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实验测试的电池模型及测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及电池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实验测试的电池模型及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随着锂离子电池成功问世,电动汽车的发展也迎来辉煌,锂离子电池以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为了提高汽车的续航历程、动力性能以及快充的发展,动力电池要经常处于高倍率的充放电状态,导致电池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无法有效散失,会损坏电池的性能,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热失控,存在自燃、爆炸的风险。因此针对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已有大量的研究。
[0003]目前进行电池热管理测试的实验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真实的电池和配套的充放电设备进行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测试电池产热情况及单体和模组的温升、温差;还有一种是直接利用铝块加电加热棒和电加热片等替代电池的产热过程。这两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采用真实电池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准确,精度高,并且实验操作简单,但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实验测试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型包括:电池框架;两个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分别盖设于所述电池框架的两侧;至少四块第一材料板,所述第一材料板的导热系数大于真实电池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一材料板与所述电池盖板贴设装配;至少两块第二材料板,所述第二材料板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真实电池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二材料板与所述第一材料板交替装配;电加热片,所述电加热片两侧均与所述第一材料板贴设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板的材料为第一各向同性材料,所述第二材料板的材料为第二各向同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架为铝制电池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为铝制电池盖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片装配在所述电池框架的中心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板和所述第二材料板的厚度为1
‑
2mm。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型,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材料板和/或所述第二材料板的总厚度根据所述电池盖板的厚度、所述真实电池的厚度、所述真实电池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一材料板的导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