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16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包括辊道输送系统、抛丸系统、丸料循环系统、喷丸吹灰系统、除尘系统和电控系统,抛丸系统采用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设计,对工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抛打清理,保证工件清理质量,配设机器人智能补充喷吹系统,对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补充清理,高效节能,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喷丸结束后,同样采用机器人智能吹灰,清理效率高,清灰效果好;抛丸作业中形成的废渣、粉尘分别由丸料循环系统回收利用和除尘系统过滤,除尘效率可达99%,改善了操作环境,符合环保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多品种结构件清理,能缩短抛丸清理时间,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产效率高。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通过一种或多种丸料高速喷射在工件表面,从而实现对工件表面进行清除氧化皮、倒钝毛刺、消除应力、强化表面等处理。抛丸机一般包括辊道传动系统、抛丸机、清理室、操作平台、提升机和布袋除尘器。随着抛丸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抛丸清理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存在以下缺陷:工件清理完成后需要被转运到进口端辊道上,通常是人工借助小推车将清理好的工件从出口端送回至进口端,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也大,转运很不方便;对于结构不规整的工件,或多或少会存在死角区域,工件需要多次进出抛丸机处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抛丸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杂质,过滤除尘装置效果差会造成工人的工作环境变差,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粉尘的外泄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如何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生产需求,设计出一种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除尘效果好、劳动环境优的新型抛丸设备,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根据机械原理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而成,抛丸器的布置采用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设计确定,能够对工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抛打清理,保证工件清理质量,并配设机器人智能补充喷吹系统,对工件内腔死角和不宜抛丸处理的地方进行补充清理,高效节能,以达到一次性完全清理目的;喷丸清理结束后,同样采用机器人智能吹灰,工件清理效率高,清灰效果好;抛丸作业中形成的废渣、粉尘分别由丸料循环系统回收利用和除尘系统过滤,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改善了操作环境,保护了工人身体健康,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包括辊道输送系统、抛丸系统、丸料循环系统、喷丸吹灰系统、除尘系统和电控系统,辊道输送系统由输送辊道、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道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及抛丸后室辊道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贯穿于整个抛丸系统室体中;
[0005]抛丸系统包括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料斗、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电动卷闸门、抛丸器,抛丸前室和补喷室设置在抛丸室的两侧,补喷室的另一侧还设有抛丸后室,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的下方分别设有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
道,辊道的下方都设有槽型料斗,料斗的下方都连接有螺旋输送器,补喷室和抛丸后室的下方并列设有两组料斗,料斗的下方各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下方,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连接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进料口,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下方连接有一组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靠近抛丸室一侧;抛丸前室的下方也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都设置在抛丸室下方的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上,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出料口与下方的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相连接;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和抛丸后室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输送通道,抛丸前室的进口端处设有电动卷闸门,抛丸室的四周共设有16个抛丸器,分别设置在除与抛丸前室、补喷室衔接两侧面的另外四个面上,每个面上设有4个抛丸器,呈相互错开设置,抛丸室的这四个面上都设计有向外凸起一定角度的斜面,抛丸器被设置在斜面上,每组抛丸器都与辊道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16个抛丸器形成了360度全角度抛射覆盖;
[0006]丸料循环系统由斗式提升机和丸砂分离器组成,斗式提升机设置在抛丸室的一侧,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与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接,斗式提升机主要由减速机、上滚筒、下滚筒、输送带、提升料斗、提升机罩壳组成,上滚筒和下滚筒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输送带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提升料斗,上滚筒上连接有减速机,输送带外围安装有提升机罩壳,提升机罩壳的下端设有进料口,上端设有出料口,其出料口与丸砂分离器相连接,丸砂分离器主要由螺旋筛送机、丸渣分离仓、丸料仓、粉尘仓、渣料输出管组成,分离器螺旋筛送机上设有减速机,内部设有筛网,螺旋筛送机设置在丸渣分离仓的上方,丸渣分离仓一侧接有渣料输出管,下方连通丸料仓和粉尘仓、丸料仓底部连接有丸料输出管,粉尘仓下方连接有吸尘管道;
[0007]喷丸吹灰系统分为补喷丸系统和吹灰系统,补喷丸系统设置在补喷室内,吹灰系统设置在抛丸后室内,补喷丸系统由补喷机器人和喷丸机组成,吹灰系统由吹灰机器人和高压风机组成,补喷机器人和吹灰机器人都是由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组成,喷丸机和高压风机都设置在室体外,室体外还设置有喷丸吹灰系统的操作监控室;
[0008]除尘系统主要由两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和抽风管道组成,抛丸系统的室体上并排设有多组抽风管道,抽风管道被分成两组接入了两组除尘设备的除尘管道中,除尘管道上还连接有丸砂分离器的吸尘管道,除尘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除尘设备上,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器、离心风机、预旋风体、烟筒,除尘管道连接在预旋风体的进风口上,预旋风体的出风口与除尘器的进风口相连接,除尘器的出风口连接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上设有烟筒,两组除尘设备共用一个烟筒;
[0009]电控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和低压电器元件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的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的室体为钢板、型钢焊接结构,内衬有12

16mm厚高洛耐磨板,耐磨板为积木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的抛丸前室、补喷室与抛丸室的室体衔接处内壁上设有高耐磨橡胶防护板。
[0012]优选的,所述的斗式提升机的输送带采用聚酯线芯提升专用带。
[0013]优选的,所述的除尘器为滤筒式除尘器,滤筒的滤材采用纳米三维网状结构,由热轧无纺布表面复合高分子塑料发泡材料后经硬挺化处理而成,其表面有一层亚微米级直径的纤维,纤维之间有极微小的筛孔。
[001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根据机械原理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设计而成,抛丸室采用了计算机仿真设计,四周共设有16组抛丸器,每组抛丸器的布置都经过计算机三维动态模拟,布置的角度、位置均由计算机设计确定,并经过多次实践经验总结,达到比较理想的抛射效果。每组抛丸器都跟工件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保证对被清理工件进行全面的抛丸清理,并在覆盖所有需清理工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弹丸的空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弹丸的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环保抛喷一体化智能联合机,包括辊道输送系统、抛丸系统、丸料循环系统、喷丸吹灰系统、除尘系统和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辊道输送系统由输送辊道、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道依次连接而成,其中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及抛丸后室辊道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贯穿于整个抛丸系统室体中;抛丸系统包括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料斗、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电动卷闸门、抛丸器,抛丸前室和补喷室设置在抛丸室的两侧,补喷室的另一侧还设有抛丸后室,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抛丸后室的下方分别设有抛丸前室辊道、抛丸室辊道、补喷室辊道、抛丸后室辊道,辊道的下方都设有槽型料斗,料斗的下方都连接有螺旋输送器,补喷室和抛丸后室的下方并列设有两组料斗,料斗的下方各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下方,抛丸后室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连接在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的进料口,补喷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下方连接有一组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靠近抛丸室一侧;抛丸前室的下方也设有一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抛丸前室的二级纵向螺旋输送器与二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都设置在抛丸室下方的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上,一级纵向螺旋输送器出料口与下方的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进料口相连接;抛丸前室、抛丸室、补喷室和抛丸后室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输送通道,抛丸前室的进口端处设有电动卷闸门,抛丸室的四周共设有16个抛丸器,分别设置在除与抛丸前室、补喷室衔接两侧面的另外四个面上,每个面上设有4个抛丸器,呈相互错开设置,抛丸室的这四个面上都设计有向外凸起一定角度的斜面,抛丸器被设置在斜面上,每组抛丸器都与辊道运行方向成一定角度,16个抛丸器形成了360度全角度抛射覆盖;丸料循环系统由斗式提升机和丸砂分离器组成,斗式提升机设置在抛丸室的一侧,一级横向螺旋输送器的出料口与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接,斗式提升机主要由减速机、上滚筒、下滚筒、输送带、提升料斗、提升机罩壳组成,上滚筒和下滚筒之间通过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荣沈善普潘茜陈超梁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成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