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04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包括装载机本体、装载臂与驾驶室,所述装载机本体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前车架,所述装载机本体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后车架。左右两侧的所述驱动装置一侧分别与传动轴相连接,两组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变速箱的两侧面相连接,所述变速箱的离地高度由原先的150mm提升至440mm,所述传动轴由原先的150mm提升至33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升变速箱以及传动轴的离地高度,避免装载机的变速箱长期浸泡于井下水中,降低了装载机的故障率,降低维修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本低等优势。本低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


[0001]本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具体涉及矿石装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作业环境不同主要分为地上矿井和井下矿井,矿井是形成地下矿业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众所周知矿井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巷道狭窄、工作面低矮,并且矿井井下内部水深高达5

60cm深;但是目前用于矿井井下中的装载机大多选用履带式的装载机,其整机的高度较高,体积较大、重量较高,装载机在巷道中行走较为困难,现有的装载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极易发生故障,导致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不适宜于小型企业以及大范围内部推广与使用。
[0003]关于目前用于矿井井下中的装载机大多选用履带式的装载机,其整机的高度较高,体积较大、重量较高,装载机在巷道中行走较为困难,现有的装载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极易发生故障,导致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不适宜于小型企业以及大范围内部推广与使用的问题,在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3122763 A公布了一种矿井掘进装载机,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机架、运输带、输送电机、臂液压电机、机架驱动电机、驱动轨道轮,轨道轮备用套胶轮、主臂、副臂、滚筒、护头铲、小臂、耙头组成,上述技术方案的机架中层两端设置有滚筒,运输带环绕安装于该滚筒上,机架上层设置主臂,其尾端经万向连接于机架上,中段下方设置一带液压缸的方向机,前端下侧连接小臂以及耙头,同时该主臂内设置有副臂,副臂前端并设置一小平台,机架内测设置由输送电机,臂液压电机,隔爆配电箱以及机架驱动电机,底端设置驱动轨道轮,驱动轨道轮行走于轨道上,他是挖掘机和胶带运输机的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延伸速度快,降低了劳动强度的特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依然具有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并且不具备防水设施,用于井下水中行走,则及其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用于矿井井下中的装载机大多选用履带式的装载机,其整机的高度较高,体积较大、重量较高,装载机在巷道中行走较为困难,现有的装载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极易发生故障,导致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不适宜于小型企业以及大范围内部推广与使用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包括装载机本体、装载臂与驾驶室,所述装载机本体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前车架,所述装载机本体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铰接板进行连接,所述后车架与前车架底部端面固定焊接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后车架上侧设置有发动机与变速箱,所述前车架上侧设置有驾驶室,所述前车架设置有转向油缸,所述前车架的前侧顶端通过第二铰接连接件与装载臂相连接,所述装载臂前端通过第一铰接连接件与铲
斗相连接,所述铲斗设置有铲斗刀板;所述后车架底端侧面以及前车架的底端侧面通过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轴由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以及传动轴过桥组合而成,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后车架底端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变速箱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变速箱的另一端侧面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传动轴过桥与第三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与前车架的底端侧面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设置有大水箱,所述发动机的外壁上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采用多组设置,所述散热孔的直径由原先的2mm增大为5mm,所述大水箱与散热孔的配合使用,使其适用于高温和多尘工作环境,所述发动机与变速箱配合使用,所述变速箱将发动机传来的速度和扭矩传递给驾驶室内的操作控制传动系统,由此改变发动机和驱动装置的车轮之间的传动比,实现装载机装载机本体的前进和倒退挡操纵,并可实现在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切断传给驱动装置的动力,以适应装载机本体的作业和行驶的需要,便于发动机的起动和停车安全。
[0007]优选的,所述变速箱的离地高度由原先的150mm提升至440mm,所述传动轴由原先的150mm提升至330mm,左右两侧的所述驱动装置的轴距由原先的2300mm增大至 2900mm,2900mm设置的大轴距,使其保证3吨崛起力的同时,降低装载机本体的自重,所述装载机本体采用5吨设置,由此可以实现五吨自重铲动3吨,现有的装载机的装载机本体的整体重量一般采用8吨设置,实现铲动3吨。
[0008]优选的,所述装载机本体整体采用6350mm*1950mm*2100mm,所述装载机本体的转弯半径为3950mm,举升高度为4350mm,当最大卸载高度达到3000mm时卸载距离为800mm,整机重量为5000KG,额定装载质量为3000KG。
[0009]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均采用防水材料设置,所述前车架与后车架上侧均设置有呼吸孔,所述呼吸孔的一端与管路相连通,所述管路的另一端安装于车架的中上端,前后桥的呼吸孔通过管路连接并且引到高处,使其适用于涉水作业,所述后车架与前车架的刹车钳和刹车片均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后车架折尺,所述后车架折尺采用下沉设计,由此保证装载机本体的整体高度,使装载机本体的高度小于等于2.1米的同时增大驾驶室前后的操作空间,所述后车架采用后倾式车架,并且后车架的重量远远大于前车架的重量,通过后车架后移,由此保证3吨崛起力的同时提高装载机本体整体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前车架上侧设置有转向油缸,并且所述转向油缸上移。
[0011]优选的,位于所述驾驶室下侧的后车架采用折弯型设置,由此便于驾驶室下沉,所述第二铰接连接件向后移动430mm,设置于前车架与装载臂前端上,现有的第二铰接连接件大多位于装载臂的中部,由此铰接点后移430 缩短了整机的长度,在实现五吨自重铲动3吨的同时缩短装载机本体的整体长度。
[0012]优选的,所述铲斗刀板采用三角形铲斗刀板,三角形铲斗刀板适用于重载荷强制推进,所述装载臂采用弯臂设计,由此保证最大卸载高度的同时缩短装载机本体的长度,适用于狭小空间作业,本技术取消后视镜,使用后置式倒车摄像头影像,使其后方视野无死角,后置式倒车摄像头影像在图中未注释。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发动机设置有大水箱,所述发动机的外壁上侧开设有散热孔,所
述散热孔采用多组设置,所述散热孔的直径由原先的2mm增大为5mm,所述大水箱与散热孔的配合使用,使其适用于高温和多尘工作环境。
[0015]2、现有的装载机的前车架与后车架一般通过铰接中心铰接在一起,前车架与后车架轴距之间的距离较短,并且装载机的自身重量不低于8吨重,本技术通过将左右两侧的所述驱动装置的轴距由原先的2300mm增大至 2900mm,2900mm设置的大轴距,使其保证3吨崛起力的同时,降低装载机本体的自重,所述装载机本体采用5吨设置,由此可以实现五吨自重铲动3吨,并且后车架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包括装载机本体(20)、变速箱(5)、装载臂(9)与驾驶室(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本体(20)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前车架(8),所述装载机本体(20)的前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后车架(1),所述前车架(8)与后车架(1)之间通过铰接板(12)进行连接,所述后车架(1)底端侧面以及前车架(8)的底端侧面通过传动轴(4)相连接,所述传动轴(4)由第一传动轴(30)、第二传动轴(31)、第三传动轴(32)以及传动轴过桥(29)组合而成,所述第一传动轴(30)的一端与后车架(1)底端侧面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0)的另一端与变速箱(5)的侧面相连接,所述变速箱(5)的另一端侧面与第二传动轴(31)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31)通过传动轴过桥(29)与第三传动轴(32)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32)与前车架(8)的底端侧面相连接,所述后车架(1)与前车架(8)底部端面固定焊接设置有驱动装置(16),所述后车架(1)上侧设置有发动机(3)与变速箱(5),所述前车架(8)上侧设置有驾驶室(7),所述前车架(8)设置有转向油缸(10),所述前车架(8)的前侧顶端通过第二铰接连接件(18)与装载臂(9)相连接,所述装载臂(9)前端通过第一铰接连接件(13)与铲斗(11)相连接,所述铲斗(11)设置有铲斗刀板(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金属矿业的涉水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设置有大水箱(2),所述发动机(3)的外壁上侧开设有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采用多组设置,所述散热孔(14)的直径由原先的2mm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东波焦焕龙曲连俊苗景怡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双圆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