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363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包括:隔震支座与框架梁,减隔震楼面,通过隔震支座与框架梁连接,减隔震楼面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油阻尼器,固接于减隔震楼面下方,用于在出现地震状态时与减隔震楼面共同移动,粘滞阻尼器,水平布置于油阻尼器与框架梁之间,粘滞阻尼器用于减弱传递至减隔震楼面的地震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在地震中有效保护电气设备,使得电气设备无法在震中正常供电或震后快速恢复供电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减隔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及分配电能的设施,是保障电力能源输送稳定和安全的重要节点。然而,近年来多次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因部分构件的强度和延性均较弱,其抵抗地震的性能较差,在强震中极易发生损坏,且震后快速恢复供电的难度较大,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乃至社会运行与经济发展。
[0003]当前,户内变电站通常在二层甚至更高楼层布置众多电气设备,在地震作用下,随着楼层的增高建筑结构会对地面加速度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高楼层的电气设备遭受的地震作用成倍增加。对于高烈度地区来说,现有的抗震设计的户内变电站建筑结构的楼面加速度等指标更加难以满足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限值。
[0004]因此,为了避免高烈度区户内变电站中的电力设备在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保证震中正常供电或震后快速恢复供电,针对电气设备楼面的减隔震措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在地震中有效保护电气设备,使得电气设备无法在震中正常供电或震后快速恢复供电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包括:隔震支座与框架梁;减隔震楼面,通过所述隔震支座与所述框架梁连接,所述减隔震楼面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油阻尼器,固接于所述减隔震楼面下方,用于在出现地震状态时与所述减隔震楼面共同移动;粘滞阻尼器,水平布置于所述油阻尼器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所述粘滞阻尼器用于减弱传递至所述减隔震楼面的地震作用。
[0008]可选地,所述油阻尼器内部设置有油阻尼器介质。
[0009]可选地,油阻尼器介质的类型包括:油液,或者,油液与卵石的组合。
[0010]可选地,所述框架梁通过框架柱与基底楼层或者其它楼层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框架柱与所述减隔震楼面之间设置有隔震带,其中,所述隔震带采用镂空或者预设柔度的材料填充。
[0012]可选地,所述减隔震楼面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
[0013]可选地,所述油阻尼器的底部设置排油口,所述油阻尼器的顶部设置检修口。
[0014]可选地,所述隔震支座的下部与预埋在所述框架梁内部的连接件固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上部与所述减隔震楼面固接。
[0015]可选地,所述隔震支座的类型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橡胶型、滑动型和复合型。
[0016]可选地,所述粘滞阻尼器分别固接在所述框架梁的侧面和所述油阻尼器的侧边。
[0017]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包括:隔震支座与框架梁,减隔震楼面,通过隔震支座与框架梁连接,减隔震楼面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油阻尼器,固接于减隔震楼面下方,用于在出现地震状态时与减隔震楼面共同移动,粘滞阻尼器,水平布置于油阻尼器与框架梁之间,粘滞阻尼器用于减弱传递至减隔震楼面的地震作用。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户内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能够有效减弱楼面电气设备的地震作用,降低地震对楼面电气设备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电气设备在震中正常供电或震后快速恢复供电,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在地震中有效保护电气设备,使得电气设备无法在震中正常供电或震后快速恢复供电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结构剖面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立体示意图(上部);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立体示意图(下部);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底部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实施例,减隔震楼面系统包括:隔震支座与框架梁;减隔震楼面,通过隔震支座与框架梁连接,减隔震楼面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油阻尼器,固接于减隔震楼面下方,用于在出现地震状态时与减隔
震楼面共同移动;粘滞阻尼器,水平布置于油阻尼器与框架梁之间,粘滞阻尼器用于减弱传递至减隔震楼面的地震作用。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结构剖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减隔震楼面1、隔震支座2、粘滞阻尼器3、油阻尼器4、油阻尼器介质5、框架梁6以及电气设备7。
[0027]在本实施例中,减隔震楼面1通过隔震支座2与框架梁6连接,减隔震楼面1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7,可以保证楼面电气设备的荷载向主体框架传递,能够有效减弱主体框架的地震放大作用,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
[0028]可选的,减隔震楼面采用预制混凝土楼板。
[0029]本实施例中,减隔震楼面1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工厂预制,可以增强实用性。
[0030]另一种可选的,隔震支座的类型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橡胶型、滑动型和复合型。
[0031]本实施例中,隔震支座2可采用橡胶型、滑动型以及复合型的一种或多种,其型号及布置间距可以通过专门验算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0032]在本实施例中,油阻尼器4固接于减隔震楼面1下方,地震时与减隔震楼面1共同移动,可以减弱隔震楼面的震动,提高了减隔震楼面的抗倾覆能力,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
[0033]可选的,油阻尼器的底部设置排油口,油阻尼器的顶部设置检修口。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震支座与框架梁;减隔震楼面,通过所述隔震支座与所述框架梁连接,所述减隔震楼面上布置有多种电气设备;油阻尼器,固接于所述减隔震楼面下方,用于在出现地震状态时与所述减隔震楼面共同移动;粘滞阻尼器,水平布置于所述油阻尼器与所述框架梁之间,所述粘滞阻尼器用于减弱传递至所述减隔震楼面的地震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阻尼器内部设置有油阻尼器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油阻尼器介质的类型包括:油液,或者,油液与卵石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通过框架柱与基底楼层或者其它楼层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隔震楼面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红康然谢丰蔚陈凯乔雨蒙吴昊宇张晓晓张蓉彭红强黄业胜赵雷齐娟姚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