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191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及其用途,属于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由:甲磺酸仑伐替尼、野漆树苷、糊精、碳酸氢钠、L‑乳酸、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润湿剂组成。利用甲磺酸仑伐替尼与野漆树苷联合用药,在抗肿瘤方面发挥显著的协同作用,并且将甲磺酸仑伐替尼和野漆树苷分别包裹于弱碱性和弱酸性的环境中,以此来共同维持两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肿瘤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甲磺酸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基础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受体(ret)等,通过抑制多种受体激酶,影响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从而抑制癌症的进展。甲磺酸仑伐替尼被批准适用于(1)既往未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2)进展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3、公开号为cn101001629a的中国专利早已公开了仑伐替尼在湿、热保存条件下会发生分解,仑伐替尼的甲磺酸盐也存在这一缺陷。

4、公开号为cn1166504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将甲磺酸仑伐替尼、内加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和溶剂混合后进行湿法造粒,得到湿颗粒;将所述湿颗粒干燥,得到干颗粒;将所述干颗粒、外加稀释剂和润滑剂混合,得到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间体颗粒;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中外加稀释剂的质量百分比为2~8%;将中间体颗粒进行胶囊充填,得到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

5、公开号为cn11786068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甲磺酸仑伐替尼、钠基膨润土、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其中甲磺酸仑伐替尼、钠基膨润土、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的质量比为(4~20):(10~35):(20~70):(1~20):(0.5~5)。

6、公开号为cn11567107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包括以下成分:甲磺酸仑伐替尼、碳酸钙、甘露醇、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和滑石粉。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中c晶型占15wt%~30wt%,其余为无定型。通过控制制剂中甲磺酸仑伐替尼中c晶型的含量,使得所述制剂具有最佳的溶出效果,批间质量差异也更小,同时对原料药甲磺酸仑伐替尼粒径的要求更低,当甲磺酸仑伐替尼的粒径为d90≤40μm时即可获得粒度分布均匀、装量差异小、溶出效果佳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1、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效好、稳定性高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甲磺酸仑伐替尼2~15重量份、野漆树苷(cas:17306-46-6)1~7重量份、糊精30~60重量份、碳酸氢钠2~8重量份、l-乳酸0.5~3重量份、填充剂150~350重量份、崩解剂4~25重量份、润滑剂0.5~5重量份、适量润湿剂。

2、实验发现,野漆树苷在弱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在ph略低于中性的条件下,它的化学结构和活性可能更容易维持,而甲磺酸仑伐替尼在弱碱性环境中更稳定,ph略高于中性的条件下,它的药物结构和活性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维持,因此,确保药物在合适的ph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其稳定性和治疗效果,这对于药物的制剂设计和临床应用至关重要。本专利技术探究出一种双颗粒药物制剂,将甲磺酸仑伐替尼与碳酸氢钠混合,在弱碱性环境中制粒,将野漆树苷与l-乳酸混合制粒,使其存在于弱酸性环境中,再将两种各含药物的颗粒进行压片处理,形成干燥、紧密的片剂,能够有效提高野漆树苷和甲磺酸仑伐替尼的稳定性。

3、其中,所述润湿剂为水或/和乙醇,优选为体积分数为15~35%的乙醇水溶液。

4、其中,所述填充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淀粉、蔗糖、乳糖中的至少一种。

5、其中,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钠中的至少一种。

6、其中,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甲磺酸仑伐替尼和野漆树苷进行微粉化处理,备用;

9、(2)将处理后的野漆树苷与1/4~3/4重量份的糊精、l-乳酸混合,加入润湿剂,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得到野漆树苷颗粒;

10、(3)将处理后的甲磺酸仑伐替尼与剩余糊精、碳酸氢钠混合,加入润湿剂,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得到甲磺酸仑伐替尼颗粒;

11、(4)将野漆树苷颗粒与甲磺酸仑伐替尼颗粒混合,加入崩解剂、润滑剂,压片,即得。

12、糊精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粘合剂和隔离剂使用,糊精遇水能形成一种网状结构,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增稠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隔离两种活性成分。乙醇加入的目的是防止过度黏稠,另外也便于干燥,避免活性成分接触水发生分解,因此乙醇与水的混合比例格外重要,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低浓度的乙醇(体积分数35%以下,尤其是15%~35%)效果最佳,既可以略微减弱糊精的增稠效果,但不会完全破坏其增稠性,同时又能防止有效成分与水过度接触发生分解。

13、为保证溶出效果,所述微粉化处理后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和野漆树苷d90为60μm。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验证了甲磺酸仑伐替尼与野漆树苷联合用药能发挥协同作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16、(1)本专利技术利用甲磺酸仑伐替尼与野漆树苷联合用药,在抗肿瘤方面发挥显著的协同作用。

17、(2)甲磺酸仑伐替尼与野漆树苷由于分别适于不同的ph环境中更加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创新制剂设计,将甲磺酸仑伐替尼和野漆树苷分别包裹于弱碱性和弱酸性的环境中,以此来共同维持两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甲磺酸仑伐替尼2~15重量份、野漆树苷1~7重量份、糊精30~60重量份、碳酸氢钠2~8重量份、L-乳酸0.5~3重量份、填充剂150~350重量份、崩解剂4~25重量份、润滑剂0.5~5重量份、适量润湿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水或/和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淀粉、蔗糖、乳糖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钠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体积分数为15~35%的乙醇水溶液。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糊精用量为1/2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粉化处理后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和野漆树苷D90为60μm。

10.权利要求1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甲磺酸仑伐替尼2~15重量份、野漆树苷1~7重量份、糊精30~60重量份、碳酸氢钠2~8重量份、l-乳酸0.5~3重量份、填充剂150~350重量份、崩解剂4~25重量份、润滑剂0.5~5重量份、适量润湿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水或/和乙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淀粉、蔗糖、乳糖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磺酸仑伐替尼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选自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钠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董浩张晓雅邢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