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502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属于机械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机电箱,所述机电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承载箱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所述正反螺杆的左端与正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在承载箱上方设置压板,当工作人员启动正反转马达时,正反转马达便可以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这样与螺纹杆相连接的内螺纹筒在滑板和滑槽的配合下向下移动使压板对载板上的配件进行夹持,具备上、下夹持的功能。下夹持的功能。下夹持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配件生产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是简单的装置,它能够将能量、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它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创造出新的物件,在生活中,我们周围有数不清的不同种类的机械在为我们工作,在机械生产线上都需要机械配件夹持装置和生产装置组合使用,才能有效的提高产能。
[0003]现有夹持装置本身不能调节夹持位置的高低,降低了整体的灵活性,而且大多夹持装置只能左、右两侧对配件进行夹持,不具备上、下夹持的功能,不便于对配件进行全面加工,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夹持装置本身不能调节夹持位置的高低,降低了整体的灵活性,而且大多夹持装置只能左、右两侧对配件进行夹持,不具备上、下夹持的功能,不便于对配件进行全面加工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机电箱,所述机电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承载箱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所述正反螺杆的左端与正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正反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承载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载板,所述承载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受力板,所述L形受力板位于载板的后方,所述L形受力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转马达,所述L形受力板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正反转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箱的正面固定镶嵌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的右侧设有警示牌,所述警示牌的背面与控制箱的正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形受力板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正面与内螺纹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夹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承载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铭牌。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反螺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均位于两个移动板的中间。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在承载箱的下方设置两个电动推杆,工作人员可以控制电动推杆使承载箱进行上升和下降,提高了整体的灵活性,通过在承载箱上设置正反电机,正反电机能带动正反螺杆进行转动,这样正反螺杆上的两个夹持板便可以自动做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运动,自动化高。
[0013]2、本技术通过在承载箱上方设置压板,当工作人员启动正反转马达时,正反转马达便可以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这样与螺纹杆相连接的内螺纹筒在滑板和滑槽的配合下向下移动使压板对载板上的配件进行夹持,具备上、下夹持的功能,便于对配件进行全面加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控制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承载箱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L形受力板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夹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控制箱;2、承载箱;3、机电箱;4、载板;5、L形受力板;6、防护箱;7、支撑腿;8、万向轮;9、警示牌;10、铭牌;11、正反电机;12、第一轴承;13、正反螺杆;14、移动板;15、矩形槽;16、限位环;17、操控面板;18、电动推杆;19、正反转马达;20、第二轴承;21、螺纹杆;22、内螺纹筒;23、压板;24、滑板;25、滑槽;26、夹持板;2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电动推杆18,两个电动推杆18的输出
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箱2,承载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机电箱3,机电箱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11,承载箱2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12,两个第一轴承12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13,正反螺杆13的左端与正反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承载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5,正反螺杆1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板14,两个移动板1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6,承载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载板4,承载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受力板5,L形受力板5位于载板4的后方,L形受力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6,防护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转马达19,L形受力板5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20,第二轴承2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顶端与正反转马达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筒22,内螺纹筒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3。
[0023]其中,控制箱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7,每个支撑腿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所述控制箱(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电动推杆(18),两个所述电动推杆(18)的输出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承载箱(2),所述承载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机电箱(3),所述机电箱(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11),所述承载箱(2)的内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第一轴承(12),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2)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正反螺杆(13),所述正反螺杆(13)的左端与正反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箱(2)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5),所述正反螺杆(1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板(14),两个所述移动板(1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6),所述承载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载板(4),所述承载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受力板(5),所述L形受力板(5)位于载板(4)的后方,所述L形受力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6),所述防护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反转马达(19),所述L形受力板(5)的底面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20),所述第二轴承(2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的顶端与正反转马达(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1)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联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