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天晓专利>正文

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10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唾液乳杆菌可以调节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及修复,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功效,唾液乳杆菌Gfor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

技术介绍

[0002]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0003]痤疮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或异维A酸、抗雄激素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等,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可考虑物理治疗,如光动力疗法(PDT)、果酸疗法、激光治疗等。除此之外,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或其相关产品来改善痤疮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现有技术中开发出的产品,效果仍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唾液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391。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唾液乳杆菌CCTCC NO:M20211391在制备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痤疮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保湿和/或修复皮肤屏障。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菌包括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中至少一种。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炎是抗由LPS诱导的炎症。具体的,是抗由LPS诱导的表皮细胞的炎症。所述表皮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炎包括降低NO释放量和/或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

8和/或COX

2。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氧化包括清除羟自由基和/或ABTS自由基、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湿包括上调保湿相关基因水平,所述保湿相关基因包括AQP3和/或GBA。具体的,所述保湿基因为表皮细胞的保湿相关基因。所述表皮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修复皮肤屏障包括修复皮肤细胞损伤、修复细胞划痕和/或上调屏障修复相关基因水平。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障修复相关基因包括FLG、IVL、LOR、OVOL1中至少一种。所述屏障修复相关基因为表皮细胞的屏障修复相关基因。所述表皮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皮肤细胞损伤包括在SDS诱导条件下保护皮肤细胞的存活率。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肤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细胞划痕包括为修复皮肤细胞的划痕,所述皮肤细胞为
角质形成细胞。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痤疮的产品,其原料包括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产品为药品、食品或化妆品。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产品的为外用制剂。
[0019]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产品中包括如下i)~iv)中至少一种:
[0020]i)、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的活菌;
[0021]ii)、灭活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
[0022]iii)、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的培养物;
[0023]iv)、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的提取物。
[002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培养物包括培养获得的培养液,或者所述培养液经分离获得的上清液或菌体,或培养液经细胞破碎后获得的悬浮液。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对培养物提取获得的多糖、蛋白或其他次生代谢产物。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痤疮的方法,其为给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产品。
[002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抗痤疮的方法中,所述给予的方式包括喷雾、涂抹、贴敷和/或导入。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的唾液乳杆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唾液乳杆菌可以调节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及修复,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的功效,唾液乳杆菌GforU

1在医药品、食品、保养品或化妆品中的应用。
[0029]生物保藏证明
[0030]唾液乳杆菌GforU

1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GforU

1,于2021年11月08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91。
附图说明
[0031]图1示GforU

1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圈;
[0032]图2示GforU

1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液浓度;
[0033]图3示GforU

1病原菌抑菌率;
[0034]图4示GforU

1降低Raw264.7细胞NO释放量;
[0035]图5示GforU

1下调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0036]图6示GforU

1促进HaCaT细胞划痕愈合;
[0037]图7示GforU

1促进HaCaT细胞修复;
[0038]图8示GforU

1上清液上调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
[0039]图9示GforU

1灭活菌体上调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
[0040]图10示GforU

1上清液上调保湿相关基因的表达;
[0041]图11示GforU

1灭活菌体上调保湿相关基因的表达;
[0042]图12示GforU

1清除自由基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抗痤疮的唾液乳杆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
[0044]本专利技术从9岁龄健康女童鼻腔分离出一株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唾液乳杆菌,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39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唾液乳杆菌在制备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痤疮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保湿和/或修复皮肤屏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包括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中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包括降低NO释放量和/或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

8和/或COX

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天晓
申请(专利权)人:梁天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