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测量的三芯电缆故障测距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测量的三芯电缆故障测距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10kV配网多采用三芯电缆线路,其具有占用土地面积少、不易受恶劣天气影响、对人身较安全且不影响环境美观等优点。三芯电缆线路大多敷设于地下,故障排查很难进行。因此,三芯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对于提升配网电缆故障感知水平、提高运检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针对电缆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行波法和阻抗法。行波法主要利用波头到达时刻信息与故障距离的关系实现定位;阻抗法则利用线路一端或者两端稳态电压、电流相量,通过求解包含故障距离、线路参数的方程(组)实现定位。文献《Online fault location on AC cables in underground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sheath currents》(C.F.Jensen、O.M.K.K.Nanayakkar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测量的三芯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三芯电缆正常运行时,采集线路首末端A相、B相和C相导芯电流、A相对地电压以及线路首端接地线电流,采用全周期FFT获取相对应的稳态相量;步骤2,获取线路阻抗、导纳和接地线电阻参数,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时流过A相、B相、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等效阻抗的电流相量I
AA
‑
bf
、I
BB
‑
bf
、I
CC
‑
bf
和I
SS
‑
bf
;步骤3,基于步骤2计算得到的电流相量参数,计算同步测量误差相角θ;步骤4,当检测到三芯电缆发生故障后,采集线路首末端三相导芯电流、三相对地电压以及接地线电流,采用全周期FFT获取相对应的稳态相量;步骤5,令虚拟故障点与线路首端的距离d的初始值为0;步骤6,基于线路首端测量相量计算虚拟故障点上游流过A相、B相、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等效阻抗的电流相量I
LAA
‑
af
、I
LBB
‑
af
、I
LCC
‑
af
和I
LSS
‑
af
;步骤7,基于步骤6计算得到的电流相量参数,计算虚拟故障点处三相对地电压、三相导芯和屏蔽层之间的电压;步骤8,基于步骤6和步骤7的结果计算虚拟故障点前的A相、B相和C相导芯电流相量I
LFA
‑
af
、I
LFB
‑
af
、I
LFC
‑
af
;步骤9,基于步骤3的结果和线路末端测量相量计算虚拟故障点下游流过A相、B相、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等效阻抗的电流相量I
RAA
‑
af
、I
RBB
‑
af
、I
RCC
‑
af
和I
RSS
‑
af
;步骤10,基于步骤3和步骤9的结果计算虚拟故障点处三相对地电压、三相导芯和屏蔽层之间的电压;步骤11,基于步骤9和步骤10的结果计算虚拟故障点后的A相、B相和C相导芯电流相量I
RFA
‑
af
、I
RFB
‑
af
、I
RFC
‑
af
;步骤12,基于步骤7、步骤8、步骤10和步骤11的结果计算虚拟故障点处A相导芯、B相导芯、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之间的故障电阻R
AS
、R
BS
、R
CS
;步骤13,将步骤7和步骤10的结果带入下式,计算分别利用首末端相量计算得到的虚拟故障点处A相、B相、C相导芯对地电压相量的绝对差值D
A
(d)、D
B
(d)、D
C
(d):其中,U
LFAG
、U
LFBG
、U
LFCG
分别为步骤7中计算得到的虚拟故障点处A相、B相、C相对地电压相量,U
RFAG
、U
RFBG
、U
RFCG
分别为步骤10中计算得到的虚拟故障点处A相、B相、C相对地电压相量;步骤14,比较虚拟故障距离d和线路总长l的大小:如果d≤l,令d=d+1,跳转至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15;步骤15,将步骤12的最终计算结果带入如下判据,确定故障相:
其中,函数max()用于确定一个一维向量所有元素的最大值;步骤16,将步骤13的最终计算结果带入如下判据,确定故障精确距离x
f
:(P为故障相)其中,函数min()用于确定一个一维向量最小值元素对应的索引值,P为故障相,为A相、B相、C相其中的一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测量的三芯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下式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时流过A相、B相、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等效阻抗的电流相量I
AA
‑
bf
、I
BB
‑
bf
、I
CC
‑
bf
和I
SS
‑
bf
:其中,I
LA
‑
bf
、I
LB
‑
bf
、I
LC
‑
bf
和I
LS
‑
bf
分别为故障发生前线路首端A相、B相、C相和接地线电流相量,U
LA
‑
bf
、U
LB
‑
bf
、U
LC
‑
bf
分别为故障发生前线路首端A相、B相和C相对地电压相量,l为线路总长,R
SL
为线路首端接地线电阻,Y
AB
、Y
AC
、Y
AS
分别为A相和B相导芯、A相和C相导芯、A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之间的互导纳,Y
BC
、Y
BS
分别为B相和C相导芯、B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之间的互导纳,Y
CS
为C相导芯和金属屏蔽层之间的互导纳,Y
SG
为金属屏蔽层和大地之间的导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测量的三芯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步骤2的结果带入下式,计算同步测量误差相角θ:θ=angle(U
LA
‑
bf
‑
l(Z
AA
I
AA
‑
bf
+Z
AB
I
BB
‑
bf
+Z
AC
I
CC
‑
b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楠,梁睿,蒋成瑞,张政一,李英恺,陈玉静,王子龙,孔令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