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60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涉及微生物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3株具有较强富硒能力的酵母菌株,保藏号分别为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211564,相对于现有的酵母菌而言,这3株富硒酵母菌具有更强的富硒功能,将应用于动物饲料的制备,能够更有效避免或减少动物生长过程中因摄入硒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以及存活率,降低养殖成本。低养殖成本。低养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

技术介绍

[0002]硒元素作为动物生长的必备元素之一,其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其对免疫系统的促进能力可以使动物增强自身抵抗力,因此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进行适量的添加是大有裨益的。
[0003]硒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

动物生长过程必须摄取适量的硒元素,一旦摄取不足,会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造成机体坏死以及纤维变性等后果。

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对哺乳动物而言至关重要,其体内的多种硒蛋白都需要通过硒元素进行过氧化反应,从而对其细胞膜形成防护,极大地提升其成活率。

硒对于雄性和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都有增强作用,这一点在动物繁殖试验中得到了科学证实,因此积极投喂含硒饲料可以增加其繁衍能力,从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对于养殖场而言,最容易造成重大损失的就是动物出现大规模的疾病,而使用硒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助力抵抗病原体的感染,在源头上对疾病进行预防。
[0004]当前最常见的方式是添加亚硒酸钠,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硒元素的补充,但其利用率过低,加之自身的毒性,其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0005]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酵母菌、益生菌复合菌液以及发酵豆粕饲料。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硒酵母菌,其保藏号选自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211564中任意一种。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硒发酵产物,由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酵母菌发酵获得。
[00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复合菌液,其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发酵产物。
[001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酵母菌、或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发酵产物、或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益生菌复合菌液在养殖动物或制备饲料中的应用。
[0012]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酵豆粕饲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对豆粕与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益生菌复合菌液的混合物进行发酵。
[0013]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酵豆粕饲料,其由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酵豆粕饲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经一系列筛选培养,提供了3株具有较强富硒能力的酵母菌株,保藏号分别为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211564,相对于现有的酵母菌而言,这3株富硒酵母菌具有更强的富硒功能,将应用于动物饲料的制备,能够更有效避免或减少动物生长过程中因摄入硒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动物的免疫力以及存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从土壤中分离出的3株富硒酵母的菌落形态;
[0018]图2为试验例1中酵母pik

03对应制备的发酵豆粕(不同水分含量)发酵后的有机硒含量;
[0019]图3为试验例1中3株富硒菌发酵完后豆粕中水分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1]首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硒酵母菌,其保藏号选自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211564中任意一种。
[0022]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从恩施州富硒土壤中通过微生物菌种初筛、复筛、液体深层培养,发现3株菌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经18S rDNA测序鉴定(序列相似度大于99%或其以上)为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属。
[0023]3株菌种均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大学保藏中心,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以及日期如下:
[0024]酿酒酵母Pik

01(对应的分类学拉丁文学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藏号:CCTCC M 20211562,保藏日期为2021年12月07日;
[0025]酿酒酵母Pik

02(对应的分类学拉丁文学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藏号:CCTCC M 20211563,保藏日期为2021年12月07日;
[0026]毕赤酵母Pik

03(对应的分类学拉丁文学名为Pichia kudriavzevii),保藏号:CCTCC M 20211564,保藏日期为2021年12月07日。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富硒发酵产物,由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酵母菌发酵获得。
[0028]在没有限定的情况下,所述富硒酵母菌的发酵条件可以参照现有发酵酵母菌的发酵条件,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酵母菌相对于现有的其他酵母菌而言具有更
突出的富硒功能。
[0029]优选地,所述富硒发酵产物是发酵后分离收集的菌泥。菌泥可以通过对发酵后的产物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取沉淀物(菌泥)获得,离心的次数可以为2~3次。
[0030]优选地,所述发酵的过程包括: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发酵培养60~80h,发酵的温度为2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酵培养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60h、62h、64h、66h、68h、70h、72h、74h、76h、78h、80h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之间的范围。
[0031]优选地,所述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每(1~9)
×
10
11
活菌数的富硒酵母菌,添加20~2.5mg的亚硒酸钠。在一些实施例中,每100ml培养液对应(1~9)
×
10
11
活菌数的富硒酵母菌,更优选为3
×
10
11
活菌数的富硒酵母菌,因此在添加时,也可以对应根据培养液的体积进行添加。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复合菌液,其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富硒发酵产物。
[0033]将上述益生菌复合菌液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酵母菌,其特征在于,其保藏号选自CCTCC M 20211562、CCTCC M 20211563和CCTCC M 20211564中任意一种。2.一种富硒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酵母菌发酵获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富硒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发酵产物是发酵后分离收集的菌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富硒发酵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过程包括: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发酵培养60~80h;优选地,所述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每(1~9)
×
10
11
的富硒酵母菌,添加20~2.5mg的亚硒酸钠。5.一种益生菌复合菌液,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富硒发酵产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益生菌复合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复合菌液还包括乳酸杆菌、粘液红酵母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中至少一种菌的菌液;优选地,当所述益生菌复合菌液还包括乳酸杆菌、粘液红酵母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时,乳酸杆菌、粘液红酵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阳敏张毅胡传炯陈文超万霞郑明明黄凤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