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974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本体,所述冷却本体上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贯穿冷却本体,所述进油通道径向分别连通有用于冷却活塞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轴向间隔设置且朝向不同,所述进油通道内设置有能够自主控制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通断的油路切换组件。通过设置油路切换组件等结构,能够同时控制两个喷嘴的通断,提高了发动机活塞冷却效率,解决了活塞内易结焦积碳的问题。易结焦积碳的问题。易结焦积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活塞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强化,发动机活塞的热负荷亦越来越高,故相应出现了铸铝整体内冷油道活塞、钢活塞、钢铝组合、铸铁等材料的活塞设计,而这些高热负荷柴油机活塞一般采用内冷油腔设计,即冷却液通过活塞冷却喷嘴喷入内冷油腔,并在油腔内震荡吸收热量后流出,从而降低活塞的温度。而活塞冷却喷嘴通常固定于发动机机体上,将机油从活塞内冷油道的入口喷入活塞,以降低活塞的温度,特别是活塞头部与燃烧室接触部位的温度。
[0003]现有强化机型活塞喷嘴多采用单个喷嘴,并通过加大喷嘴的流量来提高冷却的效果;但是,因受到活塞内冷油道入口的限制,及活塞震荡油腔容积的限制,仅通过加大活塞喷嘴的尺寸已无法将更多有效的机油用于活塞头部的冷却,最终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也就是说,重型强化发动机的传统带阀结构的活塞喷嘴只喷内冷油道冷却活塞,无法对活塞内腔进行充分冷却,因活塞内腔底部在燃烧室高温热辐射下,机油会出现结焦积碳附着在活塞内腔底部,从而导致活塞内腔经常会出现结焦积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本体上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贯穿冷却本体,所述进油通道径向分别连通有用于冷却活塞(8)的第一喷嘴(2)和第二喷嘴(3),所述第一喷嘴(2)和第二喷嘴(3)轴向间隔设置且朝向不同,所述进油通道内设置有能够自主控制第一喷嘴(2)和第二喷嘴(3)通断的油路切换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本体设为空心螺栓状,所述冷却本体具有座部(101)和与座部(101)连接的杆部(102),所述进油通道自杆部(102)的端部沿其轴向延伸至座部(101)且贯穿座部(101);所述进油通道设为阶梯状结构,包括第一通道(401)、第二通道(402)和第三通道(403),所述第一通道(40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道(402)的直径,所述第二通道(402)的直径大于第三通道(403)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102)径向设有与第二通道(402)连通的第一输油孔(103)和第二输油孔(104),所述第一输油孔(103)和第二输油孔(104)轴向间隔设置且之间设有夹角,所述杆部(102)的外壁上开设有环状的第一沟槽(105)和第二沟槽(106),所述第一输油孔(103)的两端均与第一沟槽(105)连通,所述第二输油孔(104)的两端均与第二沟槽(106)连通;所述杆部(102)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密封覆盖在第一沟槽(105)和第二沟槽(106)的外部的密封套筒(107),所述第一喷嘴(2)和第二喷嘴(3)均安装在密封套筒(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真亮付伟马高强周竹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