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和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957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体和压缩机,包括:气缸,包括缸体以及连接设在缸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并在缸体内成型有工作腔,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补气孔;滚子,呈环筒设置,设于工作腔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壁对应抵接,滚子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气缸内作偏心转动;第一过渡结构,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其远离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A;第二过渡结构,设置在第二端面上,其远离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B,A>B。这样设置相对缩小了朝向补气孔一侧的第二过渡结构所占空间,在避免或减少补气孔与滚子的内孔的连通的前提下,增大了补气孔的可开孔区域。增大了补气孔的可开孔区域。增大了补气孔的可开孔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和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以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旋转式压缩机中的泵体组件通常包括气缸、曲轴、滚子以及滑片等结构。其中,滚子连接在曲轴的偏心部,通过其在气缸内的旋转带来气缸内容积的变化,从而压缩气体。滚子内侧的内孔为高压区域,滚子外侧是气缸的工作腔,工作腔一侧的吸气腔上设置有吸气孔,为低压侧,另一侧压缩腔则为随容积变化而变化的变压力腔体。
[0003]压缩机在理想状态下工作时,偏心设置的滚子在曲轴的带动下,绕气缸中心运动,在气缸一侧端部上设置有补气孔(又称增焓孔),当滚子刚好完全盖住吸气孔时,补气孔打开,可以避免补气孔和吸气孔连通,从而避免了吸气回流,影响压缩机吸气;当气缸内压力达到补气压力时,补气孔被滚子关闭,避免压缩腔内压缩至高压的冷媒流至补气孔。在该过程中,由于滚子内孔腔体为高压,其压力基本接近排气压力,补气孔不应与滚子内孔腔体连通,如果连通,会导致滚子内孔腔体的冷媒流向补气孔。
[0004]但是,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滚子端面上的储油槽,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倒角等结构,会连通补气孔与滚子内孔腔体,其设置进一步压缩补气孔的可开孔区域,导致多种机型不具备开设增焓孔的条件,或可开孔区域非常小,影响压缩机能效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滚子端面上储油槽或内倒角等结构影响气缸上补气孔的开孔设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泵体以及压缩机。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泵体,包括:气缸,包括缸体以及连接设在所述缸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并在所述缸体内成型有工作腔,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补气孔;滚子,呈环筒设置,设于所述工作腔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内壁对应抵接,所述滚子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气缸内作偏心转动;第一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其远离所述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A;第二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其远离所述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B,A>B。
[0007]第一过渡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过渡结构为与所述滚子中轴同轴的环槽。
[0008]第一过渡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过渡结构沿所述滚子径向延伸至所述滚子的内壁上。
[0009]第二端面具有运动至所述补气孔位置遮挡所述补气孔的第一关闭状态,以及远离所述补气孔位置,连通所述补气孔与所述工作腔的第一开启状态,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过渡结构与所述补气孔最小间距为C,-1mm≤C≤1mm。
[0010]B<0.6mm。
[0011]泵体还包括:曲轴,穿过所述气缸,其上设置有偏心件,所述偏心件设置于所述工
作腔中,所述滚子连接设置在所述偏心件外侧,所述偏心件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止推面,所述止推面具有运动至所述补气孔位置遮挡所述补气孔的第二关闭状态,以及远离所述补气孔位置,连通所述补气孔与所述工作腔的第二开启状态,B<0.5mm。
[0012]第一过渡结构沿所述滚子径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倾斜倒角,所述第二过渡结构沿所述滚子径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倾斜倒角,所述第二倾斜倒角小于所述第一倾斜倒角。
[0013]第二倾斜倒角为直倒角,倒角边长为D,D<0.5mm。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技术提供的泵体,包括:气缸,包括缸体以及连接设在所述缸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并在所述缸体内成型有工作腔,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补气孔;滚子,呈环筒设置,设于所述工作腔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并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内壁对应抵接,所述滚子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气缸内作偏心转动;第一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其远离所述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A;第二过渡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其远离所述滚子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的内孔的间距为B,A>B。
[0017]由于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补气孔,滚子的内孔为高压区域,气缸中滚子在外力作用下作偏心运动,在转动过程中需要避免补气孔与滚子的内孔的连通,阻止气体泄露至补气孔,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效果,避免泵体压力损失。
[0018]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二过渡结构的设置,避免或减小了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毛刺产生,便于质量控制,同时,设置第二过渡结构的远离滚子内孔的远端与内孔的间距,小于第一过渡结构对应间距,这样相对缩小了朝向补气孔一侧的第二过渡结构所占空间,在避免或减少补气孔与滚子的内孔的连通的前提下,增大了补气孔的可开孔区域,以及补气孔与滚子的内孔间的密封间距,提高了补气孔的补齐增焓性能并避免泵体压力损失。
[0019]2.本技术提供的泵体,所述第一过渡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过渡结构沿所述滚子径向延伸至所述滚子的内壁上。
[0020]这样使得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二过渡结构成型在滚子的内壁与端面之间,呈边槽状的台阶结构设置,由于滚子内侧与其他结构,如曲柄等存在安装配合关系,这样设置结合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二过渡结构对应的A和B的大小差异,在第一端面一侧,增大了第一过渡结构与曲轴等结构的装配空间,降低发生装配损伤的概率,而在第二端面一侧,降低了第一过渡结构结构大小,避免第一过渡结构联通补气孔,形成泄露窜气,影响泵体功率。
[0021]3.本技术提供提供的泵体,所述第二端面具有运动至所述补气孔位置遮挡所述补气孔的第一关闭状态,以及远离所述补气孔位置,连通所述补气孔与所述工作腔的第一开启状态,在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过渡结构与所述补气孔最小间距为C,-1mm≤C≤1mm。
[0022]当第二端面具有遮挡补气孔的第一关闭状态,滚子径向截面上的旋转轴心朝向其几何中心发出的射线,过补气孔中心时,第二过渡结构与补气孔存在最小间距,设置-1mm≤C≤1mm,在该范围内,平衡了滚子内孔和补气孔间的密封间距,和补气孔可开孔区域,既保证补气孔增焓效果,又不致滚子内孔的高压冷媒大量泄漏至补气孔。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的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中泵体内部滚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的压缩机中泵体内部滚子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1所示的压缩机中泵体内部紧邻第一端盖位置,沿气缸径向的截面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包括缸体以及连接设在所述缸体两端的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并在所述缸体内成型有工作腔(13),所述第二端盖(12)上设置有补气孔(121);滚子(3),呈环筒设置,设于所述工作腔(13)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端面(31)和第二端面(32),并与所述第一端盖(11)和所述第二端盖(12)的内壁对应抵接,所述滚子(3)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在所述气缸(1)内作偏心转动;第一过渡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31)上,其远离所述滚子(3)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3)的内孔的间距为A;第二过渡结构(5),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32)上,其远离所述滚子(3)的内孔的一端与所述滚子(3)的内孔的间距为B,A>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结构(4)和/或所述第二过渡结构(5)为与所述滚子(3)中轴同轴的环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结构(4)和/或所述第二过渡结构(5)沿所述滚子(3)径向延伸至所述滚子(3)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32)具有运动至所述补气孔(121)位置遮挡所述补气孔(121)的第一关闭状态,以及远离所述补气孔(121)位置,连通所述补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敏刘达炜路为厚李定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