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物质加工副产物中蛋白酶法制备成特异性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55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精细化工合成技术和酶分子机器技术集成的生物医药领域,先是应用化学方法+微波处理富含蛋白质的食源性物质加工中的副产物,以去除杂质,然后经超声波声化作用辅助改变物质的内部结构,碱法提取蛋白,再经蛋白酶可控酶解,生成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混合物,再应用膜技术筛分出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多肽或寡肽产品。这些产品既可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又是抗癌症等生物创新药苗头物或先导物的前体物质。前体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源性物质加工副产物中蛋白酶法制备成特异性多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技术和酶分子机器技术集成的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不同分子量直蛋白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更确切地说是超声波的声化技术、化工技术联用酶技术,从富含蛋白的食源性物质加工副产物中分离提取蛋白,然后可控酶解,再经膜技术筛分出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多肽和寡肽。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蛋白质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占人体所需营养素的18~20%,蛋白质按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统称为食源性蛋白质。现在人们还发现一些食物加工的副产物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分离提取这些副产物中的蛋白质做到了资源化利用,又提高循环经济的水平,已成为生物
的热门课题(李敏等,2007.10, 魔芋飞粉高F值寡肽的开发利用;姜震生等,2008.10,利用龙虾加工废弃物酶法制取龙虾蛋白粉的工艺研究;刘大川,2010.10,花生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研究;游敬刚等,2009.2,猪血制取脱色血浆蛋白粉的研究;段杉等,2009.6,专利<CN 101579037 B: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以富含蛋白的食源性物质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制备出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多肽或寡肽,其特征在于,以瓜尔豆粕为原料时:

采用酸洗+微波法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瓜尔豆粕:3.0%稀酸(HCI )溶液为,1:10,pH4.5,40~45℃,浸润60min,再以60 r/min,搅拌15min,再以4 000 r/min离心去除上清液,然后用纯净水水洗2次,沉渣用微波处理2~3 min,称为“1#产物”;

第1次酶解,去除瓜尔豆粕中残余的半乳甘露聚糖和纤维素——将市售的甘露聚糖酶与纤维素酶液体按5:1配成复合酶,酶解时的底物浓度(“1#产物”)为8~10.0%,添加复合酶量为1.5~2.0%(v/w);酶解温度 43~45℃,pH 7.5~8.0,搅拌60 r/min,酶解90~120min,酶解结束后,130℃/3~5瞬间灭酶,再离心去除上清液即半乳甘露聚糖和纤维素等非蛋白物质,沉渣称为含蛋白物质,称为“2#产物”;

用超声波声化技术辅助碱提法提取“2#产物”中的蛋白质:

为提高碱提效率,参照现有技术,采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以辅助后续的碱提过程:

将“2#产物”按底物浓度 6~8%调浆混匀,用氨水调节pH至8.0~8.5,用超声波装置于25 MHz、强度30%的超声波处理30min;

将超声处理过的产物置于真空离心机,设定温度30℃,1400rpm,离心去除少量的游离氨,调节pH至7.0~7.5,干燥后置室温放置2 h;

将超声产物置于稀碱中, NaOH,5.0%:水为1:20, pH8.5~9.0, 40.0~43.0℃,搅拌60 r/min,90~120 min,碱提蛋白质,反应结束后离心去杂,上清液为蛋白,加酸在pH 4.2至等电点酸沉析出,即为瓜尔豆粕分离蛋白,称为“3#产物”,蛋白含量平均值为48%;

第2次酶解,生成蛋白多肽——将“3#产物”置入9倍纯净水中,调浆,采用市售碱性蛋白酶轻度酶解,酶解时的底物浓度为5.0%,加酶量为1.5~2.0%(v/w);酶解温度 44~46℃,搅拌60~80 r/min,pH 8.5~9.0,酶解60~80min,,130℃/3~5瞬间灭酶,本次酶解后生成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蛋白多肽混合物,从中取样按甲醛滴定法,获取蛋白酶解液中的水解度,计算出多肽得率平均值为85%,称为“4#产物”。2.以富含蛋白的食源必物质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制备出不同氨基酸分子量的多肽或寡肽,其特征在于,以虾壳为原料时:

第1次预处理——清水淘洗表面杂物,置微波炉,温度90℃,加热12min干燥,然后加入5倍纯净水并置于均质机中均质,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沉渣转入下工序:

第2次预处理——脱钙与脱脂:将前述均质离心后的沉渣置微波炉,温度90℃,加热12min,然后加5%稀酸(HCI ) 90.0%,pH4.5~5.0,40~45℃,100 r/min,搅拌15 min,在40~45℃下保温浸泡8小时以软化虾蟹壳并脱钙;再加入环己烷(液料比5:1,60℃,60min)回流脱脂,最后以4 000 r/min离心30min,去除上清液,该上清液留用提取生物钙,沉渣用纯净水多次水洗至pH 7.0;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法提取经预处理过的虾蟹壳中的蛋白质——将预处理过的虾壳渣与8~10%的稀碱(NaOH)按12~15的比例,在pH8.5~9.0,先将超声波细胞破碎机的变幅杆插入液面,在25 MHz、强度30%的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以发挥其空化作用,从而增大碱液向虾壳细胞的渗透,然后置真空离心机,30℃,1400rpm,离心去除少量的游离氨,调节pH至7.0~7.5,干燥后置室温放置2 h;超声波处理后,再经40.0~43.0℃,搅拌60~80 min(60~80 r/min),进行碱提 90~120 min,结束后,离心分离,沉渣留用(可提取甲壳素,但
不属于本专利保护的权利要求),上清液为含蛋白溶液,加酸至pH5.0~6.0,在等电点酸沉析出,所得沉淀蛋白pH值调至中性,即为瓜尔豆粕分离蛋白质,称为“5#产物”,从中取样按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5%,分离蛋白时的上清液留用提取虾青素;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生成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多肽——将“5#产物”置入9倍纯净水中,调浆,采用市售碱性蛋白酶轻度酶解,酶解时的底物浓度为4.5~5.0%,加酶量为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代勇黄云琦卢晓会刘志格徐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方天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