的进口61和排出口62分别位于壳体内的出口521处和入口511处,两者之间存在压力差,因此燃油会在通道6内流通;流通经过通道连通的散热管盘60,进而带走与散热管盘60紧贴的电机控制芯片56上的热量,对控制芯片56进行散热,避免其发热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包括汽车连接座、与汽车连接座固定连接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滤芯和上端盖,汽车连接座内设有燃油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螺纹套,所述壳体本体与螺纹套之间可拆卸连接,螺纹套上设有位于其内壁的卡槽及位于其外壁的凹槽,壳体本体侧壁扣锁在凹槽内;所述上端盖上设有限位卡,限位卡与凹槽配合形成卡位,限位卡选用弹性材质;所述燃油流道内设有助力泵,所述助力泵内设有供燃油流动的通道,通道连通有散热管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助力泵的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套、挡圈套及外盖,其内设有泵叶、电机及控制电机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靠近外盖设置,电机连接并控制泵叶作业;所述泵套上设有入口,挡圈套上设有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进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靠近入口设置,进口位于助力泵的壳体内;所述散热管盘呈盘旋结构设置,整体呈片状,散热管盘紧贴控制芯片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油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位于汽车连接座的外部,外盖上设有接线端子,助力泵的壳体与汽车连接座之间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梦旭刘国军蒋光顺张杰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臻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