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81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具有安装框和竖框;软管导入组件,具有一对第一挤压辊;驱动机构,驱动两第一挤压辊反向转动;折叠结构,具有多对折叠辊和折叠压板;及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具有一对横向设置在所述折叠结构下方的第二挤压辊,两所述第二挤压辊上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软管导入组件可将软管压扁,为实现软管的折叠成型打下基础;折叠辊的独特布设方式使得扁平软管由水平结构逐渐向向下内凹的弧形结构过渡,呈弧形结构的扁平软管在折叠压板的作用下向上翻边,最后在整形组件的挤压下成型,实现了软管的自动折叠。实现了软管的自动折叠。实现了软管的自动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维修,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政地下管道(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使得管道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出现内部腐蚀、管道错位和漏水等情况,管道漏水后污水或雨水外溢而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导致地面积水、路面坍塌即路面沉降等现象,尤其是雨季,积水严重时,受损污水管道外部水压增高,雨水会通过管道破损处流入污水管道内,增加污水总量,使污水治理成本增加。因而,当地下管道出现腐蚀、错位和泄漏等情况时要及时维修。
[0003]目前,市政地下管道多采用预见性修复和出现损伤情况后立即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是采用开挖技术将旧管道挖出,同时铺设新管道进行置换,该方法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道路占用时间长,影响正常通行。
[0004]光固化内衬软管修复法是较为常用的非开挖内衬修复法之一,其修复原理是利用管道既有的维修井或窨井等地面开口,在不开挖地面的基础上将防渗透耐腐蚀的软管(如维修增强复合软管或编织复合软管)作为载体,浸渍聚合物树脂后得到内衬软管,利用动力将内衬送入待修复管内,然后使用紫外线使竖直固化形成坚硬的衬里并紧贴在旧管道内部,从而实现旧管道的堵漏、提压和减阻等。
[0005]目前,在实施光固化修复作业过程中,预先在车间完成内衬软管的制作,并将其绕在卷筒上;当运抵施工现场后,由于内衬软管为扁平状,其宽度是待维修管道直径的1.6倍,导致内衬软管无法被顺利拖入待修管道,需要人工将内衬软管折叠送至井口处,并利用卷扬机将内衬软管拖入待维修管道内。然而,由于内衬软管的外表面光滑,在人工卸车时特别容易打滑,操作不便;另外,内衬软管往往较重,人工折叠费时费力;人工折叠拖拉过程中特别容易摩擦内衬软管表面,进而损伤软管上的覆膜,影响修复质量。因而,如何设计一种解决现有内衬软管折叠和输送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和费时费力等问题的折叠输送装置是本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实现了扁平软管的自动折叠和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所述的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包括
[0009]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倾斜设置的安装框和一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部的竖框;
[0010]软管导入组件,设置在所述竖框内,具有一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挤压辊;
[0011]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所述第一挤压辊反向转动;
[0012]折叠结构,具有多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的折叠辊和上下错位设置的折叠压板,多对所述折叠辊的倾斜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且多对折叠辊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
变小;两所述折叠压板的折叠槽均指向所述安装框的中线;及
[0013]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具有一对横向设置在所述折叠结构下方的第二挤压辊,两所述第二挤压辊上下间隔设置。
[0014]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软管导入组件可将软管压扁,为实现软管的折叠成型打下基础;折叠辊的独特布设方式使得扁平软管由水平结构逐渐向向下内凹的弧形结构过渡,呈弧形结构的扁平软管在折叠压板的作用下向上翻边,最后在整形组件的挤压下成型,实现了软管的自动折叠。
[0015]本技术利用驱动机构为软管的自动输送提供动力,为实现软管的自动折叠和输送打下基础,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可通过调整驱动机构的工作转速来实现扁平软管的输送速度,实现了灵活折叠和输送,能够满足复杂维修工况的不同需求。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源和由所述动力源驱动的链条传动机构。有益效果是:动力源将动力传输至链条传动机构,利用链条传动机构带动两个第一挤压辊反方向转动,进而实现扁平软管的自动输送,使扁平软管顺利滑行折叠结构中,还能将折叠后的软管输送至维修井中,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软管导入组件还包括将挤压后的软管送入所述折叠结构内的第一传送辊,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一挤压辊同时转动。有益效果是,第一传送辊为动力辊,可将扁平软管接力传送至折叠结构中,并为实现折叠成型软管的输送打下基础。
[0018]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两所述第一挤压辊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竖框内,且其中一个第一挤压辊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一丝杆与竖框连接以调整两第一挤压辊的间距。具体地,上方的第一挤压辊的两端部转动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通过第一丝杆与竖框顶部的安装板相连接。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通过两个第一丝杆调整上方的第一挤压辊的高度,进而实现了两第一挤压辊之间间隙的调整,以满足不同规格软管的输送需求。
[0019]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具有多个横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的第二传送辊,多个第二传送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且第二传送辊与所述折叠辊交错设置。
[0020]有益效果是:多个第二传送辊可辅助扁平软管顺利下行,以便于将软管输送至维修井内,实现折叠成型软管的自动输送,提高工作效率。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一对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辊下方的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且支撑架与安装框的倾斜方向相同;多对所述折叠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在两支撑架上。
[0022]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将两所述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安装框上的连接轴和/或正反丝杠。有益效果是:支撑架通过正反丝杠与安装框连接,可实现两支撑框之间距离的灵活调整以实现每对折叠辊间距的调整,能够满足不同规格软管折叠层数的灵活调整。
[0023]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折叠压板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竖直段和向所述中线倾斜延伸的翻边段,且所述折叠压板的外侧面具有加强筋。有益效果是:所述翻边段使扁平软管的端部向上翻折。另外,在实际加工时,折叠压板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加工。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左右间隔设置有一对安装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
挤压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丝杆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座上。有益效果是:其中一个第二挤压辊的高度可调节,进而实现了两第二挤压辊间隙的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折叠层数的整形需求。
[0025]本技术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实现软管的自动压扁,还能将压扁后的扁平软管自动折叠成型,并实现成型软管的自动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优点为:
[0026](1)本技术的软管导入组件与驱动机构配套使用,实现了软管的自动输送;折叠辊的独特布设方式使得扁平软管由平面结构逐渐向向下内凹的弧形结构过渡,呈弧形结构的扁平软管在折叠压板的作用下向上翻边,最后在整形组件的挤压下成型,实现了软管的自动折叠。
[0027](2)两折叠压板上下错位设置,可通过调整两折叠压板之间的间距来调整偏软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一倾斜设置的安装框和一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部的竖框;软管导入组件,设置在所述竖框内,具有一对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挤压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所述第一挤压辊反向转动;折叠结构,具有多对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的折叠辊和上下错位设置的折叠压板,多对所述折叠辊的倾斜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且多对折叠辊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两所述折叠压板的折叠槽均指向所述安装框的中线;及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具有一对横向设置在所述折叠结构下方的第二挤压辊,两所述第二挤压辊上下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源和由所述动力源驱动的链条传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导入组件还包括将挤压后的软管送入所述折叠结构内的第一传送辊,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辊和第一挤压辊同时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衬软管自动折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挤压辊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竖框内,且其中一个第一挤压辊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斌徐昕张翰元李爱河陈朝阳陈存金刘志泽
申请(专利权)人:锐驰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