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3056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钢结构施工控制网的布设;B、划分流水施工段;C、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D、合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在钢结构构件安装前在施工区域设置的测量控制网,实现对施工区域的三维位置的精准控制,从而保证了钢结构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精准落位;同时,依据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的部署划分流水施工段,并将钢结构的拱形区域划分为独立的施工工段,针对工程难点、重点区域采取着重的处理措施,进一步避免了拱形构件在安装时出现偏差,使得钢结构施工时能够有序推进,从而避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从而避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从而避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逐渐提高,钢结构体系的异形建筑因具有特殊的外观表现力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其中拱形结构钢结构建筑具有弧形轴线的推力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产生水平推力,利用其曲线拱轴将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转化为轴向压力,尤其是在承受全跨荷载作用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力,因此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拱形结构在实际施工中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所述:
[0003]由于拱形结构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钢拱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其无法落位,只得花费更多精力反复调整修正,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还影响了施工进度。
[0004]因此,现在亟须一种拱形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拱形结构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钢拱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其无法落位,只得花费更多精力反复调整修正,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还影响了施工进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08]A、钢结构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布设钢结构施工控制网,形成钢结构安装建设的参考依据;
[0009]B、划分流水施工段:依据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的部署划分流水施工段,并将钢结构的拱形区域划分为独立的施工工段;
[0010]C、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按照所述步骤B中划分的流水施工段,进行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的组装及焊接,使各流水施工段结构成型;
[0011]D、合拢:组装相邻流水施工段施工缝位置的钢结构构件,使钢结构建筑形成整体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钢结构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需同时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施工高程控制网。
[0013]优选地,标高基准点的设置以钢结构拱脚底板支撑面为基准。
[0014]优选地,标高观测点设置在钢结构拱顶和/或拱轴线形状变化处和/或纵横供交叉
处位置。
[0015]优选地,在拱脚底板上表面的纵横方向两侧各设置一个轴线基准点,并在标高观测点处同步设置轴线观测点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流水施工段划分完成后,根据各流水施工段吊装机械的性能和设计要求将超长的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分段处理。
[0017]优选地,在所述步骤C中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时,所有流水施工工段同步施工至拱圈结构的拱顶标高处,暂停拱圈结构的封闭施工以及独立拱形区域内拱顶标高以上的钢结构构构件的安装施工,直至其余施工工段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全部安装完成,再进行拱形区域施工工段剩余部分钢结构构件的安装。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钢梁构件安装时采用高空散装法。
[0019]优选地,拱形区域施工工段安装时,拱形构件从拱脚至拱顶方向两侧对称安装。
[0020]优选地,拱形区域施工段包括若干节段拱圈主梁和若干节段拱圈次梁,若干所述拱圈主梁连接组合形成完整的拱圈结构,所述拱圈次梁架设在所述拱圈主梁与钢柱构件之间、拱形区域施工段内的钢柱构件之间,用于提高所述拱圈结构的结构稳定性,若干所述拱圈主梁节段连接点的设置位置均与所述拱圈次梁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0021]优选地,在所述拱圈主梁节段连接点位置,所述拱圈次梁与靠拱脚一侧的所述拱圈主梁的连接面积大于与靠拱顶一侧的所述拱圈主梁的连接面积。
[0022]优选地,所述拱圈结构包括拱脚分段、起拱分段和拱圈合拢分段,所述拱脚分段设置在所述拱圈结构的端部,所述拱圈合拢分段设置在所述拱圈结构的拱顶,所述起拱分段设置在所述拱脚分段和所述拱圈合拢分段之间,在所述所述起拱分段的设置范围内,所述拱圈主梁的连接面倾斜设置,且指向拱券的底部一侧。
[0023]优选地,在所述拱圈主梁和所述拱圈次梁的连接部位上还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垂直于所述拱圈主梁和/或所述拱圈次梁的翼板设置。
[0024]优选地,在所述拱圈主梁上设置的所述支撑钢板的厚度≥所述拱圈主梁翼板的厚度,在所述拱圈次梁上设置的所述支撑钢板的厚度≥所述拱圈次梁翼板的厚度。
[0025]优选地,拱形构件安装及焊接过程中同步设置加固构件,以确保拱形构件的稳定性。
[0026]优选地,拱形构件在进行组装时根据焊接收缩变形情况预留收缩余量。
[0027]优选地,钢结构构件在进行焊接前清理焊接部位的杂质,并检查焊接部位的坡口尺寸。
[0028]优选地,钢结构构件焊接前在焊道的起点处设置引弧板,在焊道的终点处设置熄弧板。
[0029]优选地,钢结构构件焊接前还需要对焊接部位进行预热处理。
[0030]优选地,在进行正式焊接之前先进行定位焊接,使焊件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固定。
[0031]优选地,正式焊接时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
[0032]优选地,焊接结束后还要对焊件进行后热处理,并在焊接部位设置保温装置。
[0033]优选地,钢结构构件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0034]优选地,高强度螺栓使用前对连接构件磨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进行检查,以及对高强度螺栓连接板接触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查。
[0035]优选地,高强度螺栓初拧或复拧后在螺母上做上标记,以表示初拧、复拧完毕,然后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直至螺栓尾部梅花头拧掉。
[003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在钢结构构件安装前在施工区域设置的测量控制网,实现对施工区域的三维位置的精准控制,从而保证了钢结构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精准落位;同时,依据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的部署划分流水施工段,并将钢结构的拱形区域划分为独立的施工工段,针对工程难点、重点区域采取着重的处理措施,进一步避免了拱形构件在安装时出现偏差,使得钢结构施工时能够有序推进,从而避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003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在所述步骤C中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时,所有流水施工工段同步施工至拱圈结构的拱顶标高处,暂停拱圈结构的封闭施工以及独立拱形区域内拱顶标高以上的钢结构构构件的安装施工,直至其余施工工段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全部安装完成,再进行拱形区域施工工段剩余部分钢结构构件的安装。通过,将独立拱形区域内拱圈结构划分在不同的安装组别中,减小了拱圈主梁一次性的安装误差累积量,从而减小了拱圈结构部位产生的施工附加应力,保证了拱圈结构的成型质量。并且,推后拱圈主梁的成型时间,使得拱圈结构区域内钢结构构件安装时产生安装应力、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钢结构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布设钢结构施工控制网,形成钢结构安装建设的参考依据;B、划分流水施工段:依据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的部署划分流水施工段,并将钢结构的拱形区域划分为独立的施工工段;C、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按照所述步骤B中划分的流水施工段,进行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的组装及焊接,使各流水施工段结构成型;D、合拢:组装相邻流水施工段施工缝位置的钢结构构件,使钢结构建筑形成整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钢结构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需同时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施工高程控制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标高基准点的设置以钢结构拱脚底板支撑面为基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标高观测点设置在钢结构拱顶和/或拱轴线形状变化处和/或纵横供交叉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拱脚底板上表面的纵横方向两侧各设置一个轴线基准点,并在标高观测点处同步设置轴线观测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钢结构构件组装及焊接时,所有流水施工工段同步施工至拱圈结构的拱顶标高处,暂停拱圈结构的封闭施工以及独立拱形区域内拱顶标高以上的钢结构构构件的安装施工,直至其余施工工段钢梁构件和钢柱构件全部安装完成,再进行拱形区域施工工段剩余部分钢结构构件的安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大跨度拱形钢结构建筑的合拢方法,其特征在于,拱形区域施工工段安装时,拱形构件从拱脚至拱顶方向两侧对称安装;拱形构件安装及焊接过程中同步设置加固构件,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锋吴志豪任云忠白尉宏操召祥蒋秋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