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5755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尾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后进行沉淀处理,使得尾水中的污泥和排泄物沉淀下来,随后经第二次过滤处理,获得第一水相和第一固相;步骤2,将所述第一固相经厌氧培养驯化,获得第二固相;随后将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后,依次进行反硝化和曝气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的同时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步骤3,向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中加入处理剂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反应8~16h,以提高尾水中即实现对尾水的净化,获得净化后的尾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相结合,养殖尾水处理效果好,且运行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有利于推广使用。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促进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殖水环境,这不仅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水产养殖产业带来的养殖尾水污染的问题。
[0003]尤其在我国最为普遍的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中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且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等污染物不仅会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0004]现有技术主要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等手段,通过去除养殖水体重水产品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等,以实现对养殖水体中的可见污染物进行处理,使水质得以净化,但是无法有效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使其能够回收再利用。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对尾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排泄物;并将第一次过滤处理后的尾水进行沉淀处理,使得尾水中的污泥和排泄物沉淀下来,随后经第二次过滤处理,获得第一水相和第一固相;
[0010]步骤2,将所述第一固相经厌氧培养驯化,获得第二固相;随后将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后,依次进行反硝化和曝气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的同时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0011]步骤3,向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中加入处理剂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反应8~16h,以提高尾水中即实现对尾水的净化,获得净化后的尾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的:
[0013]芽孢杆菌剂10~15份、红平红球菌剂15~20份、季铵化丙烯酰胺絮凝剂5~10份、小球藻絮凝剂1~5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小球藻絮凝剂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得的:
[0015]将小球藻液的pH调节至5.5~6.5后,加入壳聚糖混合均匀,即获得所述小球藻絮凝剂。
[0016]进一步地,所述小球藻液与所述壳聚糖的用量比为3~8mg:1L;
[0017]所述小球藻液的浓度为(2~4)
×
107个/mL。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剂为香蕉杆、秸秆或麦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与所述处理剂和所述吸附剂的用量比为1L:100~200mg:5~20mg。
[0020]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沉淀处理的温度为室温,处理时间为8~36h。
[0021]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反硝化和曝气处理的温度为室温,pH为6.5~7.5,反应时间为5~12h。
[0022]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第二固相在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之前,还经过以下处理:
[0023]将所述第二固相与培养液混合均匀,反应6~30h,然后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匀;
[0024]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3~5;
[0025]所述培养液的氨氮浓度为300~400mg/L。
[0026]进一步地,所述培养液中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7]所述厌氧培养驯化采用现有的污泥厌氧驯化培养工艺,不再详细赘述;
[0028]进一步地,所述红平红球菌剂是由以下步骤制备:
[0029]将红平红球菌接种于培养基内,置于28~30℃、130~140rpm的条件下培养12~16h,随后转移至高温处理后的淀粉废水内,于28~30℃、130~140rpm的条件下发酵20~30h,即获得所述红平红球菌剂。
[0030]进一步地,所述芽孢杆菌剂由以下步骤制备:
[0031]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培养基内,置于28~30℃、130~140rpm的条件下培养12~16h,随后加入至高温处理后的淀粉废水内,于28~30℃、130~140rpm的条件下发酵20~30h,得芽孢杆菌剂。
[0032]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的成分为:蛋白胨3~5g/L、酵母粉2~4g/L、牛肉膏1~3g/L,NaCl 3~4g/L。
[003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首先通过对尾水进行滤处理,以去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排泄物,污泥和排泄物等固体杂质经沉淀处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处理,与尾水实现固液分离,获得第一水相和第一固相;将所述第一固相经厌氧培养驯化,获得第二固相;随后将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后,依次进行反硝化和曝气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亚硝氮和硝酸氮等氮营养盐,同时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向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中加入处理剂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反应8~16h,将残留的氮、磷营养盐进行吸收,以提高尾水中即实现对尾水的净化,获得净化后的尾水。
[0035]本专利技术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相结合,养殖尾水处理效果好,且运行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前后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变化;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前后水样中的总磷含量变化;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前后水样中的硝态氮含量变化;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前后水样中的亚硝态氮含量变化;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前后水样中的氨氮含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2]实施例1
[004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步骤1,对尾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排泄物;并将第一次过滤处理后的尾水进行沉淀处理,使得尾水中的污泥和排泄物沉淀下来,随后经第二次过滤处理,获得第一水相和第一固相;
[0045]步骤2,将所述第一固相经厌氧培养驯化,获得第二固相;随后将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后,依次进行反硝化和曝气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的同时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0046]步骤3,向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中加入处理剂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反应12h,以提高尾水中即实现对尾水的净化,获得净化后的尾水。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的:
[0048]芽孢杆菌剂12份、红平红球菌剂17份、季铵化丙烯酰胺絮凝剂7份、小球藻絮凝剂3份。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小球藻絮凝剂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得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尾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以去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排泄物;并将第一次过滤处理后的尾水进行沉淀处理,使得尾水中的污泥和排泄物沉淀下来,随后经第二次过滤处理,获得第一水相和第一固相;步骤2,将所述第一固相经厌氧培养驯化,获得第二固相;随后将所述第二固相与所述第一水相混合后,依次进行反硝化和曝气处理,以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的同时加快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步骤3,向曝气处理后的尾水中加入处理剂和吸附剂混合均匀,反应8~16h,以提高尾水中即实现对尾水的净化,获得净化后的尾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的:芽孢杆菌剂10~15份、红平红球菌剂15~20份、季铵化丙烯酰胺絮凝剂5~10份、小球藻絮凝剂1~5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絮凝剂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得的:将小球藻液的pH调节至5.5~6.5后,加入壳聚糖混合均匀,即获得所述小球藻絮凝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液与所述壳聚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贞孙毅王贤珍武斌侯晓蕾毋占勇郝晓莉刘青宋晶王伟伟杨春娟杨瑾王宪宗郭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