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28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包括水池,水池的内部依次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空间;第一、第二空间的中、下部通过第一隔板完全隔断,第一隔板的顶边设有过滤网,第二、第三空间的下部通过第三隔板完全隔断,第二空间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底边与水池的底面内壁留有距离;第一空间的侧壁开有进水口,第三空间的侧壁设有出水口、溢流口,第一、第二、第三空间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溢流口均与主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空间的顶部分别设有浮子开关,浮子开关与PLC连接,PLC与声光报警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把经预处理系统出来的水里漂浮的、比较重的、颗粒在5MM以上的杂质过滤掉,以满足干化线的使用要求。以满足干化线的使用要求。以满足干化线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

技术介绍

[0002]干化线产生的污水在经过预处理系统(物化系统&生化系统)后会进入综合水池,综合水池里的水会再次使用在干化线上,因此需要保证进入综合水池的水保持比较干净的状态。但是依照现有的技术标准,预处理完的水中仍然会有部分杂质在里面,有较轻的杂质会漂在水面,也有较重的杂质会沉到池底,所以始终无法完全符合干化线回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以完全去除预处理后水中残留的杂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包括一个水池,所述水池的内部从右至左分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下部通过第一隔板完全隔断,所述第一隔板的顶边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顶边与所述水池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下部通过第三隔板完全隔断,所述第二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隔板平行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底边与所述水池的底面内壁留有距离,所述第二隔板的顶边与所述水池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一空间的后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三空间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三空间的前侧壁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每个所述排污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排污管与主管连接,所述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顶部分别悬设有浮子开关,每个所述浮子开关均与PLC连接,所述PLC与声光报警灯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前、后两边分别设置有插块,所述水池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滑槽,且前后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前、后两边的上方,所述过滤网通过前后的所述插块与所述滑槽的插接配合实现在所述第一隔板上的可拆卸安装,从而便于取出所述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新备用过滤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材质,其网孔孔径为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下沿高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边,所述出水口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边;所述溢流口的下沿高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沿,所述溢流口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板的底边低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板的顶边高于所述过滤网的顶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三隔板一侧的位置。
[0010]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排污管均连接到手阀后与所述主管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池为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水池。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安装在一个水池架上,所述水池架由立柱和横梁组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池的底面内壁设计为右后向前的斜面,方便进行冲洗,且3个所述排污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斜面最低处的中心位置。
[0014]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所述浮子开关,其设置的高度位置在所述过滤网顶边至所述水池上端面之间的空隙层中;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所述浮子开关,其设置的高度位置在所述第二隔板顶边至所述水池上端面之间的空隙层中;位于所述第三空间内的所述浮子开关,其设置的高度位置在所述溢流口中心点至所述水池上端面之间的空隙层中。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的过滤池加装在污水预处理系统和综合水池之间,可以有效地把经预处理系统出来的水里漂浮的、比较重的、颗粒在5MM以上的杂质过滤掉,以满足干化线的再次使用的净度要求。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透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参见图1

3所示,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包括一个水池1,所述水池1的内部从右至左分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下部通过第一隔板2完全隔断,所述第一隔板2的顶边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的顶边与所述水池1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下部通过第三隔板4完全隔断,所述第二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隔板4平行的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底边与所述水池1的底面内壁留有距离,所述第二隔板5的顶边与所述水池1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一空间的后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第三空间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第三空间的前侧壁上部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9,每个所述排污口9分别通过对应的排污管10与主管11连接,所述溢流口8通过溢流管12与所述主管11连接;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顶
部分别悬设有浮子开关13,每个所述浮子开关13均与PLC14连接,所述PLC14与声光报警灯15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水池1为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长方体水池,其长宽高尺寸为2000mm*800mm*800mm,其中,所述第一空间的宽度为700mm,所述第二空间的宽度为800mm,所述第三空间的宽度为500mm。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2的底边、前边、后边分别与所述水池1的底面内壁、前侧内壁、后侧内壁通过无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隔板5的前边、后边分别与所述水池1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通过无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三隔板4的底边、前边、后边分别与所述水池1的底面内壁、前侧内壁、后侧内壁通过无缝焊接连接,从而避免水从所述水池与隔板的连接处流过。
[0026]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7的下沿高于所述第三隔板4的顶边,所述出水口7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二隔板5的顶边;所述溢流口8的下沿高于所述出水口7的上沿,所述溢流口8的上沿低于所述第二隔板5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板5的底边低于所述第三隔板4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板5的顶边高于所述过滤网3的顶边,所述第二隔板5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靠近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水池(1),所述水池(1)的内部从右至左分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下部通过第一隔板(2)完全隔断,所述第一隔板(2)的顶边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的顶边与所述水池(1)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下部通过第三隔板(4)完全隔断,所述第二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隔板(4)平行的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底边与所述水池(1)的底面内壁留有距离,所述第二隔板(5)的顶边与所述水池(1)的上端面留有空隙;所述第一空间的后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第三空间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第三空间的前侧壁上部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污口(9),每个所述排污口(9)分别通过对应的排污管(10)与主管(11)连接,所述溢流口(8)通过溢流管(12)与所述主管(11)连接;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三空间的顶部分别悬设有浮子开关(13),每个所述浮子开关(13)均与PLC(14)连接,所述PLC(14)与声光报警灯(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的前、后两边分别设置有插块,所述水池(1)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固定有滑槽,且前后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前、后两边的上方,所述过滤网(3)通过前后的所述插块与所述滑槽的插接配合实现在所述第一隔板(2)上的可拆卸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预处理后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采用不锈钢材质,其网孔孔径为5mm。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承凯俞益辉丁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太湖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