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发酵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03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酵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尤其涉及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因起病缓慢、病因不详、易反复发作且大多难以完全治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缓解症状,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导致致病菌对抗生素有耐药性,而手术治疗价格昂贵。因此,探索新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益生菌制剂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辅助疗法。益生菌能够发挥调节肠道菌群,对炎症性肠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优势,益生菌有望成为预防或辅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0003]乳酸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诱导宿主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激活、抗氧化、降血糖、抗肠炎、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近年来开发具有益生功能并对人类安全的乳酸菌株的研究报道很多,而且已有将这些菌株应用于药物或功能性食品。例如:
[0004]中国专利“植物乳杆菌CQPC02在制备预防肝脏氧化损伤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专利号201811639687.8公开日2019年04月16日)
[0005]中国专利“乳酸菌、来源于该乳酸菌的天然免疫活化剂、感染症预防/治疗剂和饮食品”(专利号201980004577.0公开日2020年06月23日)
[0006]中国专利“一株可缓解高尿酸血症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专利号202011515393.1公开日2021年05月14日)
[0007]中国专利“新颖植物乳杆菌、乳酸菌组合物及其用以治疗或预防重金属相关疾病的用途”(专利号201911052816.8公开日2020年05月26日)
[0008]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针对乳酸菌预防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报道,并且乳酸菌要在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一定的益生效果。而当前乳酸菌的较低发酵水平限制了其扩大应用,因此,利用菌株的高密度培养技术实现乳酸菌作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食品、饲料中达到添加益生菌至相应数量。实现菌株的高密度培养的核心是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营养因子等营养物质,并且在生长过程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受到外界环境(温度、pH等)影响。高密度培养技术是通过一定培养技术和设备,改变培养条件,或者外加其他试剂使得液体培养的菌体密度超过普通培养的方法。与普通培养相比,高密度培养既可以更快速提高菌体密度,缩短生产周期,又能降低设备生产成本。因此,乳酸菌的高密度发酵富集培养是当前开发具有抗炎活性益生菌产品研发过程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培养和应用,具体是一株具有抗炎活性的乳酸菌和发酵培养,以及将其用于开发功能保健食品、饲料、饲料发酵剂。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株发酵乳杆菌,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S

3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925。
[0012]上述发酵乳杆菌16S rDNA基因具有序列表SEQ.ID.NO.1的碱基序列。
[0013]上述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培养基中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中一种或多种,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牛肉胨、胰蛋白胨中一种或多种,无机盐分别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铵、醋酸钠中一种或多种。
[0014]培养基中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钾。
[0015]上述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为MRS液体培养基,每1L MRS液体培养基由以下含量成分组成:麦芽糖15.00g、酵母浸粉20.00g、磷酸氢二钾9.00g、硫酸锰0.50g,硫酸镁1.00g,吐温80 1.00g,水1000mL,调节pH至6.5,115℃高压灭菌20min。
[0016]上述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方法,将发酵乳杆菌种子液接种到权利要求5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

5%(v/v),调整初始发酵pH值为5.8

7.8,发酵后采用15%

25%的氨水溶液控制发酵液pH值6.8
±
0.02,32

42℃培养12

24h。
[0017]上述发酵乳杆菌在药物、保健品、食品或饲料中的应用。
[0018]药物为抗炎药物。
[0019]乳酸菌饮料,含有上述发酵乳杆菌,其活菌数达到108CFU/mL以上。
[0020]生物饲料发酵剂,含有上述发酵乳杆菌的发酵液,其发酵培养液中碳源为麦芽糖和蔗糖复合物并含有纤维素酶。
[0021]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研究中,从广西柳州酸笋中分离得到了本专利技术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S

31。通过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

8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NO、IL

1β、IL

6、IL

10释放量评价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发酵乳杆菌SS

31能够减轻细胞中NO的分泌,以及炎症因子IL

1β、IL

6、IL

10。由此可见,发酵乳杆菌SS

31具有较强抗炎活性。此外,专利技术人还研制了专门用于发酵乳杆菌SS

31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该培养基成分简单无须加入牛肉粉和蛋白胨,且配制简便,操作快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培养方法提高发酵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高密度富集培养,从而使得发酵成本显著降低。
[0022]综上,本专利技术丰富了柳州酸笋源乳酸菌的功能研究,在发挥益生菌功效的同时,有利于推广广西特色发酵食品的菌株资源;同时,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发酵乳杆菌SS

31的高密度发酵培养,以便今后应用于进一步开发药物、保健品、食品或饲料等。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发酵乳杆菌SS

31的16S rDNA 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中:1Marker,2发酵乳杆菌SS

31。
[0024]图2为不同浓度发酵乳杆菌SS

31和LPS处理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图。
[0025]图3为发酵乳杆菌SS

31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NO含量结果图。
[0026]图4为发酵乳杆菌SS

31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IL

1β含量结果图。
[0027]图5为发酵乳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发酵乳杆菌,其特征在于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S

3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9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乳杆菌,其特征在于16S rDNA基因具有序列表SEQ.ID.NO.1的碱基序列。3.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中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中一种或多种,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牛肉胨、胰蛋白胨中一种或多种,无机盐分别为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铵、醋酸钠中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中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为MRS液体培养基,每1L MRS液体培养基由以下含量成分组成:麦芽糖15.00g、酵母浸粉20.00g、磷酸氢二钾9.00g、硫酸锰0.50g,硫酸镁1.00g,吐温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