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550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涉及上药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左端设置有上药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右侧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上药装置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液态加药装置。通过设置的紧固片可将半固态药物固定在半固态药托板上,然后通过手持调节筒将连通筒和上药装置深入到患者的宫颈内腔,此时半固态药可与患者宫颈内腔接触,通过带动空心旋转柱旋转,此时上药装置可整体在患者宫颈内腔旋转,进而实现将半固态药在患者宫腔内壁旋转与患者体液接触,半固态药稀释后能涂抹在患者宫腔内壁上释放并吸收,进而实现将半固态药精准的涂抹在患者宫腔内壁。而实现将半固态药精准的涂抹在患者宫腔内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多数常见的妇科类疾病,由于病变位置的特殊性,一般多采用外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宫颈糜烂等妇科病往往需要将药物送入宫颈口的位置,让药物自行扩散并吸收,由于药物送入宫颈口时,需要经过狭长的阴道,因此对于液态和半固态药物很难送入,一般只能将药物制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固态的状态,再通过人工送入,因此会用到上药装置;
[0003]半固态药物需要借助体液进行稀释后,才能缓慢释放并吸收,而目前的上药装置无法很好的对半固态的药物有效的施药于患处,且半固态药物无法很好的与患者宫颈内腔很好的接触,进而无法将半固态药物均匀的涂抹到患者宫颈内腔,进而导半固态药物无法有效被患处吸收,导致治疗效果较差,且目前的上药装置无法对液态和半固态药物上药进行结合,导致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包括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的左端设置有上药装置(2),所述连接装置(1)的右侧设置有阻挡装置(3),所述上药装置(2)的右侧设置有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的右侧设置有液态加药装置(5);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筒(11),所述连接筒(11)的右侧设置有调节筒(12),所述连接筒(11)和调节筒(12)内设置有同一空心旋转柱(13),且空心旋转柱(1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连接筒(11)和调节筒(12)的相背端转动连接,且空心旋转柱(13)的两端分别延伸到连接筒(11)和调节筒(12)的外侧,所述空心旋转柱(13)内滑动设置有拉杆(14),所述拉杆(14)内设置有输液管(15);所述上药装置(2)包括旋转板(21),所述旋转板(21)的顶侧开设有半固态药槽(22),所述半固态药槽(22)内靠上一侧设置有半固态药托板(23),所述半固态药托板(23)的中部两侧均通过开设的圆槽滑动设置有滑杆(24),所述旋转板(2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半球头(2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杆(2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同一紧固片(214),两个所述滑杆(24)上底侧均套设有弹簧一(25),且弹簧一(2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半固态药托板(23)底侧和滑杆(24)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科用内腔液态或半固态药物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固态药托板(23)的底端左侧固定设置有搭接板(28),所述搭接板(28)的底侧斜面部分搭接有挤压板(29)的顶侧斜面,所述半固态药槽(22)的前后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210),两个所述限位槽(210)内均滑动设置有滑条(211),且两个滑条(211)分别固定设置在挤压板(29)的前后侧,所述半固态药托板(23)的左右侧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弹簧二(26),且两个弹簧二(26)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27),且两个连接块(27)分别固定设置在半固态药槽(22)的两侧壁,所述拉杆(14)延伸到半固态药槽(22)内与挤压板(29)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2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弹簧三(212),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颖颖谭道青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